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是怎样储备黄金的?

2019-11-11 22:13:45

1 2 下一页

  核心提示: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后,设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等专司府库之职,专门负责管理各种财务的出纳,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国库雏形。

  “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马克思一语道破了黄金与货币的本质。所谓货币是商品交易的媒介,而稀缺珍贵的黄金因其自身价值而形成实物货币,无须通过任何鉴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如黄金、白银等实物货币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如钞票这样的信用货币。所谓信用货币,简而言之,只是一种依法规定,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几乎都是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而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货币。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旦出现动荡、更迭等情况时,这些依法认定的信用货币是否还有法可依?一旦立法的覆灭,法定钞票也很可能变为一堆废纸,在这个时期,黄金这样的天然货币之价值就会自然呈现,人们常说的“乱世藏黄金”,正是此理。

  古罗马神庙亦是结算银行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黄金似乎就有着超乎寻常的迷恋,在古埃及人的眼中,黄金是“可以触摸的太阳”,是太阳神的象征,在古罗马人眼中,黄金是黎明女神的名字。古埃及的历代法老用黄金打造自己的宝座,尤其是图坦卡蒙法老的黄金面具、黄金棺材、黄金宝座更是如今的黄金文物之最;古代欧洲的国王手持黄金权杖,以此作为权力的象征;法兰克国王的加冕之日,“黄金之剑”亦是必不可少之物,当画师为他们绘制肖像时,他们必须佩带此剑……历代因黄金而引发的战争、掠夺、杀戮更是史不绝书。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就因此发出了这样的叹息:“黄金是宙斯之子,蛀虫与铁锈都无法侵蚀之,但人的灵魂却被这至高无上的财富所侵蚀。”

  在政教合一的时代,黄金不仅让许多君王为之迷恋,在宗教中它也有相当重的分量。有人做过统计,“《圣经》上有四百多处提到黄金,上帝亲自指示尘世的代理人摩西要用黄金来装饰布置膜拜他的圣所、圣幕,而且要求得很详细……在佛教中,黄金的颜色一直被视为神圣的颜色。但凡佛教圣物都经常以黄颜色装饰表面,所谓‘佛要金装’才具灵气,佛身也常用‘妙色身、金色身’来形容。因此,佛也有‘真金不怕火炼’一说”。正是因为历代统治者们都深刻意识到黄金的珍贵与重要,故无论中外,历史上的每一个帝国、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金库,每逢乱世之时,这将是用来做最后一搏的家底。

  古罗马城邦时代,国家金库与神庙是一体的。古罗马共和国的金库就是被称为古罗马时期“最伟大的宗教庙宇”的朱庇特神庙。它位于罗马的卡比托利欧山,其中的第一神庙是罗马全国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供奉着朱庇特、朱诺和弥涅耳瓦三位大神。朱庇特神庙不仅仅是一个宗教中心,同时还发挥着结算银行的作用,整个意大利的货币信用体系都建立在大神庙的黄金储备上。当时罗马对各邦并没有直接控制权,但通过神庙中储备了大量的黄金,罗马控制了整个意大利的经济命脉,这使得它能把持着总体实力比自己强大的多的意大利各盟邦。古罗马共和国末期,前三头同盟决裂,其中势力最强的格涅乌斯?庞培被恺撒打败,在逃离罗马前,庞培不顾禁令,带走大量的黄金作为自己的军费,这一做法激起大量商人与官员的不满,使他们倒向恺撒,让庞培最终于公元前48年9月败亡。恺撒统一罗马后,建立了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帝国货币结算体系,并以罗马的金库中攒了数百年的黄金作为抵押,在全帝国境内统一了货币。在古罗马货币中,最值钱的即是金币,这个货币体系一直维持到罗马帝国分裂及蛮族入侵。

