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之十九:人文空间类话题

2019-10-24 19:37:34

【内涵解剖】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置身于人文空间,拥有人文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和“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可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大家可以读读2003年荣获69分(满分70分)的一篇一类卷作文,题目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文章略)这位上海考生平时很注意积淀人文文化,对文学、绘画、艺术的资料收集广杂丰多,而且又具有个人的原创独见,所以一拿到《杂》这样的高难度作文题,却得心应手、轻快自如地钻入“人文”的领域里,写得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佳作赏析】
★话题一:历史的启迪
请以“历史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对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不能只是观看,历史是应该给我们一些启迪的,什么样的启迪呢?国家兴衰、个人命运,国防、外交、教育、科技等各方面都有启迪。写作时可根据自己对历史的感知,对现实的体味来抒写历史对自己、对他人的启迪。访问名人古迹、历史景观,阅读历史名人著作,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历史演变角度探索文化、科技诸方面的问题,都是与话题有关的,都在可写之列。
例文一
夫子春秋
周三省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我奔向曲阜,以我十二万分热血与热泪的拌和;我奔向曲阜,以我五千年思愁锻铸的铁骨和忠肠;我奔向曲阜,以我年轻生命磅礴时空的大智与大勇;我奔向曲阜,从每一道夹满历史风尘的砖缝中邂逅一位久违的圣人……
一道又一道高高的门槛,一级又一级长长的台阶,一重又一重巍巍大殿,一层又一层深深的院落。秦砖、汉瓦、唐松、宋柏、清碑。古人己远,只可仰望万层台阶之上的琉璃殿宇,任空灵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前方,圣人的威严高高在上,萋萋绿草中仍可想见当年弟子三干的大家气派;身后,斑斑红墙虽经雨侵风蚀却依然炫目,似乎还可映出千年电闪雷鸣中岿然不动的身影。谁也说不清有过多少回日升月落,可谁都明白,有个古老的魂灵在这方圣土上回旋不散。他日夜如约地凝望九州的每个角落,因为每一寸土地无不灌注他博大思想的血液。肯定地,他见过山长水阔的豁达,见过巷陌人家的灯火,见过胡马嘶风的悲凉,见过仰天长啸的壮烈。可最终,他依然执著地在这儿留守,日复一日地倾听暮鼓晨钟,接受凡夫俗子的拜谒。
不知不觉,己走到路的尽头,回过身去看,这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庭院吗?不,那是岁月留痕刻下的一帧残简。曾经,大地是它浩荡的书瓦一砖一瓦是它挥洒的字印。如今,它只剩下一阙断章,立于纷嚣凡尘,供今人悬想她原先的厚重与繁华。
历史给了中国人一个孔子,一处圣迹,可它也开了个着实不小的玩笑。它让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却终不得志,死后留与儿孙的也只是三间茅舍,一座孤冢。后来秦始皇烧过他的书:更后来,汉武帝给他扶了正,一纸“独尊儒术”的诏书让他在供龛中被参拜两千多年。一时间,他似乎平步青云,飞上了九重灵霄宝殿。可谁也不曾想到,当这位老先生安静地沉睡了近两干五百年后,又莫名其妙地刮起了一场“批孔”的血雨腥风。有人撞倒他的碑,砸毁他的像,掘了他的坟。可怜一世圣人生前奔波游历,身后竟也难求一方清净!
