耶鲁大学特色
特色之一:实行住宿学院制。这一特色是耶鲁大学在所有美国大学中独有的。这种制度要求本科生从入学天起就住在耶鲁大学耶鲁学院的“寄宿学院”里。这种寄宿学院,耶鲁学院共有12所,是专门为进入该学院的新生安排的。进入耶鲁大学读书的本科生至少必须在寄宿学院住两年;之后,耶鲁学生在那里的住宿情况实行“去留自便”的政策。校方在每个学院都派住一个与学生一起生活的“院长”和“主管”。院长负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术兴趣,主管则负责本寄宿学院的文化与社会生活。此外,每一所寄宿学院还设有自己的图书馆、电脑房、休息室、沙龙屋、游泳池和其他各种健身娱乐活动场所,使得寄宿学院在每一方面都体现出小社区的特色。由于大家吃住、学习、娱乐在一起,通过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建立友谊,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又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特色之二:教育制度相当开明。耶鲁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准备去迎接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而不是教育学生学会一两门具体的本领,而是教育他们怎样学习和思考。根据这一教育原则,耶鲁大学在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际本领以 便日后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还为学生们提供诸多使他“终身受益”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课程,以激活学生们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辩力。为此,其教育制度表现得相当开明,主要体现在: 一是没有必修课,课表学生自己定。为了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耶鲁“宏观调控”地规定,学生必须在毕业前修满36门课,其中至少12门要在主修专业之外,而且在语言、人文、社会科学、科学这四类课中,每类必须至少选三门课,学生在毕业前还必须精通一门外语。由于学生在课程选修上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因此他们可以选修不同的课程,探索不同学科的奥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与自己兴趣和能力相符合的专业。
二是耶鲁大学管理的灵活性很强。英才辈出的耶鲁大学的学生可说是“能学会玩”。只要成绩优异,学生可以灵活地自行休假,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工作或去旅游放松。同时,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力求尽善尽美。这不仅体现在学术争鸣上,也体现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上,如耶鲁每年要公开举行音乐会1000余场,定期邀请著名演员和导演到校园访问、演出和演讲。
演特色之三:重视本科教学。耶鲁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但它对本科教学工作十分重视,为本科生教育配备了一流的教师。耶鲁有着十分严格的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它对人才有两次选择: 次是选择初级教研人员,这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基础。通过一流的标准、严格和公开的过程招聘初级教研人员,他们有着强烈的争取终身教授的动力,工作8—9年后与外来竞争者竞争终身教职岗位。第二次选择是选择终身教授,实行“非升即走”原则。这是形成稳定的一流的教师队伍的关键。耶鲁挑选终身教授没有多少量化标准,但标准非常高,一般都是在全世界该领域最顶尖者之间竞争产生。由此,耶鲁40—75%的教师出身于美国以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种传统做法,耶鲁大学的所有教授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资深的,不管是诺贝尔奖得主普利策奖获得者,都有义务为本科生上课。
特色之四:实行教授治校。这一特色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时的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建校初期,经过三代校长的努力,耶鲁逐渐形成了董事会不具体参与校务管理、而由教授会治校的法规。由于教授有职有权,他们对学生的利益特别关心,对学院的名气尤为重视,对教学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300年来,不管耶鲁的管理体制如何演变,但重视和信赖教授的传统代代相传,它反过来又激励着教授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和能力,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教授会的威信,也加强了教师的独立性。
特色之五:强调“领导者教育”。耶鲁的使命就是教育学生大有作为,自建校起,耶鲁大学就致力于培养领导人才,这也是耶鲁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所在。它认为,通识教育实际是兴趣、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培养领袖人才的素质———个人品格、业务知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健壮的体魄等。为了培养21世纪的领导人才,耶鲁优先考虑领导学和领导艺术的发展。学校增加课外活动的资金投入,支持各种学生社团和竞赛,特别是演讲和辩论,从中不断挖掘具有领导者潜能的人才
耶鲁大学特色专业
耶鲁大学有13个学院, 设置70余个系,其中:
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专业——全美前三;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领域专业——全美前五;
