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十杰教师”候选人事迹
【江西推荐】江西永修县柘林镇太阳山教学点教师邹有云
“我图的就是山区孩子有个好前程,山村有个好面貌,山民能过上好日子,自己能当个好老师!”
为了山里的普通孩子,他坚守了30多年,在大山深处仅有的一张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他说,看到孩子从山里走出山外,看到孩子们的人生从这里起程,他感到幸福。
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永修县柘林镇太阳山教学点教师邹有云。
走向大山
赣西北柘林水库库区深山处的孩子,每天上学要翻山越岭走上二三十里,不少孩子因此失学。1973年,当地政府试着在一个叫太阳山的村子里设一个教学点,方便周围太阳山、杨家山、雷头山3个村的孩子读书。但是,起初的一年,教学点换了6名代课老师,却没有一个人能坚持下来。
第二年春,从江西大学云山分校毕业的邹有云,成为江西省永修县柘林镇黄岭村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那年,他20岁。半年后的一件事让邹有云走进了太阳山。
邹有云的家在雷头山,1974年秋的一天,他看见同村的一位妇女在河边洗衣时拎着女儿往水里淹,说:“不去上学就淹死你!”孩子挣扎着的双脚溅起了水花,哭着说:“路这么远,淹死我也不去。”
是啊,一天往返二三十里的山路,别说小孩,就是大人也吃不消啊。邹有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新学期到了。一天深夜,邹有云来到大队党支部书记家,主动要求到太阳山教学点去教学。老支书吃了一惊:“你能坚持下来吗?”
“让我去试试吧。”邹有云说。
就这样,邹有云离开了距太阳山8里之遥的小家,毅然走进了太阳山。尽管早有心理准备,邹有云依然为教学点的破旧不堪而吃惊:屋顶是稀稀落落的破瓦,墙壁是斑驳脱落的土砖,地面坑坑洼洼,桌椅歪歪斜斜。邹有云找来一些工具,把地打扫干净,把坑填平,把桌椅钉好。山民们也帮着学校修墙壁,平场地,砌锅灶。
教学点开办之初,只有12名学生。也许是因为贫穷,也许是因为村民的观念问题,有些适龄儿童没有来上学。有一天,邹有云无意中看到一个女孩偷偷趴在窗外听课。下课后,邹有云找到那个女孩:“你这么喜欢读书,为什么不来学校上学?”
邹有云这样一问,她伤心地哭起来,说爸爸妈妈不让她读书。当天夜里,邹有云找到这个女孩子的家里,劝她的父母送孩子上学。可这位父亲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不读也罢。再说,家里也困难。”
邹有云连忙说:“你就忍心让女儿跟你一样吃尽没有文化的苦头吗?以后就是当农民没有文化也不行。这样吧,如果是钱的问题,我给你垫上,你明天就送女儿来学校吧!”
其实,邹有云如何不知道,这学费一垫出去,收回来有多难。邹有云挨家挨户做工作,学生猛增到40余人,做到了该上学的“一个都不能少”。
孩子们早上出门至傍晚放学回家,这一整天都交给了老师照管。学生上学时衣服被雨水打湿,邹有云就生火帮他们把衣服烤干再上课;遇到下雪,在接送学生的路上,邹有云总是走在前头,当“开路先锋”;遇到库区涨水,邹有云就翻山越岭把孩子接到学校,放了学再把他们安全地送回家里。
艰难守候
邹有云的生活像一只座钟,每天的弦都绷得紧紧的。早晨不到6点起床,与妻子一起挑水、喂猪、洗衣、做饭,安顿好体弱多病的父母。7点钟他带着本村的几个孩子出发,翻过3个山头,走8里山路赶到学校。上午4节课,中午先给几十名学生热饭,接着自己做饭,然后抓紧时间批改作业、备课,有时还要到山林中去打柴。下午3节课,到4点钟放学,再带着本村的学生往回赶。到家后,抓紧时间干农活,直到天黑才进屋。吃过晚饭,又得准备第二天的课。每逢农忙时节,邹有云常常与妻子一道,在月夜里割稻子、耕田、耙田、拔秧、插秧。
常年在山路上来回奔波,邹有云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解放鞋。一个学年下来,大约要走1600多公里,30多年,邹有云足足走了4个二万五千里长征!