记不清了,有多少帝王将相戴着你的面具生杀予夺;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打着你旗号褒贬评说。你心力憔悴地为一顶顶皇冠加冕正名。时过境迁,又是你,无可奈何地亲手点燃焚烧每个王朝没落的火把。你亲身交付每位君王一套钳制民众的枷锁,可你不明白呀,锁得最深的人儿正是你自己!可悲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啊,你竟成了帝王统治的仪仗!开国王朝震天动地的乐声中,你恰是那站在最低台阶上的拜者。
今日大成殿依旧香烟缭绕,清香燃起,烟尘升腾。冥冥中,老夫子向我款款走来,脸上依然挂着千年不变的凡人的微笑。历史的笔开始在我手中颤抖,教科书上那笑容可掬的老头儿,被涂过太多的油彩。
还世人一个真实的孔子吧,老人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评点:文章把孔夫子放在五千年历史雨侵风蚀中审视:既看到夫子身前寂寞身后名,又看到夫子经受“批孔”的血雨腥风;既看到夫子受世代凡夫俗子的拜谒,又看到夫子站在最低台阶上朝拜后代封建王朝天子;既看到夫子的宏博威严,又看到夫子“被涂过太多的油彩”……开篇四个“奔向曲阜”似排山倒海,破空而来。在作充满激情的理性思考以及形象的描述之后却以“还世人一个真实的孔子吧,老人家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作结,似慨叹,似调侃,似无奈,似沉思,触发读者思考与探求的欲望。
例文二
历史驿站——颐和园
袁巾
我家住在颐和园附近,颐和园优美的景致,璀璨的文化,在我渴求的目光中,显得那么完美,那么神圣。
上中国近代历史课时,老师干篇一律地讲着“打仗——失败——签约”,这似乎已是固定的模式,使人感到压抑、悲愤、屈辱。有时,老师也偶尔穿插一些小故事。记得有一次,老师用满怀悲愤的语调说:“当时,中国危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慈禧太后竟然挪用每年海军经费的一半,重修了颐和园。”“啊!”我们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声音中充满惊奇和愤怒。我尤其觉得难过,因为我心目中完美无缺的颐和园,竟有着这么辛酸羞辱的历史。从这以后,我对近代史的学习开始关注起来。老师讲到戊戌变法时,我的心情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亮光,似乎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然而,短短的103天后,这场给中国带来一点希望的改良运动就被慈禧太后扼杀了。我特别注意到,这场维新派和守旧派斗争的主战场,便是颐和园;维新派失败后,光绪皇帝也被囚禁在颐和园。我发现颐和园与中国近代历史的每一步都联系得那么紧密,它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堡垒,近代屈辱的见证。自此以后,我再去颐和园时,心情就不那么轻松了。我仿佛看到每一座亭台楼阁上都镌刻着伤痕累累的历史,我仿佛听到每一阵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都是对封建统治的血泪哭诉,我已找不到幽准的美好风景与厚重的历史尘埃之间的和谐和统一,占满我的脑子的全都是辛酸和悲壮的感情。
后来,我知道了更多的关于颐和园的故事,我发现它不仅是晚清丧权辱国历史的记录,在它的山水楼阁中,还隐藏着许多让人惊叹的历史风韵。一个个历史人物在颐和园这个历史驿站驻足,又匆匆地离去。颐和园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它带着这些斑驳的痕迹,历经风雨,坚强地伫立在这里,轻轻地向人们倾诉那一段段历史。
元朝在蒙古人的铁骑声中开始。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在朱元璋的千军万马中结束。这个轰轰烈烈的朝代无影无踪了,只留下西郊瓮山一座孤坟。如今,这座孤坟成了一个祠堂,默默地立在颐和园的一角。而在这块地下躺下了几百年的,就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及乃马真皇后执政时的三朝重臣。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他以杰出的远见卓识,为蒙古族作出很大的贡献。蒙古军队久攻汴京,攻破城池之后,按照蒙古制度,“久攻乃克要”。耶律楚材进言:“得此无民,将焉用?凡弓矢、甲仗、金王等匠及富民均集此城,杀之则无所得。”于是,窝阔台听从他的建议,使汴梁147万人得以幸存,中原文化得以保留、流传到现在。有些蒙古官员不了解中原农业经济的特点,想把中原地区全部改为牧场,耶律楚材力阻。耶律楚材虽出生在草原,但他视野开阔,深知中原耕作之重要,知道治世之策,尤为难得。此外,耶律楚材制定了税额,统一了衡量,又建议蒙古通过考试从儒生中选官,为提高蒙古民族的文化政治素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244年,耶律楚材病故后,乃马真皇后封他为广宁王,把他葬在京都西郊瓮山一带。
