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手为4位元帅和分配工作

2019-09-02 13:15:41

  扒着沙包钻进武昌城门

  “革命军占领汉口、汉阳之后,大军包围了武昌。叶挺独立团又是攻打武昌的主力。我到了武昌城下,就住在叶挺团部,我那时经常来往于武汉三镇之间,保持和各部队的密切联系。”关于自己在武汉的这段经历,事隔半个多世纪后,在他1983年由战士出版社出版的个人回忆录里,作了描述。

  1926年9月上旬,北伐军占领汉阳、汉口,“武昌守敌遂孤悬江东”。此时,的身份是广东区党委。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城,北伐军攻克武昌。随先头部队进城,他回忆道:“城门还没完全打开,我就扒着堆积的沙包钻了进去”。

  进城以后,很快就找到湖北省,通过他们,“找到了一个弄堂,叫中和里,是一条死巷子,全是逆产,没有老百姓,我把整条巷子全部号下了。”

  周斌介绍,进入武昌城后,担任湖北省书记,他把省设在了这里。当时这里也是湖北省委的办公所在地。曾回忆道:“一时间,这里的人相当多,成了一个不小的机关。”“叶挺连家眷也带到这里来了。”

  在中和里工作近10个月

  1927年初,国民党和由广州迁都武汉。这年春天,机关也从上海迁到武汉,时任军事部长的周恩来也来到武汉。曾分别在武汉江北江南设立机关和办事机构。兼任的工作。

  关于这一细节,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机关到武汉后,为了工作上的方便,()的工作分成了两个摊子,一个仍在武昌中和里,另一个设在汉口友益街,友益街的这个机关多是高级的领导同志。一般的对外接头,还是在中和里,我则经常来往武昌、汉口之间。”

  据党史专家、武汉革命博物馆原馆长赵晓琳介绍,在机关迁来武汉前,中和里也是武汉办事处所在地,机关迁至汉口后,办事处仍然行使职能。

  根据聂帅回忆,从1926年10月随北伐军进城,到次年7月中下旬离汉去九江准备“八一”南昌,中和里一直是工作和生活之所。这期间,曾有短暂时间去上海,很快回到武汉。

  当时的办事处事务繁忙。回忆:“在机关,来找我们的人络绎不绝,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里两三点钟。好在我们都很年轻,不到30岁,能顶得住”。

  那一年,不满28岁的风华正茂。

  经手为4位元帅分配工作

  “黄埔第四期学生毕业,也是其中的一个。他们来武汉,就由分配,被我们分到叶挺的独立团当见习排长。”聂帅晚年回忆,他当时作为周恩来的助手,工作重点是向国民革命军派遣党的干部。

  根据的回忆,在武汉的时候,他还经手分配了、、、等人的工作。

  1926年,从莫斯科回来,党派他到四川军阀杨森那里开展工作。后,来到武汉,被分配到南昌的朱培德第3军,任第3军军官教育团长。

  1927年7月,在泸州失败后,转道陕南来到武汉,找到报到,与见面,几天后,他被分配“秘密奔赴南昌”准备。

  则是在发动后,被冯玉祥“礼送”出境。1927年6月,他来到武汉后,经介绍,在担任秘书工作。

  1927年4月,从四川脱险抵武汉。他先找到湖北省委组织部,组织部的同志叫他到叶挺部队当兵。后来,他在街上碰到干部颜昌颐,颜听说派他这个留法学生去当兵,回到办事处后,给说了这个情况。立即把请到,分配他到军事学校武汉分校做党的工作。

  当年7月中旬,被任命为南昌前敌书记,离开武汉赴九江准备南昌。

  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江津市)。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参与指挥了平型关大战。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领导了华北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任副总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副主席等职。1992年5月14日病逝,享年93岁。

  武汉足迹

  ★1919年11月下旬,从重庆乘船至上海,途经汉口短暂停留登岸,首次来武汉,逗留数小时后离汉。

  1926年9月中旬,随北伐军来到武汉,10月10日攻进武昌城。作为湖北省书记,兼任工作在武昌中和里,即今天黄鹤楼街乾福巷6—13号武汉办事处工作,至次年7月中下旬离汉。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来汉,1958年12月6日,曾与周恩来在武汉机场欢迎金日成访华,并留下照片。

  (记者蒋太旭整理)

  链接>>>与、陈独秀谋面

  在武汉负责工作期间,曾先后与国共两党要人、陈独秀见面。在回忆录中,聂帅作了细致清晰的回忆。

  见到是北伐军占领了汉口、汉阳,正在围攻武昌之际。有一次,在武昌南湖,偶遇。当时坐在轿子上,前面有两个灯笼引路,后面有两个灯笼跟着,四个人抬着轿,和碰了个对面。“我是一个人,他从轿子里伸出头来,看了我一眼,我没有和他打招呼,他也没管我。”聂帅回忆。

  与陈独秀的见面也让印象深刻。当时,陈独秀担任,在汉口办公。去见陈独秀,并把工作及军队的情况向这位作了汇报。

  “讲到军事,他(陈独秀)一言不发,这使得我想到初回国时,我们在上海相见时的情景,那一次我们汇报莫斯科学习军事的情况,他也是一言不发,很不耐心,这一点,给我印象很深。”

  这次见面仍然如故,谈了半天,陈独秀只说了个“那好”,扯其他的问题,就是不谈军事问题,东拉西扯了一会,只好告辞出来。(记者蒋太旭)

  旧址

  ★办事处旧址将建成历史陈列室

  日前,记者来到武昌黄鹤楼街乾福巷6—13号,探访办事处旧址,发现此处已人去楼空。这套由4栋两层楼房构成的建筑群,历经百年风雨已残破不堪,墙面电线纵横交错,石灰脱落,裂痕斑斑,厚实的木质大门朱漆斑驳。

