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赤壁赋》一文中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之句,对其中的“盖”字,书上的注释是:“盖,这里表假设语气。”《教师教学用书》上对此句的翻译是:“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这个译文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们把注释和译文结合起来看,仔细推敲,发现这个注释是有问题的。
如果把“盖”解释为表假设,那么“将”又该如何解释呢?结合注释和译文,我们只能做出这样的推断:此处的“将”没有实在意义或不用翻译。然而,这符合事实吗?“将”在古汉语中可不译的情形只有一种,即作助词用,用在动词后,有的随原文,有的可不译。如白居易《卖炭翁》中“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将”是这种用法,高明《琵琶记》中“把这柱杖与我打将出去”也是这种用法。然而,此处的“将”很显然不是这种用法。也就是说此处的“将”是有实在意义的,是要译出的。查阅《古汉语虚词词典》(王政白编纂,黄山书社,2002年10月第2版),得知“将”可用作连词,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假如”“如果”。如《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将必来辱,为惠已甚。”《新序·节士》:“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再如我们熟悉的袁枚的《祭妹文》中:“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其中的“将”也是这种用法。由此,可初步推断此处的“将”表假设,为“如果“之意。
那么,“盖”是否也有“如果”之意,并且能像“焉耳矣”这些语气词一样和作“如果”意的“将”连用呢?查阅《古汉语虚词词典》,“盖”作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①说明原因,相当于“由于”、“因为”、“因为要”。欧阳修《泷冈阡表》:“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吾非行险,盖不得已而用之。”苏轼《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②推测原因,相当于“大概是”、“大概由于”、“大概因为”。郦道元《水经注》:“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但未提及“盖”可以表假设关系。查阅其它辞书也未发现有这样的用法。可见,课本的注释确实是个错误。同时,可进一步证明“将”作连词的推断的正确性。
那么,此处的“盖”究竟该如何理解呢?不要忘了“盖”可以做语气助词,用在句首,引出下文的议论,不译的用法。如司马迁《报任安书》:“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柳宗元《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其实,这种用法相当于“夫”作发语词。结合上下文看,此处的“盖”恰是这种用法。
综上,笔者认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一句的“盖”是发语词,而其中的“将”才是表假设的连词,可译为“如果”。
《赤壁赋》课文注释商榷一则
2019-11-08 22:47:32
相关推荐
- 2014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探究式学习跑偏了 2019-11-15 12:23:57
- 广西: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开始优秀生加15分 2019-11-25 13:10:30
- 南极洲惊现巨型企鹅化石 距今约3400万年 2019-09-12 19:52:08
- 乌鲁木齐中考散报考生23日起报名 2019-12-07 13:21:25
- 徐志摩《偶然》消逝的爱(图) 2019-12-09 12: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