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311)

2019-11-26 18:14:30

1、不向提裤子的人开枪
1936年,英国作家奥威尔与新婚妻子一道,志愿赴西班牙参加反的战斗。战争中,他曾被子弹射穿喉咙,可谓九死一生。战争结束后,他讲过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天早晨,他到前沿阵地打狙击。等待了许久,好不容易准星里才闯进一个目标:一个光着膀子、提着裤子的敌方士兵,正在不远处方便。面对天赐良机,奥威尔犹豫了,他的手指始终凝固在扳机上,直到那个冒失鬼走远……他的理由是:“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已不能算是分子,他显然是个和你一样的人,我不想开枪打死他。”
一个人,当他提着裤子时,军人的职业色彩已褪去,从军事符号——一枚供射击的靶子,还原成了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一个活生生的人。
多么幸运的家伙!他被敌人救了,竟然还蒙在鼓里。因为他碰上了“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敌人。那一刻,奥威尔说他执行的是自己的命令——“人”的命令。
杀手和杀手是有区别的。换了另一个狙击手,他的裤子肯定就永远提不上了。
在军事观察员眼里,奥威尔式的“犹豫”,无疑是一起严重的渎职事故。按战争逻辑说,它是违规的、非法的,甚至要遭惩处的。但对于人性而言,那“犹豫”却是如此伟大和珍贵!
假如人类有一天真的不再彼此仇恨和杀戮,你会发现,那值得感激的——最早制止它的力量,即源于这样一些细节和情景,比如,不向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开枪。
奥威尔的亲身经历,像是一个温暖的冬天里的童话。

2、让爱生爱
在一个村庄里,一位年轻的村妇和她的婆婆关系非常不好。她觉得婆婆一直都和她作对,处处为难她。她心里总是想着如何对付她的婆婆。
一天,年轻的村妇来到一家医院,问一位很慈祥、年长的女医生说:“医生,有什么秘方可以毒死我的婆婆吗?我受不了她的虐待了。”
女医生听了,没有阻止她,笑了说:“我给你开一剂‘酸泥丸’的药,你可以在每天吃饭之前拿出一颗给她吃。只是每次给她吃‘酸泥丸’的时候,你要故意装作很孝心的样子侍候她,让她不怀疑。三个月后,你的婆婆就会有所变化,那时你来我这儿,我再给你加重药的剂量,第一百日,必有效果。”
年轻的村妇听了,高高兴兴地拿着医生开给她的药回去给她的婆婆吃了。三个月后,她再次来到女医生的面前说:“医生,我不想毒死我的婆婆了。”
女医生问她说:“为什么你改变主意了呢?”“至从我听了你的话,按你说的去做了,每天吃饭前尽心侍候她吃下一颗‘酸泥丸’,婆婆突然改变了对我的态度,变得对我非常和善。而且抢着做家务事,让我多休息,像我的母亲一样关怀我。所以我要救婆婆。”村妇说着,脸上流下着急的汗来,她带着哭腔说:“医生,你快给我开一剂解她毒性的药。你救救她吧!”
慈祥、年长的医生听完村妇的话,开怀笑了说:“我知道你会来的。你放心好了,你的婆婆不会死的。‘酸泥丸’其实是一道可口的点心。因为你经常面带笑容给婆婆吃‘酸泥丸’,婆婆感觉到你对她的孝顺,从而也改变了对你的态度,并开始善待你的。要知道,你要人家怎样对你,首先应该学会怎样对人……”

3、“奥数”冷落是正道
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去年北京小学生学奥数的人数至少超过10万在北京;但是今年,由于一道“奥数成绩不再与升学挂钩”的禁令,从而使得曾经被学生和家长热捧的“奥数班”首次遭遇家长“冷落”。
为什么从前我们的学生和家长热捧“奥数班”?那是因为我们的许多国内名牌大学对参加各类“奥赛”取得佳绩的学生予以免试入学一类的特殊照顾,而普通高中则又拿包括在“奥数”在内的“奥赛”中,他们的学生取得了多少面金银牌作为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成绩做宣传,并且在录取新生之时,将奥数水平作为一个重要标准,从而令“奥数”身价暴涨。
所谓“奥数”乃是“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组织这一竞赛的目的本来最重要的目的仅仅是为世界各国的中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相互学习的机会,所以,绝大多数参赛国家组队的方式是相当随意的、灵活的——不少参赛队其实也就是其国内某一个中学选出的几个学生而已;同时,更没有听说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进行全国性的选拔,而后还要组成所谓国家集训队。正是因为对“奥数”理解上以及具体做法上的巨大差异,而令“中国队”在过去所参加的“奥数”比赛中,轻松地获得了许多的荣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参加世界性的“奥数”比赛已经10多年了,并且收获的金银铜牌不计其数,可非常遗憾的一点是,这些年来,我们却绝少听说这些当年竞赛的获胜者的“下文”——比如说,某人在某一学科的研究上依然鹤立鸡群。
国家将“奥数”视为荣誉的金牌,教育部门将“奥数”视为选拔尖子的筛子,痴心的家长把“奥数”当成孩子升学的敲门砖。那谁在把数学当成知识和智慧呢?“奥数”遭“冷落”也许才是“人间正道”。