  中国历代重视黄金储备

  在古代中国,虽然不像西方那样频频发生因抢夺黄金而引发的战争,但历代统治者对于黄金储备同样很重视。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后,设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等专司府库之职,专门负责管理各种财务的出纳,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国库雏形。史书中,西汉时期向来有“多金”的记载,当今有种比较激进的观点认为,西汉的黄金储备已经等于中国2003年的41.4%,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虽然古籍中的“金”并不一定指黄金,但从当代出土大量汉代黄金制品来看(例如陕西博物馆中的大量金饼),似乎也能从侧面印证“西汉多金”的说法。由于古代国库中的黄金主要来源于金矿的开发,至少可以推断,“多金”的西汉是我国进行黄金开采的一个高峰期。此外,近年来古玩界传得沸沸扬扬的唐朝“黄金蛙”“黄金龟”据说出自唐朝金库,但在史料中并未找到明文记载,汉、唐毕竟时代久远,当时国库中的黄金储备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唐代的黄金产量与储备虽难以考证,但当时广西与湖南金矿的开发却是南方金矿开始得到利用的标志。到北宋王朝,西部大片国土丢失,山东半岛金矿成为金矿开发的主要来源。蒙元王朝时期,黄金峰值年产量突破1吨(3万余两),有关东北金矿的记载开始出现在史书中。到了明朝,云南丽江与四川北部成为黄金产量最高的地区,峰值年产量为1.25吨(4万余两)。到了清朝前期,因受战乱等因素影响,黄金产量一度进入低谷。晚清之际,东北及内外蒙古金矿产量比重大增,“1888-1890年,晚清时期年平均产量达13.5吨左右”,但至“1901年逐年下滑至4.51吨,仅及前期峰值的1/3。1911年恢复至15吨以上(48万两)”。

  乱世藏黄金

  由于古代王朝的黄金产量及储备只能根据文献与出土文物推测,而每一次王朝更迭时,国库中储备的黄金究竟有着怎样的作用,也因缺少文献而让后人难以有更直观的感受。不过,中国距今最近的一次更迭——在大陆崩溃的前后,黄金的重要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胜利后,的国民经济就已濒临崩溃,尤其在内战爆发后,的货币发行额无止境狂增,到1947年8月为止,法币发行量共达6636944亿元,比胜利时增加了约1190.8倍。货币发行的猛增,不但未减轻财政危机,反而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当信用货币出现危机之时,黄金作为天然货币的价值便会充分体现出来。

  首先是为挽回法币的信誉,于1946年底开始抛售黄金和美元,没想到仅过了两个月,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的上海却发生了抢购黄金的风潮,“人们争相抛出法币抢购黄金、外币,黄金对法币比价猛烈上涨,2月1日1两黄金合法币40.8万元,2月10日则涨至96万元,法币贬值已达极低地步,实际上已经崩溃。在此情形下,政府不得不于2月17日起取缔黄金买卖、禁止外币在国内流通”。抢黄金风潮虽然被压制住了,但却无法阻止法币一路狂贬的趋势。

  当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统治者自然也清楚“乱世藏黄金”的重要性,国府于1948年8月开始发行金圆券,以此方法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后收归国有。1949年1月10日,自知在大陆败局已定的指派其子蒋经国前往上海会见银行总裁俞鸿钧,要求他将银行所存之美金与黄金移往台湾存放。实际上,这次密运自1948年底就已经开始,在的直接指挥下,至少450万两黄金分装在木箱内,半年内分7次秘密运抵台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黄金跨海密运事件。正是因为有大量的黄金作为靠山,政府败守台湾后得以顺利实施货币改革,新台币的改制遂于1950年7月1日起实施,稳住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在时局动荡的乱世,黄金储备对于一个存亡之影响可见一斑。

  美联储:当今世界最大的金库

  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尽管发行信用货币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主流,但黄金储备依旧是一个国家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的重要形式,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金库,而黄金储备量的多少也成了国力强弱的标尺之一。早在200多年前,位于伦敦的英格兰银行被认为储藏了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黄金,这座银行也因而享有“银行之母”的美誉。然而随着大英帝国在20世纪的没落,储藏的黄金被不断抛售,尤其是经过二战的洗礼后,世界上大量的黄金已从欧洲漂洋过海抵达美国,英格兰银行“世界最大金库”的地位也被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所取代。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包括12个联邦储备区,每区各设有一家主要的联邦储备银行,这些银行在本区的其他城市设有分行。其中3家最大的联邦储备银行分别为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他们共控制了联邦储备体系50%以上的资产(贴现贷款、证券及其他资产)。美联储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和保护美国的银行系统,后来随着黄金及外汇储备的增加,它的主要职责已变为控制通货膨胀。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金融区的自由大街上,从外观上看,这座建筑颇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但门口两名荷枪实弹的警卫却提醒着来者,这并非普通的人文景点,而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机构。这座银行拥有整个美联储体系大约1/4的资产,它的地下5层深达海平面以下15米,藏着各个国家的黄金储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金库。即使进了银行的大门,要接近这个地下金库也并非易事,在通往库内的走廊上有警卫持枪站岗,守备森严,道路的尽头处还有一道重达90吨的大铁门。“进出这里的工作人员有的西装革履,有的衣着随便,但大多行色匆匆,且都要经过‘腰牌’检查。”当然,美联储的金库也并非什么“闲人免进”的军事秘密基地,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提前1—3个月预约,同样能有机会一睹其风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