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学校和选专业哪个更重要

2019-12-11 09:28:44

上大学填志愿,高中毕业生们普遍会遇到一个纠结的问题:选学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多家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对此问题分成两个派系重学校派者认为现在的就业都不对口,毕业院校才是“招牌”;而重专业派者则认为术业有专攻,专业就是“饭碗”。
  
  某职业机构负责人指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将个人兴趣特长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应首先分析目前短缺的人才在四年后的情况,以及该专业在四年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分析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将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既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和热门专业,也不能只顾个人兴趣,一定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学校派
  
  【实例】小林高考填报志愿是某高校的法律系,但最终他并不能如愿。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读该高校的化学专业,一条是降到下一级学校读法律。
  
  经过权衡之后,他最终选择了名校。上了大学一年后,他便辅修了法律,甚至把法律当作主攻的方向,在临毕业前便拿到了法律学位。找工作时,他凭着学校的好“口碑”和双学位,被一家跨国咨询公司录取。
  
  【观点】好的大学名声,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社会上也更有流通价值。无论去到什么单位,负责人都会第一时间看你是不是名校出身。
  
  普通大学为了提高吸引力,专业比较时尚热门,但水平可能还不如知名学校的一些冷专业。并且,好大学的冷门专业也都在与时俱进,比如以前叫信息管理系,现在叫资讯系,以前叫新闻学,现在叫媒体传播一样。即使是哲学、考古这些专业,只要成绩优异素质好,一样会被注意。
  
  现在大学经常根据社会需要来打造专业名称,以为这就是对口,但是实际上很多毕业生往往不是去到自己对口的岗位,比如公关岗位,招聘的学生可能是金融学的学生。以为读什么专业就有什么职位等着,其实是件很悬的事情。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上至,下至普通职员,最后的工作都是非常综合性的,很少死守自己当初大学的专业。进步神速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不断调整自己。
  
  担心专业不好影响就业,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素质的担心。如果专业真的不热门,建议全面提高自己的水平。
  
  对于准备大学毕业后出国或考研继续深造的考生,应该首选学校,名牌大学师资力量强,社会声誉高,考研、出国机会较多。
  
  专业派
  
  【实例】小程学的是经济新闻专业,毕业之后却在银行工作。她觉得,如果自己的专业是金融学或者经济学,做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升职的空间也更加大。“对那些要求专业技术的工作来说,所学专业对口与否挺重要的。”
  
  【观点】从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专业虽然并不能决定某个人将来从事某项特定的具体职业,却基本上界定了未来职业的范围。
  
  从人的成材角度来看: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光是短暂的,而专业陪伴人的一生。此外,现在大部分高校都经历了改名,或者向综合院校发展,它们的名字可能很好听,但其实学校的特色和专业情况很模糊。读此类学校,很容易“毕业即失业”。
  
  本科专业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思维形成很关键。在专业上有所成,往往能弥补学校名声的不足。
  
  对于那些毕业即就业的考生而言,应该在专业选择上多下工夫,学校则相对次之。特别是理工科学生,一些技术性较强、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应给予充分考虑。
  
  七嘴八舌
  
  有网友调侃:一流学校竞学生,二流竞教师,三流竞特色,四流竞服务,余下的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高分段学生可以选一流学校。因为好学校各方面资源会帮助自己提升;
  
  中上分段学生选二流学校(二本,一般本科),重专业。如果遇上一个好老师,也是受益无穷的;
  
  中分段学生选三流学校,重特色(三本,或叫二本B,独立学院)。学校办学有特色,可以提供自己成长的空间,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形成自身的专业优势;必须要利用在读期间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软优势;
  
  中下分段学生选四流学校,重服务(好的专科)。学校重视学生的服务,也证明了该学校还是在用心办学,所以,还是可以选择的;
  
  最下段分数的学生,就别无选择,只能看自己的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