4、太多“小聪明”的教育改革
昨日取消班主任,今日取消三好生;去年评选校树校花,今年实行春假秋假。媒体报道热热闹闹,时评发言叫好声声。中国的教育改革,似乎此起彼伏,好像波澜壮阔,真是“山荫道上,应接不暇”。
我们的教育改革,存在着太多的误区。无论是宏观的误区、中观的误区,还是微观的误区,大抵都进入了自我感觉良好型的误区。校方说“阳光少年”是“发展性评价模式”,而“三好学生”是“终结型评选方式”,其实“闯关夺星”之类是弄了更多的“终结型评选”,天天“终结”,时时“得星”,一个个“小终结”,最终汇成“大终结”,弄来弄去还是“终结”。
“取消班主任”,代之以“班级民主自治”。这是日前长春市一汽一中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的“大胆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这本来没错,素质教育不就是强调这个理念的吗。但那个新名堂,并不是真的自己管理自己,而是弄出了更多管别人的“学生官”来。这与取消一个“三好生”而代之以多个“一颗星”,仿佛一对双胞胎。
所有的所谓教育改革,似乎都进入简单的“破”“立”怪圈,“取消”一个现存的“东东”,“创立”一个特异的“西西”。“西西”替代了“东东”,闹半天你才发现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谓“换汤难换药”是也。有些“改革尝试”,倒不像前面这两个以“取消”开路,而是“创立创新”
带头。笔者所在的杭州,去年有个小学,举行“首届校园选美大赛”,最后发现评选出来的还是“三好生”,不过名头换成“校树校花”了。
如此种种教育改革,对促进中国的教育发展会有多少作用呢?教育家和改革家们,当然能够总结出一套套好处来,反正我无能,是看不出什么好“东东”的。有时评家极力吆喝,拼命推广,我看了很悲哀。我认为,真的教育改革,必须是国家的改革,没有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是不会飞跃的。如果教育改革老是在那样的层面上折腾,弄得“皇帝不急太监急”似的,下面一阵阵忙乎着“隔靴搔痒”,而且还往往夹杂着炒作心态,那注定是没什么好结果的。
国家教育改革,人家怎么进行?全国政协委员瞿世镜曾说到韩国的理念和做法。1994年韩国提出“创造新韩国”的教育改革方向,目的是塑造21世纪的新韩国人形象:与众共生的人——具有高度道德意识、集体意识;智慧的人——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开明的人——能够主导国际化、全球化新时代;劳动的人——认识劳动的价值而勤奋工作。这四条体现了由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先进文化价值取向。这样的大理念大改革,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某个“举动”,却真的浩浩荡荡,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吗?
中国国家教育改革,太需要大智慧,不太需要小聪明。

5、用进废退
在茫茫大西洋上,有个叫马里恩的岛屿,人迹罕至,是海鸟栖息生活的天堂世界。可自从1945年英国一支探险队踏上了这块处女地之后,不长时间,情况就发生了急转直下的逆变。
原来,伴随着科考队的上岛,探险队运输船上藏匿着的几支老鼠也乘机溜上岛屿。上岛的老鼠如同上了天堂,因为岛上的天然食物丰饶得惊人,又没有天敌,故而老鼠如燎原的野火疯狂无度地繁殖了起来。八年后,致使全岛鼠满为患,科考队员登此岛后,发现境况不妙,于是一纸电报发回大本营,要求总部速送几只壮猫来抑制鼠害。
又岂料,随后发生的事情再一次令人目瞪口呆:来到岛上的五只壮猫,非但不能抑制住鼠害,反倒使岛上那些长期以来不知恐慌为何物的海鸟一下子成为了猫们轻易就能捕食到口的美味佳肴。这下,猫们更开始彻底改行了——不愿再去奋力搏击那些壮硕凶顽的大鼠,而是一味贪婪不止地去捕食那些相对平和得多的海鸟。若干年后,肥吃海喝的五只始祖猫一下子繁殖到了2500只的惊人数目。而每天落入猫口的海鸟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万只之多,海鸟世界从此沦为了海鸟墓场。
科考队员痛定思痛,反思不已:难道自己做错什么了?其实,答案早已证明,他们错就错在了“始料未及”上——按常规而论,猫与鸟原本绝非冤家对头,猫与鼠才是真正的势不两立;可一旦周围环境发生了特殊变化,譬如说,鼠类个个壮硕凶顽不好对付,而同时鸟类则相对温存易捕、味美可口,这样,猫本性也就发生了“变异”,不捕鼠而专门吃起海鸟来。

