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族聚居的地方,与口袋房屋相适应的是居室内的“万字炕”,民间也称为“拐弯炕”、“转圈炕”。这种形式的炕由南、西、北相连的三面炕组成(以南向正房为例),南、北炕宽五尺多,长与住室的面宽相等,因“口袋房”是两间或三间通连,搭设在室内的南北“大炕”也分别称为“连二炕”或“连三炕”。
由于东北地区严寒期较长,火炕称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满族人住宅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而且占据了室内的大部分空间。在寒冷的冬季,南北炕都烧热,室内就会因炕面散发的热量更加温暖。炕的用途不只是供人们寝卧,满族人在室内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炕上进行。放上炕桌可以吃饭、读书、写字;妇女们在炕上做针线活、哄孩子;儿童们在炕上玩抓嘎拉哈等游戏、听老人讲故事;家中来了客人先请上炕坐,然后再敬烟、倒茶、谈话;不住人的北炕可以烘晾粮食;连老母鸡抱鸡雏都要放在炕上……由此可见炕在满族居室内的重要作用。
满族人住炕的习俗也很有特点。按民间的说法,室内“以西为尊,以南为大”,即西炕是祭祖祭神时陈设器具,摆放供物的地方,不得随意踩踏坐卧或放置不清洁、不吉利的物品。南炕温暖向阳,是家中的尊长寝居坐卧的地方,贵客来家,也要请到南炕上坐,如留宿亦住此炕。平日在炕上就寝时,方向和位置也有一定的规矩。无论睡南炕还是北炕,正式就寝时,头部都在炕沿一侧,身体垂直于炕沿方向,不许平行于炕沿方向睡,因为只有在室内停放死人时才顺着炕沿方向放。炕头的部位因距锅灶近比较温暖,都是家中的长者睡,如来客人也要向炕头让。如同一居室中住老夫妻和结婚的儿子儿媳,则有两种住法。如室内有分隔各间的固定“软间壁”(用木板糊纸制作),老两口带未婚子女住里面,小两口住外间;如室内无固定间隔,则老两口带未婚子女住南炕,小两口住北炕。住连二或连三炕的人家,如室内无固定间壁,在子女长大后为避免不便,在炕中间房梁下的位置,设有与炕面同宽的“吊搭”,一般用薄木板或厚毡布做成,晚上临睡前放下,白天吊起,以作同一铺炕上的间隔。另外在炕沿上方的平行位置,又设有长度与一间房宽大体相等的“幔竿子”,上挂幔帐,白天叠起,晚上临睡前放“吊搭”后,再放下幔帐,用以做南北炕之间的间隔,既可以起遮蔽作用,又能防风保暖,直至近些年在辽宁一些地区的农村满足人家的老房子中,仍可以看到这种幔竿子吊在屋中,与之有关的习俗,也可以算是满族“万字炕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