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2019-11-23 19:56:07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兴趣培养;探究性学习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对知识的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外,还应在课本应用、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加以考虑,使学生更有效地投入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学科。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和其他科目一样,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学起来感觉到繁、难,没有太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时间长了,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成绩好的最终也只能是高分低能。《新课程标准》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兴趣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去,这是物理教学中需要摸索的一个课题。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物理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实例、现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中有许多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物理实例,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运用好这些实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到物理知识。

  《新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教材,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里面精美的印刷、生动的插图以及探究性实验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课本的开始部分,为了说明物理学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和其他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有相应的英文单词表示,既促进了英语的学习,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还增添了学习的兴趣。比如“displacement”就形象地表示了位移是位置的变化,另外像“velocity”“acceleration”的第一个字母“v”“a”分别是速度、加速度的字母表示。在讲到自由落体时,课本上给出了比萨斜塔的照片及伽利略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的油画,以及协和客机、加速器的图片等。另外,课本中还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便于操作的探究性实验,所有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课本实验,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迷你实验室”,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对这些实验充满好奇,正是这份好奇心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学生刚接触实验课时,我给大家介绍了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断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更加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们通过手的触摸,泡沫球、乒乓球、小纸屑的跳动,甚至发声体本身的振动(模糊的边界),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

  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探索性实验教学,通过探索性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尚未认知的现象、规律,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中,仅仅依靠大纲中规定的几个探索性实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可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反过来学生也能从中学到相关知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物理情境,抓住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突破口,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超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了准备。

  四、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应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越是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越是与学生的经验相矛盾的探究活动,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因素的活动中,学生们可通过敲打(弹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来研究,通过实际演奏手中的乐器发出声音来探究。再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趣味实验:从蜗牛的爬行到小狗等到动物的奔跑;趣味测量:从玩具车的行使到飞机、火车的飞驰;趣味观察:从地球的运动到日月星辰的天体变化)、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老花镜的妙用、水滴之谜、玻璃杯上的学问)等。通过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参与学习,并增加“实用时间”,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之一,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紧密相关,兴趣提高了,学习就有了动力,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提高,自然学生学习的负担也得到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就会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课堂活动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还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一些对物理比较感兴趣的学生中,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活动。作为教师,提供一些素材,提醒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利用身边的一些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些教学辅助用具,比如平行四边形演示板、会滚的圆锥等,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离我们的生活其实是那么近。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增长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主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