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辅导班照样出“牛孩”

2019-12-04 14:35:12

  被四中点招的天文“神童”刘天一。

  喜爱吟诵视孔子为偶像的张栩月。

  首都博物馆小讲解员罗佑晨。

  看到别的家长逼孩子弹钢琴、练舞蹈、学英语,拿回一个又一个等级证书,自己的宝贝想到“鸡兔同笼”就头大,写作文永远错误百出,你可能正急得团团转,感觉前途黑暗、未来渺茫。不过你或许忘了,他在其它领域另有所爱,比如昆虫、小说、手工……

  也许在功利至上的大环境里,这些旁门左道听起来太冷门、太离谱,但以下三个孩子的经历告诉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跟着兴趣走,照样学有所成。他们同样没上过辅导班,但都成了各个领域内的“牛孩”。

  柳暗花明处,仄径变坦途。

  讲解员变成“历史迷”

  出镜人物 罗佑晨

  北师大朝阳附小四年级学生

  罗佑晨来到首都博物馆,轻车熟路地上了二楼,找到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展厅,“这里、这里的东西又多了”,他点了点展柜的两个地方,说原来里面是放着图片的,现在摆进了实物。别小看这个戴眼镜的9岁男孩,虽然刚上四年级,他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物可是了如指掌。

  报名培训班迷上历史

  前年暑假,罗佑晨的爸爸罗群在首博网站上看到“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招募的消息,就马上给他报了名,起初他只是想让孩子多学东西,接触些课外知识,没想到罗佑晨从此迷上了历史。

  “一开始我以为是什么辅导班呢,死活不去”,罗佑晨不好意思地一笑,但来到首博后,周围都是同龄的孩子,又接触到奇妙的古代历史,他开始觉得“还挺有意思”。

  罗佑晨第一次参加的培训班是“古代瓷器艺术精品”,每天学习两小时,5至7天时间。在培训班里,孩子们要学习讲解礼仪、讲解词、历史背景知识、讲解技巧等,每期活动结束时发结业证书。经过这个阶段培训的孩子,大都能在熟练的展厅进行讲解,并掌握一定的讲解礼仪和技巧。

  回家后,罗佑晨一遍遍熟悉讲解稿,银、玉舍利函、永乐大钟……它们穿越千年时光,静静地坐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背后的历史,这对他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罗佑晨开始不满足于讲解员老师的传授,主动拓展知识面,他请爸爸帮忙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还买了许多历史类的书来看。以后的几个寒暑假、周末等时间,他又参加了几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在“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瓷器”、“古代玉器”等展厅,罗佑晨都能作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为参观者服务了。

  正式上岗前第一次紧张

  “‘皇极殿千叟宴御赐养老银牌’这里陈列着三块银牌,上面都有‘御赐养老’的字样,在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朝廷曾举办过三次盛大的宫廷宴会,宴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次宴请的人数都达千人以上,在历史上称为‘千叟宴’,凡进宫赴宴的老者,无不感到皇恩浩荡,荣耀非凡……”罗佑晨在现场小声演示了一段,“北京通史”这段是他最拿手的,“最紧张的时候早就过去啦。”他说。

  最紧张的时候,发生在他正式“上岗”之前。去年暑假,罗佑晨所在的培训班正在瓷器展厅进行模拟讲解,也就是所有学员分散开,假装自己面前有观众,对展品逐件讲解。正讲到“昭君出塞图盖罐”时,从旁边过来两个参观者围着听,“那是我第一次在有观众的情况下讲解”,罗佑晨紧张得“心脏都蹦到嗓子眼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依然按照排练的顺序,把剩下的展品讲完。到真正上岗时,小家伙们需要自己去找观众了,他们会走到观众身边,礼貌地问:“你好,请问你需要免费的讲解服务吗?”

