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数学组:韩定霞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学的核心理念。科学探究是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又是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合作学习的成败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经过四年多的教学实践,我在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组织策略。
小组合作探究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二00二年秋季,当我们满怀热情地将这种理念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教室里虽然热闹非凡,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很差。我们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合作学习围坐在一起,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或者教师考虑到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合作学习就匆匆收场等等。这样的合作学习名存实亡。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形式化的合作,使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呢?我们总的策略是:合理搭配,明确分工,加强训练。
(1)合理搭配:就是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组建结构得当的合作小组。遵循的原则是:“优势互补。”
(2)明确分工:就是指在搭配之后,对组内成员分工。只有分工明确,合作学习才能“活而有序”。具体的做法是“让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然后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但各个角色要经常互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如果角色不互换,听众永远是听众,没有发言权,他们会失去兴趣,体会不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因而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3)扎实训练:就是在搭配、分工之后,训练学生,让每个学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合作小组才有凝聚力。我们的做法是:经常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1不仅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其他人共同完成任务。2各成员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接纳,去认真倾听。另外对优生独霸现象,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滋长这种不良行为;对部分不爱发言的学生,不能让他产生依赖心理,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去帮助,给他留发言机会。如:大家可以先不发表意见,让他说,最后大家再说。
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指导策略。
(1)教师要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布置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后,自己袖手旁观,或看看转转,或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没有走进学生当中,学生或学或玩,放任自流。殊不知,新课程要求我们应以一个平等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当小组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或操作顺序;当小组学习有意外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去解决;当小组意见有争议时,教师就要参加到学生中加以指导等等。总之,及时点拨、帮助、指导,提高学生合作技能,合作学习实效性才能提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