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是一场有钱有闲的游戏?

2019-10-31 20:18:50

针对元旦3天小长假中,许多考生及家长不停地赶场,参加不同城市不同高校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熊丙奇先生撰文呼吁:自主招生不要折腾考生。(见1月3日《晶报》)
  
  三天赶三个城市的大考,不仅考生吃苦受累吃不消,而且家庭经济负担也会莫名地增大。“面对如此开销,有多少贫困家庭孩子,由此放弃了机会呢?”熊教授的发问在文中虽然只是一笔带过,未来得及铺展和探究,但终究十分关切地点到了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贫困家庭子女的机会平等问题。
  
  我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贫困家庭的子女放弃了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但是从自主招生受到的热捧,以及自主招生考试不得不支付的相关花销,还有坊间甚传在看不见的战线中运作的精力和费用等来看,这种考试似乎已经在变味,已然变成了一场有钱又有闲的游戏。实际上,贫困家庭的子女,除了在高考的一考定终身中拚力一搏之外,哪里还有精力和经费去应付自主招生考试中诸如此类的花样?
  
  笔者无意于全盘否定高校的自主招生,甚至于也不敢全盘否定自主招生取得的成效,高校的目的显然是要在高考指挥棒残酷的棒下寻找到一个自主空间,以便在高考的条条框框之外,拓展发现优秀人才渠道。“优秀人才”虽说既有硬件和软件上的规定来确保,又有自主招生考试的硬杠杠来垫底,但是在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之后,毕竟可以为考生赢得一个还不算小的分数差,可以确保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在高考中顺利破格录取。那么从如今许多家庭热衷于请托和赶场,并且为考试所费不赀等看来,谁敢说这个分数差又不是许多考生及家庭愿意付出“参考成本”的动力所在呢?
  
  分数是高考的命脉所在,而参加自主招生就可能赢得一个低于规定分数录取的分数差,于是这类考试想不受到考生及家庭的热捧都不可能。这样一来,本来旨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且尝试着突破高考僵化规定的自主招生,在实际运作中,恐怕就难免不会变成有钱有闲家庭追逐分数差的游戏。
  
  有关部门不妨调查调查,在这场最终脱离不开分数命脉的追逐中,到底有多少贫困家庭为其子女赢得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