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南京招考招生日程安排,今天是各科试卷评阅工作收尾的日子。从今年南京各科考卷的考题特点来看,几乎都传达出了一个明确的讯息,那就是越来越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在“大语文学习”观日益得到社会认可的当今,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多地融入现实生活场景?专家认为,南京中考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两种启示:语文教学应更加贴近生活,要善于创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考卷明确传达“生活即语文”理念
早在中考尚未结束的时候,记者就采访了不少南京的中考考生,考生普遍反映今年的语文试题让人感到意外:一是题型很活,考了不少课外的东西;二是生活化的场景增多了,这让考生在感觉上亲近了不少。详细来说,今年的考卷在试题选材和出题思路方面,都传达出了强烈的生活情趣。如在选择题部分的第四小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有语病的一项,四个选项就分别涉及到了“嫦娥二号”升空、食品安全问题、富春山居图特展、南京市开通网络微博城市广场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此外,现代文阅读《雪地烤红薯》一文,则重在引导学生懂得感悟生活。而作文题“也是一堂语文课”,则引导学生要懂得在生活中学习,将“生活处处有语文”思想传达得更加明确。
南京中华中学吕莉老师分析认为,今年语文试卷的核心理念,就在于提倡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并由此树立“大语文学习”的意识,感悟并体会多元化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热爱语文的情感。而南京市第一中学的朱刚老师则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整份试卷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丰富了语文教学方式;对于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朝向关注生活方向,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教学要贴近生活更要创造情境
“多年来,各地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大力推进语文生活化教学,将语文课堂的教学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老实说,这施行起来并不容易。”南京市秦淮区某民办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向记者直言,推进语文教学生活化,很多中学依然存在着疑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真正营造出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生活情境,仅仅被动地通过课本来“扫描”生活,显得本末倒置了。
这位老师举例说,将教科书中的课文与生活相联系来进行教学,这是很多老师都能做到的。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的课文时,老师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在现实生活中,与父母亲人之间的感动瞬间,来体会亲情的温暖和博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但是这只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方面,真正想要引导学生加深对语文学习与生活间紧密关系的认识,还应该积极创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语文,这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学校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总体思路就是,营造一种生活中处处皆是语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领悟到语文的学习内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中的校园里,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语文学习文化,该校教研科负责人薛城向记者介绍了该校创造独特语文情境的做法:在校园内引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办报,交流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先进经验。在课余生活中,总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和善,鼓舞他们拿起笔去写,甚至编排演舞台剧,去抒发情感。而尤为出彩的做法是,让全校师生在每天清晨进入校园时,都能听到广播中的名著朗诵,至少20分钟,让学生们沉浸在 “文学的海洋”。
专家: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
“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及在生活中进行教学,都只是加深语文学习效果的手段,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学习语文的初衷,那就是在生活中应用语文。”一位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对记者表示,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除了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学素养,还应该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做人。
该专家认为,从学生的人格发展来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利用教学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斤斤计较。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应当通过一些有趣而生活化的故事,来阐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格操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得到人格上的磨练和培养。
而从作为工具的属性来看,学校在语文教学中不妨加强应用文体的使用训练。如让学生用新闻文体记叙身边的新鲜事儿,用文言文和古典诗词写作文,用戏剧体写童话等等。“总之,要善于将远离生活的文章和课文尽可能地牵引到日常生活事例上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