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不依据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高校合格新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为依据,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命题注意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四、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四)写 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E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四种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一、必做题
必做题为必考内容,共132分。其中:
1.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
2.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
3.名句名篇,共6分。
4.现代文阅读,共9分。
5.作文,共60分。
二、选做题
选做题为选考内容,共18分。本题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所选文本后的题目。
1.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
2.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8分。
山东省2008年高考样题——语文
题型示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B.解jiě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C.塞sè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
D.提tí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面命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pāo) 澎湃(pài) 哺(pǔ)育 扒(pá)窃
B.萝卜(bo) 因为(wèi) 其(qí)他 潜(qián)力
C.素质(zhì) 血脂(zhǐ) 祛(qū)除 挣(zhēng)扎
D.烧柴(chái) 刚才(cái) 裁(cái)剪 豺(cái)狼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 筹码 颠簸 秣马厉兵
B.忽略 题词 肄业 优哉悠哉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伏法 寂寥 任性 对薄公堂
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置,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映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6. 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王老师说:“古人说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②全班四③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④搞清大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②诸如“”“非典”这样的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___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理念 震荡 反省
B.观念 振荡 反思
C.观念 振荡 反省
D.理念 震荡 反思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当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系列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荷兰风车展。
11.下列的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儿。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儿,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儿。这些活儿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两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1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 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 朱庆余,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市),平时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① 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② 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不超过30字)
(不超过30字)
(2)两首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谈谈这种优良传统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70个字左右)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两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18.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吟 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便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赏析。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19.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 ][ ][ ][ ]
20.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答:
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他以极度残缺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答:
22.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如果你是一个志愿者,发现游客在景区文物上刻字留言,你将如何劝阻?请针对以下不同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每句不超过30字。
(1)对同龄人:( )。
(2)对年长者:( )。
23.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余爷爷:( )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①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④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4.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
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 ) 。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 ( )。
25.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情况、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26.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
浪花是部首, ( )
涛声是音序, ( )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2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的内容对应,句式、修辞方法基本相同。
(1)生命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败了就没有浓郁的芳香了。乐观者说,( )
(2)镜子:喜怒哀乐全都有,绝不违心说美丑。压路机:( )。
29.阳光社区准备推荐董劲松为市级“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请在横线处用赞扬的语言概括董劲松的事迹,将这则推荐材料补充完整。不超过25个字。
董劲松,男,阳光社区保洁员。由于他的辛勤工作,我社区连续5年获得区级“卫生先进单位”的称号。他主动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困难,长年义务照料3位孤寡老人。他还担任业余治安巡逻员,多次勇敢地与歹徒搏斗,5次负伤,为保护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董劲松同志 。因此我们认为,“十大公德人物”这一称号,他应是当之无愧的。
30.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31.依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 ) 。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 。
32.请拟一条以“食品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33.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学生会主席说:“近来大家对学生会的工作有不少意见。今天这个座谈会,就是想请同学们 ,有什么说什么,帮助我们做好工作。”
① ( )
② ( )
34.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三亚(海南) 晴 24~32℃
( )
漠河(黑龙江) 小雪 -22~4℃
( )
大理(云南) 多云转小雨 12~24℃
( )
35.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09年在我省举行,请为本次运动会拟写主题口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育精神,体现山东人民的精神风貌,言简意赅、便于记忆、朗朗上口。不超过20字。
36.请说明下面漫画的题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0字左右。
37.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
38.下面是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有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仔细阅读图表,用简明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1)由图表得出结论: ( )。(2)针对结论提出建议:( ) 。
3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乃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民。” 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 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箧:小箱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因召里中少年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①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民。”
②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③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
④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
⑤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⑥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
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怿有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他主动要求监察*民。里父之子被盗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况之后,次日即奋力抓获案犯。
B.桑怿两次举进士均未中,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枢密吏以“致阁职”向他索贿,他义正辞严地表示,即便有钱也决不*贿赂得官。
C.桑怿是一名义勇之士,好仗义助人,但外表的柔弱却与内心的刚强形成鲜明对比,他耻于见人,不够自信,又拙于言辞,令人难以置信。
D.欧阳修高度评价了桑怿,认为他是少数懂得应当将勇力用于何处的人之一,值得广为传颂,并把他视同于司马迁笔下的伟烈奇节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疑迁特难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乃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译文:( )
4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 益跅弛,不问生产 生产:生活与财产
C. 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 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 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C.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 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
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
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 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吾愧吴翁、焦翁 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 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 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 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大困,寻死富阳。
②奇之,立许字以女。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④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4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呼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写成“龙城”“笼城”“茏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2) 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外,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4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处之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沉沦往往从这一刻开始,酗酒是常用的方式,借以逃出这片荒野。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很难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文章有删节)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4)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2)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3)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4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雁 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 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1) 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2)“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3) 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45.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军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责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46.阅读下面《玩偶之家》(易卜生)中的选段,完成(1)~(4)题。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 拉 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再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约束,我也不受你的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 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 拉 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 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1)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答:
(2)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答:奇迹:( )
具体意思:( )
(3)联系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