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
本单元6课, 包括第22课-27课, 时间跨度是从220年曹丕建魏到589年隋统一全国, 叙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军事及文化方面的情况,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由纷争趋于融合,经济在动荡中得到发展,也是我国封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
第22课《三国鼎立》
首先需要了解历史背景:
由于黄巾起义, 东汉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与此同时, 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北方各地出现不少的军事割据, 为了扩张势力, 彼此征战。在众多军事势力当中, 最主要有两家: 曹操和袁绍。双方都想打败对手, 统一北方,以顺应历史趋势, 于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曹操经过官渡之战统一了北方, 有利于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而曹军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则使曹军败退北方, 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各自实现局部统一。
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爆发时间, 决战的双方将领,战役的特点和结果, 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此后, 为了进一步稳固统治, 三国各自采取措施发展经济,除三国都重视农耕外, 各国经济的发展各有特点, 如魏国注意兴修水利, 蜀国丝织业发达,吴国制瓷业、造船业水平较高。
总之, 三国时期, 一方面战争频繁, 另一方面经济也有所发展。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
需要了解西晋统一的过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炎代魏建晋, 280年西晋派兵灭吴, 南北统一, 三国归晋。但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极为短暂,这是由于西晋腐败, 引发内迁少数民族的反抗, 最后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 316年, 西晋灭亡。
西晋统治结束后, 内迁的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一系列, 史称十六国。十六国主要位于北方,各国彼此攻战, 经济遭到很大破坏, 而同时,各族交往的增多又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 皇族司马睿南渡建康, 重建, 史称东晋,东晋特点是软弱, 无法统一北方, 只能偏安江南。383年,统一北方的前秦大举南侵,企图打败东晋, 而结果却是东晋以少胜多, 前秦战败后, 北方再度分裂,南北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第24课 动荡中发展的南朝
本课重点这一是淝水之战后, 东晋继续存在30多年, 直到420年, 大将刘裕夺权称帝, 建号宋, 东晋灭亡。此后, 南方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史称南朝。
书上"士族"这一纲目是本课难点, 不必掌握,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资料中查询。
南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局动荡而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南方相对安定, 战乱较少。所以, 南方各省的农业或是手工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值的注意的是, 在江南的开发中, 各族人民互相学习, 加深交往,促进了融合。
第25课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本课重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与之相关的问题有:
(一)改革的背景: 439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十六国局面结束, 这时北方各族出现大融合的趋势, 顺应这一趋势, 孝文帝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 实行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从、经济、汉化措施几方面进行。
(三)改革的作用:①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②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③促进了北方各族大融合。
第26、2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二)
两课主要叙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以及在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进步。
这一时期文化成就体现了分立对峙、交流融合、动荡发展的时代特点。
第26课重点掌握内容是:刘歆、祖冲之、贾思勰、郦道之在数学、农学、地理学方面的成就, 了解范缜的无神论思想。
第27课重点掌握北朝民歌的风格, 联系语文课中的《木兰辞》来学习,以加深理解。另外, 书法、绘画、雕刻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
书法在东汉末年已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曹魏的钟繇把字体由隶书转为楷书,东晋王羲之发扬光大、独创一家, 至北魏盛行魏碑。我国的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佛教盛行, 所以宗教画占主要地位,而山水诗的增多又使山水画开始形成, 以顾恺之的创作为代表。雕刻艺术是在佛盛行、统治阶级的提倡下发展的, 其代表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相关资料
1. 曹操实行屯田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屯田农民称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郭沫若说"屯田是把农民被奴役的情况扭回来"。屯田即使曹操占据了地盘,又给他供给了军粮; 虽然官六私四或对半分的剥削是太重了,可是比较豪强地主田庄里的依附农民要好一些, 屯田占有一块土地耕种, 而且也不会被大地主兼并走,生计有了着落。
2. 翻车
翻车是一种灌溉工具, 从低处往高处从河里往岸上提水用的。
把木制的水槽*在岸边,槽里架一块和槽一样宽的板,板的上端装一个大轮轴,板的下端一定有一个小轮轴,一条有一块块小板连接成的长链环,在那块板的上下两面,绕过大小轮轴,两个人踏动大轮轴上的拐木,大轮轴转动带动长连环--龙骨板叶转动就把水从下边刮上来。如果要把这两个人解放出来,可用畜力来带动转盘。
3. 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三国时期, 今台湾称夷洲。
