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6 05:46:18
近日,高三毕业生小陈在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报上陷入了两难:她心仪的三所重点院校分属“华约”和“北约”联盟,而在今年的高校“掐尖战”中,两大联盟之争“故伎重演”让笔试“撞车”。几经衡量,小陈无奈放弃了“华约”联盟的报考……
今年,各校自主招生“掐尖战”相比往年更为激烈:先是10月底11月初,北大、清华率先独立公布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新百年计划”;再是12月初,“华约”、“北约”以及卓越联盟终于解开“散伙”的猜疑,集中公布了2012年自主招生政策;而一些“游离”在联盟外的众多高校近日也陆续公布相关政策。
继三大联盟的自主招生方案在近日面世后,各高校的新政已尘埃落地,随之进入报名申请阶段。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政策要求,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不少师生却表示应接不暇。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明确,学校不会刻意给学生“定位”,但会引导学生理性选考;另外,不少学校表示,无论自主招生办法如何改,高考备考模式都不会变。
有业内人士提醒,自主招生并非适合每位学生,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考;另一方面,无论自主招生通过后获得何种优惠,都建立在高考分数的基础上的,考生们切勿因此扰乱了正常的复习。
■各方应对
选考派:政策突变笔试“撞车”难选择
高三学生小陈最近为自主招生考试的选报而苦恼。成绩历来处于班级中上游的她拥有器乐特长,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冲击心仪的高校则是她的“大计划”。因此,早在去年,小陈就开始留意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动态,并挑出了几家重点“突击”对象。
“我的目标是想冲冲北大、和中大。”小陈说,10月底时,北大率先出台“校长推荐制”的实施方式,当时看到学校有2个推荐名额的时候是先“喜”后“悲”;“喜的是学校推荐的名额多了,希望就大了。后来想想,自己的成绩和特长水平都不是特别出众,仅仅2个名额不太可能轮得上自己。”几个星期后,人民大学又推出了“校长直通车”计划,省实同样拥有1个推荐名额。但几经思量,小陈最后还是没有毛遂自荐。
此后,她把希望投注在迟迟没有公布的自主招生联盟政策中。小陈说,11月底时,很多媒体透露不满自主招生联盟的考试政策,联盟有可能瓦解的风声传出,后来南开大学又宣布退出“北约”,使联盟考试是否继续扑簌迷离。“当时真的很害怕联盟会瓦解,要是瓦解了,不知道会出什么新政策,说不好还要‘赴京赶考’,所以那段时间挺忐忑的。”直到12月3日,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几乎在同一时间公布了2012年自主招生选拔的办法,小陈的心结才得以解开。
不过,她随之又陷入了迷茫:由于笔试时间的冲撞,她只能选择属于“北约”的北大、中大,或是“华约”盟友之一的。“去年两个联盟是错开时间进行笔试的,没想到今年又‘故伎重演’了,我们考生真的很被动啊!”为此,小陈这几天咨询了不少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意见,更召开了“家庭会议”讨论如何选报。最后决定忍痛割爱,放弃了自主招生的报考,而选择了冲击“北约”。
小陈告诉记者,她选报的3所学校分别是北大、中大和武大,好不容易准备好申请材料,接下来就是等待初审结果,和学习各种“面经”。“要说不影响复习是骗人的,一波又一波的新政出台,心情也会跟着波动啊!不过自主招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机会,要是成功获得优惠条件就不算浪费时间!”
弃考派:条件不符无意陪“太子读书”
当如小陈这样的学生正紧张准备自主招生的申报备考时,还有一群毕业生对于这场硝烟弥漫的“掐尖大战”却淡然处之。“自身条件不适合报考”和“投入产出比不高”成为了他们对此“无动于衷”的理由。
同为高三毕业生的小林告诉记者,虽然时不时会在媒体上看到今年自主招生推出各种新政,但她还是不打算报考。“我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长,报了也是‘陪太子读书’。”小林听说,自主招生考试“战线”拉得很长,从报名、笔试到面试要“折腾”好几个月;另一方面,还要准备申请材料、填表等。“我想,要是我报考了,肯定会全力以赴,这样就会占用了复习的时间和精力。”
小林还给记者算了笔帐,以其心仪大学人民大学为例:去年有接近2万人报名,获得笔试资格的只有4500余人,进入面试的剩下1400余人,最终只有780余人获得自主选拔资格。这个不到4%的获取资格率让她“望而却步”。“关键是,这几百人也只是获得或多或少的优惠条件而已,真正能否考上还是要看高考发挥呢!”
