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松翠竹掩映的革命圣地井冈山,有一座纪念和他的战友们开创千秋基业的雕塑园。其中英姿威武伫立于园门醒目处的,就是忠诚的战士、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何长工同志。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尤其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光辉业绩,彪炳千秋,永留人间。
南联“朱陈”初创红军担重任
中国成立后,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血的教训中,深切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于是在党生死存亡的抉择关头,毅然打响了南昌城头武装的第一枪。南昌失利后,部分部队在、率领下转战粤北湘南。如何保存和发展这支革命武装,成为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此,刚刚率领秋收部队上井冈山的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何长工同志。何长工与早在1918年北京留法预备班上就认识,对何长工的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十分赞赏。而且何长工参与了组织秋收的许多具体工作,比如设计制作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面军旗,并在部队中担任连党代表和团部参谋,为所熟悉和赏识。南下联络“朱陈”这个历史重任非何莫属。
何长工到达长沙后,架起了井冈山秋收前委与湖南省委联系的桥梁。当时,派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对和革命左派人士大张“捕杀的网罗”。在腥风血雨中,何长工冒死进入广州,到处打听的下落却无音讯。由于南昌军失利后,为保存实力,巧妙利用了在云南讲武堂同的同学关系,将其所部改编为军范部第140团,化名为王楷,这使何长工第一次寻找没能成功。
第二次进入广州时,正值广州失败,兵荒马乱,警车嘶鸣,何长工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寻找。经过千辛万苦的打探,从敌军口中得知部驻防处,他喜出望外,急赴韶关,又奔犁铺头,终于找到了。何长工汇报了派他来联系的使命,通报了秋收部队几经转战、落脚井冈山的情况。听后又了解了井冈山现有武装、地形山势、道路交通、经济供应、领导人状况以及能否屯兵等问题,何长工一一作了解答。听罢十分高兴,对何长工说:“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个落脚的地方”,我们这两支部队将来要集中。何长工冒着3次被抓被杀的危险,不辱使命,联系上了南昌余部,奠定了以后朱毛会师井冈山的基础。
1928年5月4日,井冈山召开了庆祝领导的秋收部队同领导的南昌余部和湘南部队胜利会师暨红4军成立大会,何长工担任大会司仪。红4军以为军长,为党代表,下辖3个师8个团,兵数达5000余人。为此赋诗歌颂:“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何长工南联“朱陈”,并迎接上井冈山,使朱毛两位巨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改造“旧军”精心筹划建奇功
我军初创时期,成分比较复杂,农民和从旧军队过来的人员占相当多数。特别是农民意识和旧军人的雇佣思想、自由散漫、无政府主义和军阀作风等十分严重。如何教育改造他们、建设一支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事关革命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何长工受命实施对几支旧军队的改造,为我党的武装力量建设探索了宝贵经验。
秋收部队到井冈山宁冈后,主持的第一个前委扩大会就确定了对袁文才、王佐武装实行团结改造的政策,而能否对他们顺利实施改造,直接关系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部队发展。这一艰巨任务由谁来执行?又选择了何长工。何长工自幼生长在洞庭湖畔,对绿林侠客有所了解;大革命时期又任过县团防局长,湖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为常和他们打交道。何长工带着的亲笔信只身来到王佐部。他遵循三湾改编的方针和建军原则,按照“不缓不急”的指示,本着团结改造的政策开展工作。
何长工首先同王佐交朋友,推心置腹地交谈。还通过其亲朋好友一起说服王佐。最使王佐信服的是,在何长工策划指挥下,帮助王佐消灭了夙敌、井冈山地区7个县民团总指挥尹道一。尹道一这支武装也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大障碍。何长工乘势在部队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从教唱红军歌曲入手提高他们的觉悟。在此基础上,何长工将袁文才和王佐两部合并,成立工农革命军第2团,袁文才与王佐分别任正、副团长,何长工为党代表。红4军成立时,该部编为第32团。从此,这支队伍成为置于中国领导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斗争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8年9月,受红军成功改造袁王所部的影响,驻防桂东沙田的毕占云带领一个营宣布,投入红4军第28团。这就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写到的:“此时湘敌驻桂东的阎仲儒部有一百二十六人投入我军……”接着张威也宣布,投入我军。何长工当时任28团党代表。如何改造投诚的正规军又是一个新课题。毕部官兵尽管绝大多数出身贫苦,但沾染了旧社会的恶习,吸食鸦片成风,何长工便将“戒烟”作为对他们进行改造的突破口。起初设想强令他们缴掉“烟枪”,不从者军法处置。但不同意这样做,他说,说服还是压服,两种做法会有两种前途,关键是打通思想。何长工按照的指示,对部队进行红军性质、任务的教育,让他们认清红军与白军的不同,把吸食与不吸食鸦片提高到红军与白军的本质区别上来认识,从根本上提高觉悟,明白红军只要手中的钢枪,不要自杀性的烟枪,大家逐渐丢掉了烟枪。1929年红4军党部公开发表的《告绿林弟兄书》,就是总结运用改造袁王经验的范例。后来第26路军在宁都后组建了红5军团,何长工又奉命去担任13军政委,整训部队,取得了成功。
何长工对绿林军和军进行改造的成功实践,是我党初创红军时期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对丰富的建军思想,形成我军工作三大原则,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北接“彭滕”转战井冈播火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革命的武装斗争烈火越烧越旺,派越来越坐卧不宁,千方百计要把革命的“火种”剿灭。此时,迅速扩大红军,把分散各地的武装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成为我党我军的迫切任务。
1928年7月,、和等领导平江,成立红军第5军,欲求得与湘赣边朱毛领导的红4军连成一片。获知这一情况后,即指示何长工组成以他为首的北路行动委员会,带领部队去莲花县黄陂山村接应彭滕。此间何长工所带的是一支正在改造中的军,这样他肩负着既改造旧军队,又迎接彭滕率红5军主力上井冈山的双重任务。为此,何长工按红军的建军样式,一边深入做好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一边在县委和农民自卫军的协助下同敌人展开激战。在何长工率部掩护下,彭滕所部成功奔赴井冈山。这次会师进一步壮大了井冈山红军主力,从此红4军和红5军两支部队并肩作战,在敌人第三次“会剿”井冈山时,有了守山与出击赣南的分兵,开辟了赣南闽西大片根据地,以至发展为中央苏区。
1929年初,湘粤赣敌人对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为避敌锋芒,保存实力,红军一度从井冈山转移。此时,何长工任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兼红32团党代表、湘赣临时特委常委。根据的指示,他临危受命,带领井冈山周围6个县的农民自卫军与敌周旋,开展殊死斗争。趁内部矛盾激化时,何长工抓住机会集中兵力,一举消灭驻扎在茨坪的武装,收复了失地,迎接率领的部队从瑞金重返井冈山。此时何长工把经过战斗发展培训的红军独立第1团补充到红5军;同时发动青年积极参军,动员各县赤卫队充实红军,使井冈山的革命火种越烧越旺,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何长工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我军的初创和发展壮大,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他的革命实践,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丰富,对培养大批治党治军的栋梁骨干,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后来,何长工历任红8军军长、红13军政委、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红9军团政委等,对我军治军建军和用兵作战多有建树。何长工还担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教育长和副校长、东北军政大学第一副校长、东北军工部部长等职,建国后还担任了党、政府和军队的其他高级领导职务。何长工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为中国军事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卓越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何长工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作为他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谨以此文缅怀他的革命精神和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