  大多数“小小讲解员”第一次上岗,心里忐忑不安,被拒绝就是最糟糕的体验了。有的观众会说“谢谢,不用了”,有的人会一言不发转身就走,罗佑晨亲眼看到,一个同学屡次碰壁,沮丧得都要哭了。后来他们总结出了经验:找老人。老人不太会拒绝孩子的请求,另外他们时间充裕,也有耐心,能从头听到尾,不会出现中途走人的情况。

  因为罗佑晨讲解细致,又很热情,许多观众会在中途围上来听,最多一次他带了20多个人,每移动一步,都呼呼啦啦一群人跟着,“感觉非常棒。”

  自己尝试做古城墙研究

  除了在历史知识方面的获取,罗佑晨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前人多时不爱说话的他,现在已经不需要父母准备讲稿,可以在低年级同学面前即兴演讲了。

  儿子的进步让父母惊喜,看到他收获颇丰,罗群两位朋友的孩子,以及罗佑晨同班的一位同学也来报名参加了“小小讲解员”。

  现在,罗佑晨已经不满足于做小讲解员了,他尝试着深入发掘。罗群说,儿子正在收集材料,准备做一个关于北京古城墙的课题研究。他打算根据史料,加上自己的实地考察,查明原北京城墙的位置。然后在卫星地图上做出标注,并根据现状进行评估,提出保护或修缮措施,父子俩计划用几年时间来完成。

  支招

  首博多种活动可供学生选择

  首都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活动”从2006年开办,活动初衷很简单,一方面通过活动培养孩子对博物馆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另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锻炼临场应变能力。

  为了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授课大多采用PPT和展厅内面对实物的教学方式,每期活动都会相应安排一些辅助性内容,如:“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会安排孩子和家长参观辽金城垣遗址和元大都遗址(由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授课);古代玉器精品展安排参观地质博物馆(由地质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员讲解);老北京民俗展安排参观东岳庙——老北京民俗博物馆(由东岳庙专业讲解员讲解);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安排学员在陶艺坊拉坯体验。另外,首博还有许多其他活动,如户外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夏令营、讲座、做年画、画脸谱等。

  天文“神童”被四中点招

  出镜人物 刘天一

  北京四中初一年级学生

  如果从第一本“入门”书起算,刘天一研究天文已经有8年时间。他从小学二年级起参加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同时学习计算机编程,凭借这两方面的优势,小升初时被四中点招。2008年,刘天一闯入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决赛年仅10岁,被浙江媒体疑为“神童”。

  四岁开始与天文结缘

  刘天一天生对天文感兴趣。四岁时,正处在磕磕绊绊识字阶段的刘天一,读到一本科普类书。书中以图片为主,简单介绍了关于天文的知识,包括太阳、九大星系、宇宙黑洞等,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天文。“我记得那本书叫《迷人的星空》,里面的数字、线条看起来特别有意思”,刘天一回忆,后来他又让爸妈找了一些和星系有关的书。就这样,刘天一与天文结缘。发现这个爱好后,爸爸妈妈也帮他留意相关活动。

  2005年暑假,刘天一报名参加了少年宫的天文兴趣班。当时少年宫里的老师会讲一些基础的内容,比如地球、太阳、银河等。刘天一当时的天文知识有限,只了解一部分,还不系统,所以听得非常认真。但上过两期兴趣班后,他不去了,因为老师讲的内容对他来说从“太难”变成了“太简单”。

  同样也在2005年,刘天一还参加了古观象台的兴趣班,寒暑假都有,每次一周,结业时有检测考试。古观象台的兴趣班听起来更有趣,老师会讲太阳系黑子爆发、2012预言是否会实现等话题。虽然每天早晨8点钟到,下午5点结束,但刘天一不觉得枯燥,他从一年级开始参加,坚持到六年级,检测成绩都在前五名。另外,刘天一也会定期到天文馆听讲座。

  支招

  利用专业机构培养天文兴趣

  一般情况下,有条件的学校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孩子的兴趣等,设立相关兴趣小组。比如四中的天文选修课,还会请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大学教师等专业人士授课。但其目的是让孩子产生兴趣,多看多了解,并不是让他们掌握多少高深理论。