作为自主招生进校的过来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姗姗对此也有同感。成绩向来优秀的她当年也参加了多家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并曾经纠结紧张。最后,她的高考成绩高过了她所报考高校的专业分数线。“其实,当时老师和家长都劝我不要凑热闹,高考只要正常发挥就可以如愿入读心仪大学,但那时半个班的同学都报了,大家都说‘有分数优惠干嘛不报’?所以我也随大流了。”
姗姗说,事实上,她们班上最后得到优惠条件的只有三个人,而且都是不需要降分就可以读名校的尖子生。“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当时很多人都很盲目,事实上,自主招生是真的增加了大部分学生入读名校的筹码?还是高校间抢生源的策略?真的要重新衡量。”她建议师弟师妹们,一定要估量好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客观估计成功率,不要“人报我报”。
中学:应接不暇备考方式不会变
记者采访了多家市内中学的老师,他们普遍表示,高校一年一变,越变越复杂的自主招生“攻势”,确实让他们应接不暇。更有中学老师笑说,看学生的资料已经成为这段时间每天的主要工作。甚至比备课花的时间和精力还多。
“我们赞成和欢迎高校加大自主招生改革的力度,但是要规范。”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李子良建议,能否规定高校的自主招生报名集中在一两周的时间内完成,不要拖得太长,以免影响正常的备考。
而对于如何在众多名校之间遴选推荐生,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明确,学校不会刻意给学生“定位”。“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特色和要求,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学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
吴颖民说,对于校荐,学校会将各高校的招生要求公布,让学生自主报名,再参照报名学生三年的平均成绩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推荐招生一定要按照流程进行,将把选拔结果公示,并参照老师和学生的意见,保证选拔的公平性。”而对于自荐,学校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的同时也会结合学生实际,作出理性的引导。
那么,针对自主招生政策的各种调整,中学备考课程又是否会因此改变呢?被访学校老师都表示,无论自主招生办法如何改,备考模式都不会变。华附教导主任吴青表示,该校高三没有相应的自主招生课程,不开课,也不指导,主要是通过高一、高二的选修课来进行。选修课主要在周六,以特长为主,不限课内知识,还有课外知识,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选修,为今后自主招生做准备。
■专家支招
面对高考的加分诱惑,很多高考学生会动心报考。对于他们而言,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就如同给高考“上保险”。那么,如何才能突破重围,获得这份“保单”呢?专家指出,结合自身优势特长选报,处理好考试和复习的关系是关键。
秘方一: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大胆参加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般来说,自主招生考核指标集中在平时成绩、竞赛成绩、特长优势等几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高校还必须要求应届生才能参加。“如果学生这些条件都相对优秀,还是应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毕竟有了加分照顾,高考的出路自然更广些。”华中科技大学招生负责人提醒,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不断增加,竞争激烈程度更趋白热化,家长和考生对这种潜在的不利因素一定要心里有数。
秘方二:
申请材料要有“亮点”
当前正处于自主招生考生申请材料准备和上报期。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应遵循如实、简明、突出亮点的原则,尽早准备申请材料。
有业内人士支招,由于高校需要详细了解学生高中的成绩及排名情况,因此,成绩一栏考生要如实填写,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都应该详细写上。对于竞赛奖项,则只需要填写在高中阶段获奖的情况,全国、省级的竞赛奖项,以及体育、音乐的专业等级要重点说明;另外,如果有一些较为出彩的特长作品,不妨一并提交。
华中科大招生办负责人提示,填写组织申请材料时应重点填写高中阶段的表现。对于初中、小学阶段的内容,一般不必填写。材料需加盖学校公章,而不能仅盖学校教务处等部门公章。个人自述及推荐意见的篇幅均以一页为宜,一般不超过两页。
秘方三:
往年真题可作参考
多位往年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告诉记者,自主招生考题难度大,比较灵活,所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不少考题意图检验考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某种社会现象的观点。
“考生复习需要加大难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应在平时多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留心时事热点。”十二中老师陈俊杰提示,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的考试真题“练练手”。另外,考生要重视该学期的期中考试,因为此次考试成绩有可能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
陈俊杰建议,选定学校之后,家长和考生可以与往年参加过该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过来人”联系,以便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和备考的相关经验。
秘方四:
复习策略不能脱离高考计划
“参加自主招生选拔是为了能有一个好前途,但是高考才是最根本和核心的,即使取得了自主招生资格,最后也需要看高考成绩。”所有受访的老师均认为,学生要在高考复习的同时兼顾自主招生考试,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习习惯来决定复习方式。
记者采访了历届成功考生,他们对此普遍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按照高考的复习计划进行,考前请老师给予特定指导。这样即使不能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也不会因此耽误了高考复习。另一种则要提前计划,利用假期参加了一些具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的竞赛,如此具有针对性的选考,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几率能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