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活动课

2019-11-14 13:08:25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合理地学习有用的数学。这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上每一堂课之前,想方设法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创设各种新颖、巧妙、有趣、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案例1比如我在讲授“数轴”这节课时,在讲数轴三要素的时候,为了使数轴三要素在同学们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时我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老师邀请第一排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则当观众。”一听说做游戏,同学们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个个都很好奇地望着我,究竟我要让他们做什么样的游戏呢?接着,我让第一排的同学都面对黑板站在讲台前面,并要求他们排成一行,每两位学生之间的间隔都相等(以教室的每块地板砖为两人之间的距离)。然后我给站在中间的一位学生戴上一顶红色帽子,并要求最右边的那位学生把他的右手横向伸直,手里还拿个箭头。然后对着下面充当观众的学生提问:“同学们都看到了吗,他们所表演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数轴!”,“戴帽子的同学呢?”,“代表原点!”“还有握着箭头的同学就代表正方向,每两位同学之间的距离就代表单位长度!”,同学们都抢着回答。此时,全班同学都乐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了空前高涨,整堂课我和同学们都在一起分享新知识所带给我们的欢乐。

  直到下课,同学们还对这堂课津津乐道,三三两两坐在一起热切讨论着:“真想不到,数轴三要素还能用这么有趣的方法来加深记忆!”,“以后我只要画数轴,眼前就会浮现他们刚才的表演,再也不会漏掉任何一要素了!”,“想不到数学也能让人感到这么亲切、这么有趣!”。同学们还在快乐地讨论着,而此时我的心情也是感到无比舒畅。

  案例2再如《平面直角坐标系》我是这样设计的:将教室内的桌椅排成七排、七列使前后、左右等距离。在第四排、第四列分别拉两根栓红箭头的长绳,两绳相交处栓一个红色圆环做为坐标原点。然后开展一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的坐标位置;老师说坐标让学生说名字;一学生说名字另一学生说坐标;X轴、Y轴上的同学一一说自己的坐标,学生总结数轴上点的特征;四象限内的同学分别起立,并说出自己坐标的符号特征;然后学生总结四象限内点的特征。将两根长绳的位置移动(变换坐标系)再重做上面的游戏。学生通过游戏牢牢的记住了点的坐标特征、由点确定坐标、由坐标找点。学生人人积极参与、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获取的知识学生终生难忘。因此将数学课设计成实践活动模式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而我这两节课的游戏设计,恰恰缩小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双方能够交流彼此的情感,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觉得数学课一点都不枯燥。

  由此可见,在上每一堂课之前,教师只要用心去思考,就能设计出一个个学生都能“感触”到的数学模型,使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因为有了亲身“感触”作为基础,而变得较为亲切,容易掌握。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的,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有自信心。总之,教师只要用“心”去施教,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郭炳义、李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