6、不是每个人都能穿拖鞋
2004年5月23日晚。青岛天泰体育场。在一万两千余名听众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一个“半身人”坐着滑板,“飞”行至主席台右侧,一个灵巧的急刹车,他又掉头滑了回来。还未等听众从惊讶中回过神来,他已经用双掌一步步“走”上讲台,并在演讲桌上来回“踱步”。
他叫约翰·库缇斯,一个天生下肢就没有发育的澳大利亚人。尽管无法安装假肢,但他却不坐轮椅,一直坚持用双手走路。他是全澳洲残疾网球赛的冠军,是游泳好手,甚至还会开汽车。他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演讲大师”,曾到过世界上190多个国家演讲。
“从出生那天起,我就是个悲剧。”库缇斯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子,比划着:“我出生时只有矿泉水瓶那么大,两腿畸形,医生说我活不过当天,可我活到了现在……35年后,我依然健在,而且我自由自在地在世界各地旅行!”
“感谢这个美丽的城市朋友们的热情招待,我下榻的宾馆条件非常好,但有一样东西让我不知所措,服务生每天都要把它放在我床头。”库缇斯边说边把那东西抛向听众席,原来是一双一次性拖鞋。
“如果说你能穿拖鞋的话,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穿拖鞋的!”库缇斯大声说。
自尊受到伤害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所幸的是,人们看到了一个对挫折和痛苦所表现出的态度是那样轻视与无畏的人,因为他是库缇斯。

7、糖罐的秘密
上高中时,寝室里流行罐装的黄砂糖。十二个糖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临睡前,女孩们总是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因此,她的那个别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问她为什么不喝,她说:“坏牙齿呢!”
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因家境不好,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添的,又怕人瞧不起,就混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
一次我回寝室找水喝,无意中从窗户外看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在吃糖呢!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
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把抱起我的糖罐,先给另外的几个逐一补上一大勺糖,然后,将剩下的通通倾进那个青瓷糖罐。又从箱子里抽出一袋糖,倒入了自己的空罐里……
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深圳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
那个偷糖吃的女孩,她其实觉察到了窗外的那双眼睛——那双世界上最纯最美的眼睛。因为它的注视,那个差点成为偷儿的女孩,在后来充满苦难的岁月里,却再也不敢妄动过一回。
不用说,这封信是我多年的挚友——已在深圳的一家电脑公司任执行总经理的秦霜寄来的。

8、野马放归前后
央视午间新闻曾播放过这样一则新闻:科考人员将驯服了两年的野马放归到人烟稀少的准噶尔草原。两年后科考人员发现回归大自然的野马家族观念和团队保护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增强。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科考人员慢慢接近10只野马群,当科考人员靠近马群时,很快,在最短的时间内马群围成一个铁桶形,头朝里面,屁股朝外,挥动尾巴,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当马群发现科考人员无意伤害它们时,它们又掉头迅速排成“一”字形,整整齐齐缓缓驰向前方。
播完这个镜头后,央视又切换了以前拍摄的在动物园里驯服的马群对待入侵的画面:当有人接近马群时,它们很惊慌,四散奔逃,没有丝毫抵御入侵的举动。
最后专家解释说,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为了抵御外界的入侵和伤害,野马群自觉地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团队力量,铁桶形的队伍可以有效地保护整个群体。每当有外界力量入侵时它们可以用后蹄狠狠还击,使入侵者敬而远之。在没有任何危机感的动物园里,野马群的抵御能力逐渐下降,团队意识无法凝聚成强大的攻击力,当然要受到伤害了。
这个现象和具有社会属性的我们很相似,为什么在艰苦危难的环境中我们能够形成合力应对困难战胜厄运,而在安逸舒适的条件下我们就不能共苦呢?

9、拴马的栅栏
有一天,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情况。见到养马人,国王关心地询问:“马棚里的大小诸事,你觉得哪一件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一个大臣代为回答道:“以前我也当过马夫,依我之见,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最困难。因为在编栅栏时所用的木料往往曲直混杂,若想让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时的选料就极其重要。如果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曲木之后再加曲木,笔直的木料就难以再用。反之,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用不上了。”
编栅栏是为了顺手、整齐,其实,用人与选才也是这样。第一根栅栏什么样、由谁来选择是问题的关键。

10、旅鼠的自杀之旅
旅是北极草原的老大,它们的生育速度实在太快,一胎最多可以生20只,20天就可以成熟。一对鼠男女如果从春天开始致力于生育大计,到秋天就会制造出几十万个后代。每隔三到四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大到把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的程度,这时,它们得考虑子孙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过剩的数量呢?死亡!主动的死亡是最好方式。
这时,旅鼠摇身一变,颜色从原来的灰黑色忽然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但是狐狸们,猫头鹰们怎么努力也吃不光所有的旅鼠。
于是旅鼠们集合起来,几十万只,几百万只地成群结队开始了一生中最悲壮的旅行。它们铺天盖地地向大海而去,前面的旅鼠逢水架桥:以肉体填平小河、池塘,后面的旅鼠踏过同类的尸体继续前进。大军所到之地,植物统统被吃得精光,草地变成荒原,它们的死亡队伍来到海边之后,几百万只旅鼠抱在一起,像座小山似的在水里翻滚……
旅鼠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种死亡之旅。美国的皮特克用营养恢复学说来解释旅鼠的自杀:当鼠类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食物不足、隐蔽条件恶化,于是它们只好除了留下少数以繁衍后代之外,统统去死。等到植被恢复时,它们的数量再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