  四中科技老师董杰说,如果对天文感兴趣,一是可以利用天文奥赛等活动,多和同好们交流,其次像青少年宫、古观象台、天文馆等机构都可以利用起来,他们会举办兴趣班、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身体力行的天文馆馆长朱进会不定期在周末与天文爱好者们举行漫谈似的交流。

  经常与父母结伴观测

  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实地观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四年级之前,刘天一经常和父母一起开车去京郊观测星象,夜里就住在观测点,一般需要两天时间。刘天一说,运气好的话,一会儿就能找到星座,有次运气不好,因为云朵挡住了一颗星,光找北斗七星就用了半小时。

  去年7月22日,刘天一和父母去看长江日全食。出发前,他利用专业网站、新浪、卫星云图等沿着长江三角洲查天气,最终选择了安庆作为观测点。但因为云多,刘天一只在云缝中看到了5到15秒的过程。

  那次壮观的天文景象,他记得很清楚,日全食发生后,虽是白天,但周围黑得和晚上8点钟一样,“沿着地平线的地方发蓝,越往上越黑,如果没有云的话,肯定能看到星星了。”

  今年,刘天一和父母又前往大理去看日环食,从开始到落日共8分41秒,但和日全食相比,他觉得还不够壮观。

  二年级起,刘天一每年都会参加全国天文奥赛(CNAO),这是为了促进天文学发展,使更多人成为天文爱好者而举办的一项赛事。今年得到了全国低年级组三等奖。CNAO虽然也叫奥赛,但它没有太多的功利性。因为目前的天文奥赛,不是由国家相关的门主办,也不与高校保送、加分等挂钩,参赛者更多的是出于对天文纯粹的喜爱。

  小升初被四中点招

  在上初中之前,刘天一很难找到热爱天文的同好,因为这个兴趣冷门,同学既不感兴趣,也不关心。上小学时,他是学校科技小组成员,还曾和小组画了一期以天文为内容的板报,介绍各种星系,结果同学看都不看,还有人拿喷壶给喷了。“他们有人伤心得要哭了,但我说,这很正常,早想到了”,刘天一说,广东的同好也说,普及天文特别难,“不能当饭吃,不能当水喝。”基于这种情况,刘天一的很多同好都是在天文奥赛上认识的,每年一次的比赛对他来说像节日一般。今年奥赛,参加比赛的学生们还一起去六盘山游玩。

  在兴趣班和天文馆里,刘天一也有自己的同伴,因为他常去参加活动,久而久之认识许多人,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给他提供支持,比如天文馆馆长朱进、古观象台的陈老师和孙老师等,他们经常会推荐他看一些最新的电视节目和纪录片。

  今年小升初,刘天一因为在天文和计算机方面的突出表现,被四中点招。这里不仅有天文选修课,还有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刘天一选择了天文提高选修课,他将在这里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

  9岁学生用最古雅的方式读书

  出镜人物 张栩月

  中关村二小三年级学生

  虽然只是一名9岁的小学生,称张栩月“满腹经纶”却并不夸张。她从6年前开始学习国学经典,现在已经能够背下《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蒙学经典和四书五经。一年前,张栩月开始学习吟诵,浙江著名楹联家施子江老先生听了她用湖南平江调吟诵《论语·学而第一》后,以“有风吹卷帘,帘卷成罗绮。有水养瓶花,花瓶跃金鲤”的诗句表示赞赏。

  妈妈坚持造就小吟诵家

  张栩月的国学教育启蒙很早,这主要得益于家长的坚持。她的妈妈陈岳琴说,月月从幼儿园时就跟着她学《三字经》,每天早晨起床,她会和妈妈一起诵读。不过当时效果并不太明显,半年过去,才背下半部《三字经》。

