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直是我国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然而近日,山东省聊城市的一所公立小学却取消了一二年级数学课,补充朗诵、国学、书法等课程。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这项大胆的改革引发了不少争议。
之所以引发争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数学一直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几乎是整个社会公认的小学生应该接触学习的一门课程,可没想到有的学校却敢于“吃螃蟹”,敢于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看上去这项改革忒“大胆”了。
但是,不能因为是“标配”课程、是几乎全社会认同的课程就不能对其改革。实际上,对于此项改革,数学教师出身的聊城市嘉明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李志猛就给出了他的理由:一方面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孩子学数学,很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潭。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两个一二年级“实验班”没有学习数学课程的学生,进入三年级开始学习数学课以后,暂时还没有发现学生对课程有什么不适应。又因为一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不多,所以学生进入三年级再学数学也不会因为课程多而跟不上趟。
实践出真知。既然目前还没有发现低年级孩子不学数学会出现不利影响,那么,为什么不继续将这种改革进行下去呢?如果此举真有道理,说不定这样做对孩子真是福音。总得先有人吃螃蟹,然后才会有其他人跟着吃螃蟹。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不只是指按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也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各种能力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育。低年级孩子逻辑性不强,但是记忆力尤其是机械记忆力很强,针对这种特点,就应该多传授一些朗读、背诵等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教学内容,当他们逻辑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施以数学知识教育,说不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遵从于国家认定的教学大纲以及主流观念认定的教育教学思路,对于一线教育教学人员的研究性尝试常常不屑一顾,但是,往往是这些一线教师最了解学生状况,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最有发言权。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一二年级取消数学课程的做法,可以谈论可以争辩,但是切莫一棍子打死。应该尊重一线教师的有益尝试与创新,允许“取消低年级数学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继续实践与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由一线教师、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做进一步的动态跟踪观察与研究,如果研究证明低年级学生取消数学课利大于弊,那么就可以多搞几个试点,然后逐步向全国推广。如果研究证明,此举弊大于利,那么到时再叫停这种改革措施也不迟。
(作者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五中学教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