生物医学领域专业——全美前十。
耶鲁大学教育特色
学科
介绍,耶鲁大学最强的学科是社会科学、人文学以及生命科学。耶鲁大学管理研究生院于1978年创设了独特的课程——公营和私营企业专业管理(Public & Private Management)课程,它着重公营及非赢利机构的专业管理训练。课程安排有六成是授课,四成为个案研究,后者有一半是公办或非赢利机构的个案,耶鲁大学的企管硕士不叫MBA而是MPPM,其来源也在于此。
耶鲁大学是世界上最早设立人文和艺术学科的大学之一,拥有众多一流的人文科学系和人文科学研究计划其英语系和历史系排名位居全美大学之首,哲学的师资力量也相当雄厚,耶鲁的骄傲——惠特尼人文科学研究中心,使耶鲁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界人文科学研究的高地。耶鲁特别强调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学术空气。这种“自由教育”的原则,使耶鲁能够包容各种思想流派,保持勃勃生机。
2012年本科生录取数据:申请人数:28,974,录取人数:1,975。录取率:6.8%
教授治校
耶鲁最重要的管理特色是“教授治校”,这一特色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建校初期,经过3代校长的努力,耶鲁逐渐形成了董事会不具体参与校务管理、而由教授会治校的法规。在当时的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
300年来,耶鲁人一直为能够坚持独立精神,不向外来的政治压力、物质利诱妥协而自豪——18世纪中叶,托马斯·克莱普任院长期间,坚持耶鲁是私立学校,并十分强调大学的独立。为此,他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对地方政府的干涉进行抵制,直至诉诸法律。至20世纪60年代越战期间,美国政府下令:凡是自称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战的学生一律不准得到奖学金的资助。当时美国诸多名校全都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唯独耶鲁坚守学术独立的一贯作风,仍继续以申请者的成绩为考虑奖学金的唯一原则,完全漠视政府的规定。结果,耶鲁因此失去了来自联邦政府的一大笔基金,经济上几度陷入困境,但其信念依然不变。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亦曾因捐款人对耶鲁所设课程及其教授聘任提出附加要求,而毫不犹豫地拒绝了2000万美元的捐赠。
即使在前任总统布什被邀请回母校接受一个荣誉法律博士学位时,耶鲁的教授与学生也公开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那是2001年5月21日,传统的毕业日当天,当校长宣布授予布什荣誉法律博士学位时,学生们报以笑声、嘘声和哨声,一些应届毕业生还打出一条大横幅写道:“我们赢得了自己的学位,不要使我们的学位跌价”,他们还手持标语牌谴责布什政府在环境、死刑以及堕胎等问题上的政策。更有大约200名教授集体签字拒绝出席毕业典礼,认为无论是布什还是校方这样做纯粹是为了沽名钓誉,因为按照布什当年在学校时候的表现和成绩,他根本没有资格接受那样一个荣誉称号。
加州大学前校长田长霖教授曾经说:“在美国,大家有一种认识,哪一个学校的教授力量大,哪一个学校将来就会成为最著名的学校。”教授治校不仅被伯克利奉为圭臬,也同样是耶鲁300年来所尊奉的。
人文主义高地
耶鲁人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因而在耶鲁的校徽上,书写着“光明与真知”几个字,那就是继承欧洲人文科学传统,为教会,更具体地说是为公理、为民众培养的神职人员——在耶鲁1701年的宪章上写道:教育的目的是使年轻人“能为教会和公共事业服务”。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也说:“让青年学生们用自己在学术、艺术等专业上的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工作。”
19世纪初,美国举国上下提出大学课程设置应着重实用学科,美国东部许多高校纷纷设立实用学科。课程改革的浪潮冲击着美国的大学,也冲击着以保守著称的耶鲁,它迅速地对这一浪潮做出反应,其结果是,1828年,在杰里迈亚·戴校长的领导下,耶鲁发表了著名的《耶鲁报告》。
《耶鲁报告》极力肯定以古典学科为主的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而排斥科学的实用教育,声称“没有什么东西比好的理论更为实际,没有什么东西比人文教育更为有用,大学里为本科生所开设的教学课程不包括职业学,专门化必须晚一点开始……心智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该报告敌视实用的职业技术课程,坚持认为共同学科的深入广泛研习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养大有裨益。
《耶鲁报告》的发表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19世纪初期,德国的学习自由对美国的影响相当深刻,美国大学不仅接受了学习自由的理念,而且次通过创立选修制和学分制使学习自由制度化。但选修制在美国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早在托马斯·杰弗逊时代,威廉玛丽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都先后采用过选修课,但这些早期的改革很快因为1828年《耶鲁报告》的发表而暂时止步。
为了坚持大学的追求真理,增加知识的学术使命,1986年任校长的施密特德教授强调耶鲁必须坚持思想的绝对自由及对智力亦即学术追求的不可动摇的信奉,他并且在开学典礼上要求耶鲁的新学子们像一代代比他们年长的校友一样接受这一大学观念。耶鲁把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责任公民”作为大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强调学生必须具备美国“国民精神”,要时时处处为美利坚的强大而自豪和尽责,并把不断涌入的移民“美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