  在10余米高的拱形大门旁,墙上镶嵌着两块新旧不一的“办事处旧址”文物保护铭牌,显示了此处历史建筑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升级”的历程:1988年12月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2008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

  据知情者透露,在旧城改造中,此处老宅曾被划入拆迁范围,经专家呼吁得以保存。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曾经居住于此的30余户已于数月前悉数搬出。

  在一扇木门上,记者看到武昌区房地产公司黄鹤楼房管所于今年2月24日张贴出的一则搬迁公告,大意是说,该建筑群由于建成年限长,使用功能不全,设施老旧,已被鉴定为危房,亟待改造,但因该建筑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范围,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应保留历史风貌,不能拆除改造,故一直未能从根本上消除房屋隐患,搬迁后将对之进行全面维护和修缮。

  据黄鹤楼房管所介绍,旧址经过修缮后将建成历史陈列室。

  (记者蒋太旭)

  实物

  ★一张油画:与周恩来在叶挺独立团

  元帅生前秘书周均伦少将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大革命时期聂帅与武汉相关的实物及照片。

  同时期所见最多的老照片是一张北伐前,担任黄埔军校部秘书兼任教官时,与军校部全体职员的合影。照片中的未穿军装,着西装领带,英气勃发。

  周均伦向记者透露,1997年曾安排艺术家,以北伐时和周恩来在叶挺独立团作动员大会为题材创作了一幅油画,油画中的戴着军帽,一身戎装,他和独立团团长叶挺分别站在周恩来两侧。该油画现陈列于元帅陈列馆。

  元帅陈列馆馆长刁福久介绍,油画的创作者是著名油画家高虹,曾任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

  周均伦少将透露,新中国成立后,聂帅多次来武汉,1958年12月6日,聂帅曾与周恩来总理一起在武汉机场欢迎金日成访华,并留下了照片。元帅陈列馆收藏了这张照片。这是记者目前所能看到的唯一一张聂帅在武汉的照片。

  (记者蒋太旭)

  后代

  84岁的聂力是元帅唯一的女儿,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女中将。1927年,聂力的母亲张瑞华在与办事处不远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去年,聂力随上百位“黄埔后代”参观武昌实验小学,踏访军校旧址,曾接受记者采访。

  日前,记者联系上聂力将军,她通过秘书转告记者:关于父亲的一切,她都写在回忆录《山高水长——回忆父亲》一书里了。

  女儿聂力:父亲是一座山总能发现好风景

  记者蒋太旭

  “爸爸的车不能坐”

  1987年4月14日,88岁的写信给余秋里:建议军队高级干部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传》编写组副组长、聂帅生前秘书周均伦少将告诉记者,聂帅对家人及孩子的要求很严格。

  “父亲对家人的用车有着严格的规定,他不准我们(包括母亲)随便用公家的车,我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母亲总是每天一大早就赶公共汽车到中组部上班,还自己带饭。有一次乘车时,太拥挤了,母亲被挤下来摔在马路边,额头肿了一个包,可她仍然坚持乘公共汽车。她对我说:‘你爸爸的车,不该我们坐。我们坐上了,心里也不踏实’。”聂力在回忆录中说。

  “在家里,父亲对我们这些晚辈,一贯要求严格,他对某些高级干部子女为非作歹而家长又百般包庇纵容,十分反感,曾大力呼吁‘今后考核干部时,也把他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列为德才表现之一,认真考核。把这一问题看得重些,才能引起足够的注意’。”聂力深深记得父亲说过的这句话:如果不正之风在家庭代代相传,那就不要多久,我们民族的精神,党的优良传统都将荡然无存,岂不可虞!

  父亲让别人做事,都要说“请你”

  曾不止一次评价“是个厚道的人”。日常生活中,聂力也能深深感受到父亲的厚道作风。

  “父亲和母亲经常教育我,对人要诚恳厚道,讲信义。”聂力回忆:“每每谈起高级干部的家风,父亲赞扬过、陈赓两家,说他们两家家教好,孩子们懂礼貌,忠厚传家。意思是让我们学习人家。”

  厚道惯了,全家人都受他的影响。在聂力眼中,父亲的厚道表现在诸多方面,他对党,对领袖,对战友,对下级,对同志,对普通人,都是一样的厚道。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哪怕是面对一个普通护士,面对一个普通战士,说话时他也非常注重礼貌,不管让别人做什么事,他都要说"请你",从不颐指气使,指责别人。

  “聂帅从不占公家便宜,结余的工资存在银行里,开的是不要利息的户头;在开会时喝龙井茶,自己支付茶叶钱;报刊杂志寄来的稿费一律原数退回;钓鱼时,钓多少斤鱼就当时的市场价付多少钱。”周均伦记得。1961年,聂帅总共钓了600多斤鱼,让秘书用自己的工资支付了300多元鱼钱。

  聂帅享年93岁,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元帅,他晚年说,自己打了一辈子的仗,没受过一次伤;搞过地下工作,没被捕过,算是福大命大之人。在睡梦中去世的,人称“福帅”。

  在聂力眼中,正是因为父亲是个厚道人,所以在他去世之后,才有那么多的人怀念他,念叨他。“人们怀念他,为他落泪,并不是因为他当多大的官,也不是因为他是个元帅,而是因为他具有让人感动的品格。从他身上,我还悟出:一个人必须多做事情,为民族为国家多做事情,做出好事情,人民才不会忘记他。”

  在元帅陈列馆里,聂力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父亲是一座山,无论从哪个角度走近,都能发现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