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时事政治知识分析及练习:国家十二五规划

2019-12-03 10:28:53

1 2 下一页

高考时事练习题汇总:2013年高考时事题主要以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的时事热点为出题点,考生现在就要关注时事热点,在平时多分析这个事件能提炼出哪些原理,并进行深入分析。此套高考时事练习题,内容都是2012后半年的社会热点事件,帮助高三生练手!
  
  一、【背景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而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期。
  
  创新驱动,首先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即改革。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经济建设主要面临三大课题,即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三者虽然相互制约,但经济体制的牵制是根本性的。经济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的能力就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就是创新体制的能力。
  
  转型发展,转型包括科技、消费、服务、民生、低碳五个导向。
  
  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改善民众生活,促进和谐共生。
  
  文化繁荣,应克服体制弱点增强软实力,充分满足国民的文化权益和需求。
  
  二、【理论分析】
  
  (一)经济常识
  
  1.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十二五”规划中的内容,更加说明中国将更坚定地走市场经济道路,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的结构调整指标越来越明确,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3.财政税收作用。财政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应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作用,支持我国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4.促进社会公平。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也是影响民生最好发展的制约因素,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不断扩大“包容性增长”,应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不公,为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形成新思路新发展。
  
  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二)常识
  
  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2.履行国家职能。“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体现了现代化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党的地位和领导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事业的领导核心。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党的执政方式。“十二五”规划是一个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五年规划,将是、精心运筹、构思缜密、集思广益的五年规划,体现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十二五”规划的实现关键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划的制定将广泛征求各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三)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未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举措,必须把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建议》的形成过程贯彻了群众路线,体现了民主决策,集中了全党智慧,吸收了各方意见,是我党在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3.全面的观点。“十二五”期间,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4.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抓住主要矛盾。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包容性增长”增长的是民生,发展的是民生。这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来源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规划的提出将推进全面小康的实现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