1984年,太阳山教学点上“人丁兴旺”,学生数增加到47人,年级增加到4个。邹有云实在忙不过来,决定说服妻子来教学点帮忙。邹有云的话刚一出口,妻子就来气了:“丢下家中一大堆事情谁来管?我们一家大小喝西北风去?”等妻子气消了以后,邹有云还是耐心地说服:“为了太阳山的孩子,我们就多做一点牺牲吧。”妻子被邹有云对事业的这份痴情所感动,终于来到了太阳山上。从此,教学点又多了个忙碌的身影,孩子们又多了份母爱的温馨。妻子在教学点协助邹有云工作整整20年,从没领取过任何报酬。
从45元到668元,这是邹有云30年来月收入的变化。每月668元,是2003年转编后的工资数,在此之前,每月的收入最多时也只有280元。有些亲朋好友劝邹有云:“你原来学过医,干脆跟着你舅舅去行医,别在学校里苦熬了。”还有人开导他,去湖里捕捞银鱼,一天就能赚一百多块钱。当时,邹有云思想斗争很激烈。邹有云太需要钱了,但他舍不得太阳山的孩子们,他知道,如果自己走了,他们就有可能失学。最让邹有云感到欣慰的是,太阳山的孩子受到教育后,有的读了大学,成了国家的专门人才,有的走向山外的天地,成了致富能手。
余先云,当年趴在教室窗外听邹有云讲课的姑娘,如今已是乡干部了。细细数来,从太阳山教学点出去的孩子已有20多人先后上大学。有人问邹有云图个啥,邹有云说:“我图的就是山区孩子有个好前程,山村有个好面貌,山民能过上好日子,自己能当个好老师!”
爱也无声
太阳山教学点是山区典型的“一师一校”,邹有云一个人身兼校长、教师、管理员、炊事员、保姆、维修工等多项工作,每天来不来上课,上多少课,并没有人监督他,然而他从未因此放松自己一天。
永修县教育局局长程茂印告诉记者,30年里,邹有云只请过一天假,那是去年老母亲病重,邹有云除了早起晚归教书、摸着黑再干自家田里农活之外,中午还要赶回家照料老母亲和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吃饭。从家到学校这8里的山路,一天往返赶两趟,现在要赶四趟,体力精力消耗过大。一天晚上他一阵头晕,栽倒在地昏迷过去。醒过来后,他才发现自己满手是血,原来是摔倒时把眼眶磕破了,这才不得不到医院包扎一下,缝了好几针。
复式教学班一般是二级复式,而邹有云是一至四年级的四级复式,而且是全县办得最优秀最成功的复式班。他开齐了每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包括音、体、美,4个年级将近30门课,学生最多时达47名。班上小学生的成绩,几门主课总在全乡保持在前三名。在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方面,邹有云也摸索出了一套经验。
邹有云知道,复式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为此他长期不懈地积累经验,探求其中的奥妙。在教学中,邹有云注意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摸索出了一套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学科的穿插、学生座位的编排上,课堂动静照应、教学内容转换衔接上,他都事先周密策划安排。永修县教育局曾组织全县复式教学教师到太阳山教学点参观、听示范课。
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走出大山继续深造时能与山外的学校“接轨”,邹有云按上级要求开足了所有的课程,即使是在母亲去世的日子里,他仍然坚持给学生上音乐课。
淳朴的山民和孩子们总是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对邹有云的感激之情。看见邹有云在盛夏的中午去山上砍柴,他们会主动把自家的柴背到学校来;有时,山民们把邹有云家的稻谷运到镇上,碾成米后再送回来。在生活中,邹有云也许失去了许多许多,但也得到了许多许多,邹有云的生命已经和太阳山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