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初一男生的爸爸到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诉苦,说学校老师不讲究教学方法,不通情理,造成孩子不喜欢上学,闹着要转学。咨询师了解之后发现,问题出在家长身上。原来这名学生的爸爸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去跟老师“套近乎”,给老师送各种小礼物,每到期末的时候就设法从老师那套点考试题,回家让孩子准备。因此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一直不错。但上了初中之后,老师们都不吃这一套,家长送的礼物都被退了回来。而且由于学习科目增多,任课老师也多了,爸爸觉得“搞不定”了,孩子抱怨“没法考试”,嚷着要转学。爸爸束手无策,只好求助心理老师。
专家提醒溺爱孩子的家长们: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家长不要“包办”。要让孩子学会直面困难,不要怕他们受挫。另外,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明白,考试是为了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哪里还存在漏洞,以便及时补救,这对进步本来是有益的,如果弄虚作假,反而把自己蒙蔽了。
除了不淡定的家长,着急的学生也不少。近来微博上转发最热门的就是“保过符”:有的是“佛脚”的图片,取意“临时抱佛脚”;有的是动漫版“考神”,据说写上自己的考试科目转发后就会得到考神的保佑。学生们纷纷转发以求“不挂科”。
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介绍,这几天来咨询的还有不少想辙逃避考试的。有的学生穿着单衣站在门外,想让自己生病发烧,逃过考试;有的学生不去上学,坚决罢考。老师建议家长,期末给孩子制造宽松的环境,不要给他们制定此次考试要提高多少分的目标。
考试要靠真才实学才可以,而不是依靠“旁门左道”和“临时抱佛脚”。学生们因为考试临近,心情紧张、焦虑,实属正常,但是凡事不可过度,紧张、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给自己增加负担,倒不如放下一切心理包袱,轻松上阵来得好一些。
孩子焦虑的原因
在成人眼里,幼儿永远是快乐无忧的,事实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潜藏着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直接性、自由表现性、外露性等特点。学者认为,孩子紧张焦虑的成因非常复杂,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环境引起的。
先天气质起一定作用。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的宝贝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焦虑,见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长大一些后,他们中的一些依然表现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有些父母很纳闷,自己带孩子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孩子这么“磨人”?在这里,先天气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环境因素。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大多具有焦虑气质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容易焦虑,或情绪易急躁。不难想象,遇事经常紧张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虑的;而情绪不稳、爱责打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长期被忽略、责打、否定的状况下,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父母要求过高。如今,更为多见的焦虑是父母通过对孩子实行超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高标准,孩子的表现很难让父母满意和认可,他们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
过度保护和溺爱。过度地保护和溺爱孩子,使他缺乏独立性发展,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家人的过度包办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能力的锻炼机会,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父母关系不和谐。也有很多孩子的焦虑影射了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比如父母在婚姻关系上有裂痕,他们自己不愿意面对,而通过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来弥补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时也会下意识地配合父母,表现出一些焦虑的症状,使家里的矛盾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愿地做“替罪羊”,从而避免父母关系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