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科技思想中的人文关怀

2019-11-22 18:43:27

1 2 下一页

  作者:邵长杰

  诸子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早期学术繁荣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儒、道、法等诸家均视科学技术为末道或不屑为之或明确排斥。儒家经典论著《论语》中讲道:“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所为。”所以认为君子当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科学技术为“小道”而不为。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小国寡民,安贫乐道,对科学技术持有抵触态度,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智慧出,有大伪”,“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技)术,奇物滋起。”认为只有“绝圣弃智”“绝巧弃利”才能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法家基于“定分止争”“兴功惧暴”的要求,看到了科技对于富民强国的重要性,但法家却并不推崇科学技术。

  在这一时期,唯独墨家对科学技术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墨子在上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主张的同时,还在几何、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及军事技术、机械、土木工程诸方面取得伟大成就。梁启超在《〈墨经校释〉自序》中说:“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钱临照更赞叹:“集数百条自然现象与思想之定义与定律于一书,先秦诸子之著述中惟此墨经而已矣;求诸世界并世之古籍中,亦惟古希腊之少数著述始足以相埒,吁,亦盛矣!”并言称墨子是“我国古代稀有之科学家也”。随着近30年来墨学这一“千年绝学的伟大复兴”,以《墨经》为代表的墨家科技成就获得了学术界普遍承认和推崇,墨子也被尊称为“科圣”。当代著名墨学专家杨向奎先生认为:“一部《墨经》无论在自然科学哪一方面,都超过整个希腊,至少等于整个希腊。”笔者认为,墨子的科技成就固然让人骄傲,但是其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贯彻始终的“人文关怀”更值得珍视,对当今科技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义利统一”——墨子科技思想的功利主义

  所谓科技功利主义是以墨子的义利观为理论基础,也就是何谓至善的问题。孔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义利对立起来,主张“仁者安仁”“何必曰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墨子回答这个问题时主张既“贵义”又“尚利”,提出了义利合一的观点:既肯定“利人”为至善的标准,维护了道德原则的尊严;又把“义”看成是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

  墨子提出“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他认为:“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墨子·天志下》)故“义”是“正”。在《墨子·天志下》中墨子又说:“义,利也”。(《墨子·经说上》)即“义”是“利”,主张“义”以“利”为内容。在墨子看来,“利”是判断衡量事物是否合乎“义”的价值判断尺度,“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墨子·贵义》)。他明确提出“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墨子·辞过》)。《经上》篇中写道:“功,利民也”,就是说只有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才有“功”可言。他还说:“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人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人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也就是说,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义”是“天下之良宝”。

  墨子认为,凡是符合于“利天下”“利人”的行为,就是“义”;而“亏人自利”“害天下”的行为就是“不义”。一切善恶之名的区别也都以是否有利为标准。有利于天下人的现实利益的,就是至善的标准;反之,凡是有害于人的,就是恶。为了实现行“义”的目的而得到“利”,墨子是愿意付出代价的。他在《大取》篇中说:“断指与断腕,利天下相若,无择也。死生利若一,无择也。”通过这一段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墨子那种只要对天下人有利,无论断指还是断腕,是生还是死,都会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博大情怀。在这样的“义利统一”思想的推动下,在“行义重利”的人文关怀大旗的指引下,墨子及其弟子的科学技术实践都是努力地趋向实现“义”“利”等功利性目标,最终实现“刑,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墨子·天志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墨子的科学发明和创造,只不过是他的“义利统一”思想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射和外化。

  在这里笔者想指出墨子所讲的“利”,乃立功之利,当然也包括“忠”“惠”“孝”“慈”等道德规范,而不是世俗所慕财货之利,简单地说:墨子之利是公利而非私利,不是损人利己之利。墨子眼中只有“人民之大利”“天下之利”“国家之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