耶律楚材为汉族人民和古老的中国作出的贡献无法估量。然而,他的墓地最终还是在明朝被毁掉了。夕阳残照下的只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地。于是,再没人记起在瓮山下长眠的这位杰出人物。到了清代,乾隆一声令下,瓮山脚下荒芜的大地上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的清漪园。在建清漪园时,发现了埋在地下的耶律楚材的墓。乾隆认为,元朝和清朝都是异族统治汉族的时代,耶律楚材的卓越贡献值得肯定,故在原处建祠。从此,耶律楚材就在这座清代的皇家园林中躺着,成为颐和园的一部分了。
在颐和园的清漪园内,有一块巨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这块石头本在北京西南郊大房山群峰中,被明朝太仆米万钟发现,于是不惜财力,要把它运到自己的花园中。为了搬运此石,米万钟财竭力尽,仍未运到,将巨石弃于良乡道旁田间。“败家石”也因米氏家败得名。后来,乾隆发现了这块被遗弃在野地中的巨石,视为至宝,下令将其运至清漪园内,置于乐寿堂正门对面,当时,乐寿堂院内的正门已建好,乾隆竟下令拆墙破门,将巨石运人园内。皇太后感到有不祥的预兆,说:“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石不祥。”虽不能说因为这块石头的缘故,但清朝至此,真的开始衰败了。
自乾隆之后,清朝的景况一日不如一日,日益腐败,民生日益凋敝,但清政府置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顾,1888年,慈禧太后移用海军军费重建清漪园,改名颐和园,供她享用。但泱泱几千年文明大国,以至于因落后挨打,因贫穷受欺,因卖国被辱。1900年,八国联军的枪炮使颐和园受到严重的摧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终于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在昆明湖畔,我不禁想起在这里投湖而死的王国维。王国维是清代的秀才,是在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方面很有造诣的一代国学大师,我的高曾祖父袁嘉谷时任图书编译局局长,他将王国维聘在局里任编辑,并对他大为赞赏,认为“中国近代,潜心学问,而有古风者,推王静安(王国维)”。辛亥革命之后,在中国改朝换代,发生巨变的关头,王国维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有着一股令人可敬又十分可悲的傲骨,他终因死守清朝文化,不理解社会变革而选择了远离这个社会的道路。他来到颐和园,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最后呐喊,投向碧玉般的湖水中去拥抱中国文化,成为昆明湖中的千古绝唱。
历史的脚步匆匆而去,我在颐和园这个历史的驿站中仔细地辨认着它们留下来的痕迹,倾听着颐和园如泣如诉的声音.久久不愿离去……
评点:作者把颐和园比作“历史驿站”,由此串起元明清乃至近代历史上的相关事件与人物,颐和园成了叙写历史的物线。作者很会组织材料,安排材料。开篇以历史老师讲的小故事,造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引出重修颐和园、戊戌变法的历史。又由颐和园的山水楼阁引出元朝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的故事;由清漪园内巨石引出清朝衰败历史,引出重建改名之事,与前文呼应;再由昆明湖引出王国维投湖故事。由当今起笔,说到近代,远溯元明之后,续说乾隆,又回到清末、近代、当今。远远近近,错落有致,伏笔、照应都较周密。
★话题二: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传统文化必须加以继承发扬,因为它经过了千年的锤炼,有着动人的宝贵的内容;有人说,传统就是为了改革的,而不是继承的,只有远离传统,我们才能走向现代。
你是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一问题的,请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及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生活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题目中的观点基本上是对立的。我们可以从中任意选取一方面来阐述我们的观点;也可全盘考虑,站在历史的高度进行总体的评价。传统文化的范畴很大,笼统地谈,会很空洞,不如选取一两个方面来具体地谈,这样容易突出重点。文化总是前后相承的,写作中切忌绝对化,要看到文化的发展变化。即我们的视角要既能缩小于一点,又能扩大而至整个文化层面,收放自如。
例文一
国人的交流艺术
王晟
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曾经有人用了这样一个字来概括——“傻”,拙于言辞或者不善表达,在国人的心中甚至是一种美德。于是有了“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人三缄其口”之类的古训,于是有了“沉默是金”、“祸从口出”之类的箴言。
