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深山藏古寺”是宋代画院招募画家出的一道经典考题。多数画家都是在卷面上借用山坡、山峰、树林、云雾等来遮挡古寺,仅露出古寺一角来吻合考题。唯独一位画家没有画庙,只画一个老和尚在深山的泉边提水,最终这位画家取得了第一名,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角度,把握了题目的意思,让人拍案叫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记叙文角度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切入角度得当,入题就快,将自己独特的感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动的文字,有利于挖掘题材,抒发情感,突出中心,以更好地写人或记事。
在记叙文角度的选择上,可以从“小”、“巧”、“新”三个方面考虑。
以小见大已近显远
中国有个成语,叫“一叶知秋”,意思是说从一片树叶的凋落,就可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某个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作文也是如此,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往往能表现重大的主题。而且,角度小更便于把握,更容易写细写具体。以小见大,以近显远,是中学生经常选用的、有效的角度。
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我要求学生以与“家庭”有关为题材作文,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一种温暖一生的味道》的文章。她写自己从小就最不喜欢吃葱,所以家里的餐桌上从不会出现葱,作者也一直理所当然认为父母也是不爱吃葱的,直到有一天外婆告诉她:爸爸妈妈其实很喜欢吃葱,只是因为爱着女儿而不吃,作者因此受到感动,写道:
“其实妈妈喜欢吃葱的对不对?只是那么多年来,我们家的菜中一直没有葱。仅仅是因为我不喜欢吃葱啊。原来小小的一点习惯在爸爸妈妈眼里却放大了十倍甚至一百倍,原来小小的一点习惯在爸爸妈妈的生活里可以是那么多年的割舍,原来小小的一点习惯在爸爸妈妈眼里可以是永远的付出与爱。
……看见妈妈在厨房烧菜,我走过去,对妈妈说:“妈,今天我们菜里放点葱吧。”妈回过头吃惊地望着我,我笑着说:“好久没有闻到葱的味道了呢,怪想它的。”妈妈笑了,虽然一如既往的,我对葱还是很反感,我还是一棵都不会吃,但是葱的味道在我眼里却不一样了,我的鼻尖满是葱的香味萦绕,不会远去。那浓浓的葱香,已满是家的味道。”
从不吃葱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写出了父母对女儿浓浓的爱和女儿对父母的理解,亲情就在这件小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选择的角度虽然小,却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写得湖南成功。
同样,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常常是通过细小的事情来表现重大的题材。譬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作者不写法国人民在战场上浴血拼杀,也不写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而是把歌颂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重大的主题,放到一所普通小学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去写。在这个小小的课堂里,有省悟了的小弗郎士,有忠诚事业、忠于祖国的韩麦尔先生,有热爱祖国的村民。由于角度小,笔墨又集中,爱国深情就渲染得十分浓烈。
再如,引导学生写爱国文章是渗透爱国情感的一种方式,但对许多同学来说,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其实这类题材如果从大话题、大视角来写,最容易写空,泛泛而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在“爱国”这一大方向上,寻找一个小的切入口,依据各自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关注社会现实,捕捉、提炼和加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自己的独特视角写出自己的情感与见解,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体现出一个中学生的眼界。譬如有同学针对网络上语言乱用的现象,深感担忧,主张纯净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用字,这其实就是爱国的表现。写作口径小了,表达的却是大主题。
“巧”出意料之外“巧”在“情理”之中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诸葛亮解决无箭的困扰,就贵在一个“巧”字。作文角度“巧”也是如此,要“巧”出意料之外,“巧”在情理之中。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