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措施及其影响的比较

2019-12-11 09:28:59

专制主义集权制度既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又是中国古代制度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历朝专制主义集权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同性和特殊性。其中,秦始皇开创的封建专制主义的集权制对中国的影响深远,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实行,则把西汉统治推向鼎盛时期。下面我把他们在位时,为巩固集权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给中国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作一大致的比较,以帮助同学们巩固、提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他首先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的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皇帝的助手,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辅助丞相处理事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奉常、郎中令、太仆、卫尉、典客、廷尉、治粟内史、宗正、少府等,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的制度,将战国后期已经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建立专制主义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秦集权制度的建立,从上巩固了统一。但战国以来,各国货币、度量衡、文字各不相同,这种状况不仅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还影响到国家统一的巩固。为此,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焚书坑儒”的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特别是焚书毁灭了许多古代的文化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垦田戍边。又让蒙恬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作为秦王朝创始人的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建立了集权的封建国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从这一点上说,他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家。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为了巩固刘氏江山,汉初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诸侯。到汉武帝时,这些诸侯国的势力相当强大,严重威胁到的统治。为了加强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武帝还找借口,逐渐削减侯国,将权力收归。这样,逐渐解除了诸侯国的威胁,加强了集权,实现了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在财政经济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主要是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的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从而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的增加了的财政收入,加强了集权的经济势力,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各派人物非常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对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从而使汉武帝完成了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从此被作为封建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推崇。与此同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局面,因而不利于学术交流和文化发展。  汉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较长时间,其中大规模的战役有三次,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这次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从而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