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诗中所写的“花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花朝节。
据传,花朝节在全国盛行,始于唐武则天时期。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岁月的尘烟历经千年淘洗涤荡,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一传统的节日已日渐消亡了。但是,位于武汉市新洲旧街,却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节日。而且,据传是从南宋淳煕年间开始,至今已沿袭800余年而长盛不衰。
缘起:庆福寺庙会
“江山多丽一河曲折连三庙,佛法无边四海同归不二门。”旧街庆福寺内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创作的对联。旧街花朝节的由来,就要从这座寺庙说起。
旧街境内,有一条蜿蜒如带的小河穿城而过,这条河,当地人称作“三庙河”。如今每年的花朝盛会主会场,就设在三庙河的西岸河滩上。三庙河的由来,是因为沿河建有三座寺庙。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位于河道上游的“庆福寺”。庆福寺俗称“大庙”,又称“五三”公庙,据传是由当时五十三姓居民合建。
旧街庙志载,庆福禅寺建于南宋,至今有800余年历史。旧街大庙的弟子们每年都要举办花朝庙会,首先是在旧街大庙内举办,后来大庙和院子里容纳不了参加庙会的人们,会场就改在庙后的三庙河河滩上。
发展:几大集市群落
旧街地处大别山山脚的古驿道旁,素来商贾云集,为鄂东一大集市。很早以前河西即有农村集市。前来庆福寺参加庙会的,除了旧街及新洲本地人外,后来渐渐还有周边浠水、罗田、红安、麻城、团风等地的人,邻省安徽人、河南人也大量参与。有人从中嗅到了商机,顺便带来了自制的农具和竹木器到庙会出售。花朝节期间,也正是鄂东春暖花开之时,许多人也借庙会期间前来郊游赏春,于是唱戏、杂耍、打拳比武、赛山歌、说媒相亲等活动,五花八门,无所不有,逐渐形成耕牛、农资、农村生活用品、花卉苗木、杂耍几大市场群落。
会期也由二月十五一天改为十四至十六三天(今年还延长到五天)。这几天,整个旧街从河滩到街道,被摊贩游客挤得水泄不通,绵延数十里。从高空俯看,真似一幅活生生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花朝节在当地,是比春节还要热闹而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备下酒菜,请亲戚朋友前来赏玩。学校里头,还会特意挪下假日让孩子们赶花朝。
见证:历史沿革和非遗
旧街的花朝节经历朝代更迭,遭遇炮火战乱,却从未间断过。元末明初时期,朱元璋和陈友谅两军在此交战,也不干扰参加花朝节的人们。抗日战争期间,人们避开日寇,自发将物资交流地点移到树大林密的枫树岗等山头上进行。据新洲文史专家李森林介绍,那时武汉有一名摄影师,想来寻点营生。当地百姓大多不知他手中照相机为何物,以为是给飞机发信号的什么仪器,把他当作抓了起来,幸而执行任务的军官见多识广,才保全了他的性命。
解放后,“花朝庙会”成为群众的节日娱乐和物资交流的盛会。1956年起,每年农历二月初十开始,将物资交流会依次在新洲潘塘、徐古、旧街、张店分别举行,会期每地三天,约定俗成,延续至今。三地交流会,旧街盛于张店,张店盛于徐古。
目前,新洲旧街的花朝节已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人均流量达到20万人次。游客赶花朝庙会的同时,还可沿着新建的高等级“红色旅游线”,饱览山乡烂漫春色,往周边的李集、仓埠等乡镇,赏十里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