  后来陈岳琴发现,女儿在幼儿园不太合群,别的小朋友搬着板凳听老师讲故事时,她不感兴趣,只盯着书架上的小人书看。在朋友的建议下,她把女儿接回了家,请老师在家里专门教月月诵读国学经典,效果显著,半年时间,张栩月即把《三字经》、《孝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经典全部背下来。

  2008年,出于对国学的热爱和希望将其传播开来的想法,陈岳琴创办了一家国学馆。国学馆的活动,也尽量让女儿参加。

  去年夏天,她们在清华举办了诵读《论语》夏令营。其间,中华吟诵学会徐健顺现场吟诵了几章《论语》,吟诵的音韵之美吸引了全体营员,“这是读书吗?像唱歌一样”,张栩月很喜欢,兴致盎然地问。

  吟诵是我国最古老的读书方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它通过音韵变化让吟诵者快速记忆篇幅浩大的国学经典,而且终生不忘。不过这种读书方式目前只被极少数上过私塾的老先生所掌握,已经濒临失传。

  最崇拜的偶像是孔子

  去年,张栩月获得第十一届“春蕾杯”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一等奖。当时是二年级第一学期,学校还没有开始教作文,家长也没辅导过,但她却写出了像模像样的作文并勇夺桂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陈岳琴将其归结为大量“输入”的结果。当时张栩月写的是“我最喜欢的国庆庆典片段”,她不仅将电视台的解说词“三军列阵、铁甲生辉”都用上了,还把背过的经典运用到其中。其中有这样一段:“我们少先队员的方阵过来了!他们手举着鲜花,笑得像灿烂的花朵。他们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好像在说,祖国啊,我们永远热爱您!”这时候,张栩月用了《论语》里面的一句话,“见贤思齐,我要向这些少先队员学习。”

  陈岳琴说,女儿最崇拜的偶像是孔子,她经常问妈妈:我现在算不算君子?我什么时候能成为贤人?我有没有可能成为圣人?上小学前,全家人去曲阜孔庙。月月虔诚地跪在孔子像前,“亲爱的孔子啊,您是万世师表啊,您教了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其中有72位成了贤人。我也要拜您为师,请您收我当学生吧,我做您第3001个学生。”

  浸淫在国学经典里的时间越长,张栩月的潜意识里就将吟诵、国学、大师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并意识到“接棒”的重任。季羡林先生去世后,陈岳琴买了一本季羡林自传,月月看完安静了好几天,叹气说:“又少了一个国学大师。妈妈,以后我来接季羡林爷爷的班吧!”

  支招

  学习经典吟诵贵在坚持

  张栩月之所以能成为“小吟诵家”,除了吟诵自身的魅力外,归根结底源于家长的坚持。陈岳琴说,她和女儿每天早晨半小时的吟诵是雷打不动的。小孩子兴趣广泛,又缺乏自制力,没有家长的坚持和陪伴,张栩月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每天半小时,看起来简单,但坚持下去不容易”,陈岳琴说,如果有心让孩子学习经典吟诵,除了参加国学班、国学馆外,家长要做好“奉陪到底”的准备。

  俨然成为校园小明星

  张栩月经常参加演出。在今年4月23日北京电视台举办的“书香北京·世界读书日”中国十年优秀图书排行颁奖晚会上,月月和她的同班同学表演吟诵《论语》八章,作为晚会开场节目。

  晚会当天,孩子们穿着汉服在舞台上吟诵《论语》,家长们看呆了:这么美,是我们的节目吗?

  现在,班里的孩子们都很羡慕张栩月,特别是她为《孝弟三百千千》吟诵《三字经》录音后,俨然成了校园小明星。“他们班有个小男生,以前比较淘气,现在却跟月月学吟诵呢,说要争当儒雅少年。”陈岳琴笑着说。

  >>链接

  今年1月,语用司成立了中华吟诵学会。

  4月28日,启动“中华经典诵写讲数据库工程”,中华吟诵学会也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华吟诵实验示范学校”工程。

  8月,有着1800年历史的浙江松阳县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华吟诵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