据地质学家判断,台湾是大约距今1万多年前开始与大陆分开的;据考古学家的判断,台湾出土的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与大陆东南沿海的同期出土文物属同种文化。所以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真是相隔而又相连。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汉时属会稽郡,称夷洲。230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据考证,这个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从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登陆后,把当时的台湾人称作山夷,发现夷洲土地肥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说明山夷是农耕兼渔猎。后来又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
4. 士族
曹操出身门第不高, 感到豪强势力对他的威胁,因此颁布"唯才是举"的命令, 这是对豪强势力的有力冲击。曹丕掌权后, 为了称帝, 争取豪强势力对他的支持,采用九品中正制,把门第放到相当重要的地位,原因是东汉时豪强地主势力很强。这样, 地主阶级中逐渐有了"士族"与"庶族"之分。"士族"指那些把持了或地方重要官职, 世世代代做大官的大地主, 士族以外的地主叫"庶族",一般只能当低级官吏。
西晋灭亡后, 东晋王朝依*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因此士族势力在东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社会上享有很多特权。南朝末年, 士族习于逸乐, 沉缅酒色,士族势力大大削弱, 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发展,逐渐控制了国家。士族的衰落主要是由其腐朽寄生性决定的。
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以出身为依据的选官制度,打击了其势力,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残存的士族集团"丧亡且尽"。
一试身手
一、选择题
1. 通过"招贤纳士, 实行屯田, 奖励农耕"等措施, 势力得到壮大的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2. 西晋于哪一年统一南北方?( )
(A)263 (B)265 (C)280 (D)316
3. 南北朝时期, 北方小麦的种植, 已推广到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江南地区 (D)北周
4. 439年, 统一黄河流域, 标志十六国时期结束的版权是
(A)北魏 (B)东魏 (C)西魏 (D)张衡
5.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是
(A)祖冲之 (B)刘徽 (C)商高 (D)张衡
6. 最早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钟繇
答 案 1、A 2、C 3、C 4、A 5、B 6、D
二、请将左边序号填写在右边相应的括号里。
A.魏国 织锦业 ( )
B.蜀国 青 瓷 ( )
C.吴国 翻 车 ( )
答 案 1、B 2、C 3、A
三、列举
1. 列举4个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列举南北朝分别由哪些组成
答 案 1、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2、北朝: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宋 齐 粱 陈
~存实亡的状态; 与此同时, 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北方各地出现不少的军事割据, 为了扩张势力, 彼此征战。在众多军事势力当中, 最主要有两家: 曹操和袁绍。双方都想打败对手, 统一北方,以顺应历史趋势, 于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曹操经过官渡之战统一了北方, 有利于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而曹军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则使曹军败退北方, 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各自实现局部统一。
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爆发时间, 决战的双方将领,战役的特点和结果, 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此后, 为了进一步稳固统治, 三国各自采取措施发展经济,除三国都重视农耕外, 各国经济的发展各有特点, 如魏国注意兴修水利, 蜀国丝织业发达,吴国制瓷业、造船业水平较高。
总之, 三国时期, 一方面战争频繁, 另一方面经济也有所发展。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
需要了解西晋统一的过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炎代魏建晋, 280年西晋派兵灭吴, 南北统一, 三国归晋。但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极为短暂,这是由于西晋腐败, 引发内迁少数民族的反抗, 最后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 316年, 西晋灭亡。
西晋统治结束后, 内迁的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一系列, 史称十六国。十六国主要位于北方,各国彼此攻战, 经济遭到很大破坏, 而同时,各族交往的增多又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 皇族司马睿南渡建康, 重建, 史称东晋,东晋特点是软弱, 无法统一北方, 只能偏安江南。383年,统一北方的前秦大举南侵,企图打败东晋, 而结果却是东晋以少胜多, 前秦战败后, 北方再度分裂,南北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第24课 动荡中发展的南朝
本课重点这一是淝水之战后, 东晋继续存在30多年, 直到420年, 大将刘裕夺权称帝, 建号宋, 东晋灭亡。此后, 南方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史称南朝。
书上"士族"这一纲目是本课难点, 不必掌握,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资料中查询。
南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局动荡而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南方相对安定, 战乱较少。所以, 南方各省的农业或是手工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值的注意的是, 在江南的开发中, 各族人民互相学习, 加深交往,促进了融合。
第25课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本课重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与之相关的问题有:
(一)改革的背景: 439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十六国局面结束, 这时北方各族出现大融合的趋势, 顺应这一趋势, 孝文帝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 实行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从、经济、汉化措施几方面进行。
(三)改革的作用:①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②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③促进了北方各族大融合。
第26、2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二)
两课主要叙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以及在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进步。
这一时期文化成就体现了分立对峙、交流融合、动荡发展的时代特点。
第26课重点掌握内容是:刘歆、祖冲之、贾思勰、郦道之在数学、农学、地理学方面的成就, 了解范缜的无神论思想。
第27课重点掌握北朝民歌的风格, 联系语文课中的《木兰辞》来学习,以加深理解。另外, 书法、绘画、雕刻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
书法在东汉末年已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曹魏的钟繇把字体由隶书转为楷书,东晋王羲之发扬光大、独创一家, 至北魏盛行魏碑。我国的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佛教盛行, 所以宗教画占主要地位,而山水诗的增多又使山水画开始形成, 以顾恺之的创作为代表。雕刻艺术是在佛盛行、统治阶级的提倡下发展的, 其代表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相关资料
1. 曹操实行屯田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屯田农民称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郭沫若说"屯田是把农民被奴役的情况扭回来"。屯田即使曹操占据了地盘,又给他供给了军粮; 虽然官六私四或对半分的剥削是太重了,可是比较豪强地主田庄里的依附农民要好一些, 屯田占有一块土地耕种, 而且也不会被大地主兼并走,生计有了着落。
2. 翻车
翻车是一种灌溉工具, 从低处往高处从河里往岸上提水用的。
把木制的水槽*在岸边,槽里架一块和槽一样宽的板,板的上端装一个大轮轴,板的下端一定有一个小轮轴,一条有一块块小板连接成的长链环,在那块板的上下两面,绕过大小轮轴,两个人踏动大轮轴上的拐木,大轮轴转动带动长连环--龙骨板叶转动就把水从下边刮上来。如果要把这两个人解放出来,可用畜力来带动转盘。
3. 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三国时期, 今台湾称夷洲。
据地质学家判断,台湾是大约距今1万多年前开始与大陆分开的;据考古学家的判断,台湾出土的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与大陆东南沿海的同期出土文物属同种文化。所以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真是相隔而又相连。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汉时属会稽郡,称夷洲。230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据考证,这个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从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登陆后,把当时的台湾人称作山夷,发现夷洲土地肥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说明山夷是农耕兼渔猎。后来又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
4. 士族
曹操出身门第不高, 感到豪强势力对他的威胁,因此颁布"唯才是举"的命令, 这是对豪强势力的有力冲击。曹丕掌权后, 为了称帝, 争取豪强势力对他的支持,采用九品中正制,把门第放到相当重要的地位,原因是东汉时豪强地主势力很强。这样, 地主阶级中逐渐有了"士族"与"庶族"之分。"士族"指那些把持了或地方重要官职, 世世代代做大官的大地主, 士族以外的地主叫"庶族",一般只能当低级官吏。
西晋灭亡后, 东晋王朝依*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因此士族势力在东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社会上享有很多特权。南朝末年, 士族习于逸乐, 沉缅酒色,士族势力大大削弱, 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发展,逐渐控制了国家。士族的衰落主要是由其腐朽寄生性决定的。
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以出身为依据的选官制度,打击了其势力,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残存的士族集团"丧亡且尽"。
一试身手
一、选择题
1. 通过"招贤纳士, 实行屯田, 奖励农耕"等措施, 势力得到壮大的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2. 西晋于哪一年统一南北方?( )
(A)263 (B)265 (C)280 (D)316
3. 南北朝时期, 北方小麦的种植, 已推广到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江南地区 (D)北周
4. 439年, 统一黄河流域, 标志十六国时期结束的版权是
(A)北魏 (B)东魏 (C)西魏 (D)张衡
5.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是
(A)祖冲之 (B)刘徽 (C)商高 (D)张衡
6. 最早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钟繇
答 案 1、A 2、C 3、C 4、A 5、B 6、D
二、请将左边序号填写在右边相应的括号里。
A.魏国 织锦业 ( )
B.蜀国 青 瓷 ( )
C.吴国 翻 车 ( )
答 案 1、B 2、C 3、A
三、列举
1. 列举4个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列举南北朝分别由哪些组成
答 案 1、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2、北朝: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宋 齐 粱 陈
三国两晋南北朝
2019-10-15 19:43:25
相关推荐
- 2016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9-08-23 11:21:05
- 慈禧一生杀人无数:为何偏偏后悔杀记者 2019-11-16 21:54:33
- 国藩与左宗棠二人并非只是相互攻讦 2019-11-24 12:24:02
- 零散的同义词 2019-12-10 14:44:26
- 2012十大侵权盗版案件公布 2019-10-17 06: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