在古人眼中,交友万不可轻率,必须察其言,观其色,究其心,方可交之。这多少给交流沟通带来了不便。人人都谦虚谨慎,不敢吐露真言,一见面便是冗长的客套话,就像金文中的“人”字,以侧身示人。谁都不知对方心里真正在想些什么,谁也不愿将自己的肺腑之言吐露给对方,最高境界臻人“微云澹江河”,则言论疏而圆滑,触肌而不入骨,不伤及他人且不辱没自己,听者舒坦却又觉察不出丝毫造作。故古人常叹知音难觅,伯牙死后,钟子期不复鼓琴,就不足为奇了。
国人的“憨”其实是“含蓄”的文化底蕴遗传的。古代文艺理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说法,我们的国画则讲究留白技巧,就像《独钓寒江图》,惟有一翁一舟,无山无水,五月无云,却给人一种“思人水云寒”的联想,收到了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如唐代张籍借《节妇吟》,写自己不愿以命奉事却又说“感君赠妾双明珠”,最后还违心地说“恨不相逢未嫁时”,李司空不仅不能借此迁怒,怕是还得装出感叹与流泪才行。能诗善赋的他没有能耐,说不出什么,只能借物述志给自己戴上一顶“为人谦实”的大帽子。于是中国又出了一句箴言:“多读一句书,少说一句话。”与人相处,人以虐加我,最高尚的仍旧是缄而不语,或是旺财与亨利以笑代怒,前人早就总结出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经验。
国人最擅长的交流艺术还有绕弯子。最温和的责备,最舒服的劝诫大都出自国人之口,甚至双方怒而争执,眼红拍案,出口话语也是“指桑骂槐”、不沾脏字却又损人至深的无形剑。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中国的古代人似乎从来没有像罗密欧一样在朱丽叶家楼下宣誓爱情的,姑娘见了生人也个个“和羞走,袜划金钩溜”。中国的男人甚至觉得“美人应看帘影”。
国人的交流艺术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我看来去掉其中那一部分虚伪和陈腐,保留下那一部分与人为善的精髓,我们的交流在这个世界上仍不失为一种美丽而不可多得的艺术。
评点:文章在谈“国人的交流艺术”的同时,显示了作者在艺术文化上的底蕴。“含蓄”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文讲究含蓄而隽永,绘画讲求意象的表达,人之含蓄更是被视为一种美德,谓之涵养。正因为此,本文才论述起国人在交流中所表现出的“含蓄”的艺术性来,并且对其根源也作了探索。对于这种文化遗传的结果作者有自己清醒的认识,而且作者在论述传统文化时,采取的是辩证看问题的态度,有说服力。一个中学生对我国的文化能有如此中肯的认识和取舍态度,实在难得!
例文二
旺财与亨利
王超
亨利是美国狗,自幼与那些黄头发高鼻子的人打交道,自然学会了一些老美们的派头;旺财是中国狗,长期随着它的中国主人,当然便有了一些中国的特色。
(1)
一天,中国狗旺财与美国狗亨利见面了。旺财一看到亨利便马上想:“啊呀,这家伙可是尊贵的美国狗,我可得正眼看它。”于是旺财向亨利摇起了尾巴。但亨利瞅了瞅旺财却想:“哼,又丑又笨的中国狗,我才懒得理它呢!”于是亨利趾高气昂,对旺财摇得欢快的尾巴不屑一顾。
——中国狗谦虚却惯于逢迎,美国狗自高自大却过于轻狂。
(2)
奔跑中,亨利与旺财互相碰撞倒地。同时站起时,亨利习惯性地说了声“对不起”。于是本来心中有火的旺财也立马赔笑:“何必客气,其实是我不小心撞了你……”亨利马上接过来用教训的口吻说:“没关系,下次注意看着路就行了。”说完很有绅士风度地抖了抖身上的灰尘扬长而去,留下旺财哑口无言呆在原地……
——美国狗偶尔的礼貌是为了引诱别人上当,中国狗则往往把别人对自己的“礼貌”看作是一种资本和自豪,于是便往往上当。
(3)
亨利与旺财同去森林,旺财先捉往了一只野兔子,于是它得意洋洋地大喊,叫亨利过来与其同享。后来,享利也捉住一只野兔,而当旺财前来分享时,亨利却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一个条件——下次获猎时必须偿还。
——中国狗在炫耀时常常不计报酬地将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让给了别人,美国狗相对保守且往往要求在交易中获得应有的回报。
(4)
旺财效法亨利要求亨利获猎时也必须分出一份。于是亨利在又一次获猎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但又不得不同意旺财共享,殊不知旺财却在此之前已偷偷独享了一只猎物。
——中国狗在不讲信用时也会捡些小便宜,而美国狗答应了某事后似乎总可以做到。
(5)
亨利与旺财间也颇有矛盾。
亨利常仗着人高马大欺负弱狗,旺财便常常忿忿不平地进行指责,有时言辞也颇为激烈。但亨利毫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
旺财也常因利益问题与其他狗发生争执,这时亨利却会横刀立马,一派狗国警察模样,张牙舞爪,直至双方停战(实际上是旺财忍气)而罢。
——美国狗学会了在打架中获利,中国狗似乎总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6)
呆在一起时间长了,亨利向旺财透露了一点心事:与人相处很受束缚,不如回到狗群中自由快乐。而旺财却大不以为然,它认为与人相处安逸舒适,有吃有喝有住,此生足矣。
