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2019-11-08 22:21:21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涉及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a.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除注意侵略战争外,还要注意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侵略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割地、赔款的增加。(同学们可以用课本相关史实填充。)②、经济和军事特权的获取和发展。③通商口岸的开放和扩大。④宗教文化侵略加深。
  
  b.中国社会的初次变化
  
  i.传统社会结构的破坏
  
  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遭到严重损害,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②经济:五口通商后,在外国商品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ⅱ.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的变化。
  
  ⅲ.中国社会新因素的产生
  
  鸦片战争以后,外商企业的出现,使中国境内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因素。在外商企业中,出现了近代第一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i.地主阶级的救国主张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同学们可自己填入内容,把握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结果、影响。)
  
  ⅱ.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同学们应把握背景、分阶段把握过程、其纲领的主要内容、结果、影响,并与世界史亚洲风暴的相关内容结合。)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和形成(涉及19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包括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等项内容。本阶段可以中法战争为界标,在这之前,列强侵华相对和缓;之后,侵华变本加历。清政府被动挨打,至《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a.西方国家侵略活动的加剧
  
  i.列强侵略在“和缓”中日益加剧
  
  60年代,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基础上,出现了暂时“和好”的局面。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开始对中国邻邦和边疆地区新一轮的侵略,中国出现边疆新危机。
  
  ⅱ.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伴随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大规模侵略战争。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甲午中日战争使清政府在军事上基本丧失了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掉了清政府身上最后一点御外的勇气。
  
  三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和完整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ⅲ.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化
  
  i.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方面:主要表现为外国势力对中国内政外交的控制不断加深。经济方面:主要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的独立地位不断丧失。
  
  ⅱ.清政府的内外政策调整和统治阶级的分化
  
  “辛酉”,标志着清政府中倾心与外国“和好”的媚外派上台,在共同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总理衙门的设立表明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洋务运动借“器”练兵自强求富,扩展了“西学”的内容。
  
  ⅲ.中国社会近代新因素的进一步发展
  
  新经济因素: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使中国出现近代民族工业。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
  
  新阶级力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又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中国的队伍进一步壮大(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产生)。
  
  “西学”思潮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早期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改良,发展资本主义,到90午代,维新改良思想发展为运动,民主革命思想开始闪亮登场。
  
  c.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i.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ⅱ.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面对瓜分狂潮引起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ⅲ.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它是旧式农民战争在中国的终结。“扶清灭洋”口号突出反映了反帝爱国性质,又有严重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功绩是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它也给行将就木的清王朝最后的有力一击,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