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咋没了主心骨?
2019-11-05 17:31:48
填报志愿咋没了主心骨? 最近,高考填报志愿受到关注。有的地方招生咨询会引来10万名考生及其家长捧场;有考生因为选择被质疑,变得举棋不定;更有“前辈”、学长等唱红“千万别报体”……当志愿填报变得左右为难,如何寻求突破?该反思的是考生及其家长,还是教育本身呢? 做足功课方能有的放矢 ■吴奇 每当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人们总会想起“学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句“名言”,这足以说明高考报志愿之关键。当然,学得不好也不可能考得好,更不可能报得好。在“学得好、考得好”的前提下,如何报得好,则是考量考生、家长及学校老师智慧的考题。 此时,如果临阵磨枪,既不亮也不光,且风险极大。笔者的孩子今年正好参加高考,在与孩子协商志愿填报的过程中,笔者愈发觉得,做足准备功课,才能更好认清自己的位置,使学校与孩子实现双赢。 首先,考生和家长要合作选报志愿。家长不能越俎代庖,实行一言堂,不要重蹈某位考生弃港大又重考北大之辙;考生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唯家长是瞻”或一意孤行不听他人言。家长要把握好大方向,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考生要配合家长做好各种数据搜集整理工作,为准确报考学校、专业提供数据参考。 比如,掌握近4年来的“一分一档”数据,目的是确定自己考分的位置,因为位置决定你报考学校的级别。位置越高,能报考的学校级别也就越高。查看近4年的录取平均分差值、录取最低分差值,高校每年录取的分数有高有低,波动不小,但录取的人数相对均衡,这样两个录取差值就会提供非常好的报考依据。 其次,要全面透彻理解考生所在地的报考方式。尤其是实行平行填报志愿的省市,对“什么是分数优先”“什么是遵循志愿”“什么是一次投档”必须了解清楚。分数是平行志愿优先提档的必要前提,是硬杠杠。这点告诉家长和考生注意,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去选择相应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一次投档”是平行志愿中的最大风险。特别是高校提档后,考生所填的专业都不能录取,且考生又不服从专业调剂,此时死档就会出现。这点告诉家长和考生,在选报学校专业之后,为避免风险,必须填写“服从调剂”。 至于报考哪所大学、专业,选择哪个城市,家长和考生也要协商。要么以选择地域为原则,要么以选择大学为原则,要么以选择专业为原则。如果在三者间都要选择,家长和考生更要在填报志愿批次上下功夫。 笔者建议,想考研的不妨选综合性大学,想毕业即就业的不妨选专业性大学;所选专业既要尊重考生意愿更要参考家长建议,最好放长眼光,把选择的专业和社会发展大趋势、国家建设需要结合起来。当然,做足功课并不单单指填报志愿,更应包括制定好人生规划。(作者系天津中学教师) 补上人生规划这一课 ■张贵勇 眼下正临填志愿的高峰期。6月28日,广州高校招生咨询会上,由于今年高招格局调整,来自全省各地的考生、家长10万人进场,一时间咨询现场人满为患。也有媒体报道,江苏理科“状元”吴呈杰表示想报考北大新闻专业,却被采访他的记者“奉劝”别读新闻系,而后吴呈杰表示可能会选择热门的金融专业。 父母的亲自上阵、考生的犹豫不决,一方面反映了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了多数考生及父母在选择高考志愿上的无助与茫然。从现实角度讲,在高等教育竞争依然激烈的当下,志愿填报的确是一门技术活,要全方位考察分数与大学的对应关系、学校未来的就业去向,还要了解不同投档方式的利与弊、不同办学形式的优势与成本,等等。 但是,志愿填报最重要的还是听从“心灵的召唤”。笔者采访过多所知名高校的招办主任。谈及志愿填报,他们均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天赋、个性和爱好来选择——与其去学不感兴趣的专业,将来二次择业,不如从一开始就选择走在正确的路上。而且,前期选择了正确的专业方向,有助于打好专业基础,以便未来去读研或读博。 而现实中很多考生似乎不知自己的兴趣所在,更不知未来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众多类似吴呈杰的考生,在志愿填报上表现出来的无所适从,表明其对未来发展的无意识,背后则是职业生涯规划一课的缺失。 在国外,通常都是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借助各种机会,不断帮助学生确定、体验和修正人生目标,在大学也有修正目标的机会,这样对于学生规划人生道路非常有帮助。相比之下,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近60%的大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70%以上的大学生明显感到择业、就业困难。此类问题不断旁证着中学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其实,做好人生规划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还可以使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就感。对此,中学阶段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职业体验的机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于其中逐渐坚定未来的方向。(作者系本报记者) 网友观点 考生在短短一个月里要选定今后4年的学习方向,显然并非易事。事实上,考生选择专业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填报志愿往往是学生、家长、亲友和老师共同商定的结果。参与决策者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并不多,对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大纲、培养模式、未来就业方向都不甚了解,导致大一新生常常期望转系。因此,亟需改变的是高校降低转专业门槛,给孩子更多专业选择的空间。当高校改变按专业划拨资源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时,才能顺应人才成长规律,最终双方都会受益。 (无锡太湖学院 阙明坤) 很多考生在选择志愿时一切向钱看,不考虑个人实际和价值取向,盲目推崇热门专业。殊不知,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赚钱,而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前,应立足“志”、“愿”两字,扭转他们的功利化倾向,让志愿选择趋向理性、平和、实际,这样才能为自己“填”出一个精彩、丰富且有意义的人生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 杨启锋) 填报高考志愿的纠结心态,原因多半在于考生与家长没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合理的职业规划从哪里来?一是家庭生活,父母的职业是一面很好的参照镜子。二是实践生活。多进行社会实践,这不但能发展各项能力,也能逐渐感知自己的特长喜好和不足,慢慢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三是学校教育。在中小学阶段,择业教育应及早进行,帮助学生找到前行之路,及早打算,少走弯路。(湖北省枣阳市刘升中心小学 习艳) 对于考生而言,在各种咨询后,对填报志愿应理性思考,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向往名牌大学的同时,也要掂量好自己的实力,找准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能钻牛角尖,或胡乱应付。即便理想的学校与自己擦肩而过,也要调整好心态,不虚度大学的每一天。或许,毕业后的舞台会因务实精神而更加绚丽广阔。
相关推荐
- 2013高考语文试题贯穿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9-10-09 16:36:46
- 香港科技大学明年内地拟招生140人 2019-12-04 09:32:38
- MyMiraculousFamily生命的奇迹(一) 2019-12-11 06:42:20
- 2016最新学生会体育部演讲稿 2019-11-15 15:18:49
- 千秋功罪秦始皇 2019-11-29 12: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