——美国的狗总还保留着点“野”性,而中国狗却早已被奴化了。
评点:这是一篇很有创意的作文。作者操弄起“投枪匕首”般的杂文像模像样,语言诙谐幽默,起的狗名颇有特色,构思灵活机动,表现富有张力。6个片断描写加上画龙点睛的议论,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旺财的谦卑逢迎、盲目轻信、愚蠢老实、占小便宜、口舌之争、贪图安逸的性格和亨利自大轻狂、狡诈多变、寻求报偿、言出行果、恃强凌弱、追求自由的性格。文章以狗为喻,实际写的是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体系中人的品性差异。
★话题三:某一人物或人物形象
以下面人物和文学形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1)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
(2)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高考前,有的教师要求同学们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薛宝钗、霍金等等只要你能平时多读书,有自己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视野完全束缚在课内,那么,一定能写出很有个人见解的好文章。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我为这道题目叫好。
例文一
人生的斗土
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其原因中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
先来想想他的成就。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推动了科学界的飞速发展,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被称为与英国牛顿和德国爱因斯坦并列的世界三大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足以临驾当今科学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一颗最耀眼的北斗星。
我们在惊叹他在事业上的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不免会感叹他命运的不幸和他意志的无比坚韧。在他身上,不仅闪耀着智者无比的光彩,更散发出斗士所特有的一种韧性,他是精神睿智的结晶,是人格力量的聚集,他,是人生的斗士。
记得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个女记者提出了一个令全场鸦雀无声的无比尖锐的问题:“霍金先生,难道你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而感到悲衰吗?”众所周知,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无比悲惨。然而,霍金镇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了这样一些字:“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是的,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自己。朋友们,你们是否已为霍金这种“日破云涛万里红”的自信力和“泰山崩前而不动”的坚强所折服?是的,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镶嵌。
也许,在人生道路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要坚信,命运由自己掌握。让我们怀着刘禹锡“直手天上争春回”的豁达,拍拍我们身上的灰尘,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去追求我们的理想吧!
霍金,他就是火,点亮了我们前进的灯;霍金,他就是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评点:这是一篇靠文采取胜的优秀作文,语言铿锵有力,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以设问开头,引入评述的对象——永远战斗不息的史蒂芬·霍金,简洁有力;紧接着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章绚丽夺目,激情四射;而对霍金科学成就和坚韧斗志的评述,紧扣题旨,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紧接着对材料的转述更可见出作者驾御语言的能力;而恰当的引用更使中心得到突出;文末的两个比喻连在一起,使文章的收尾显得简洁有力。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观点突出、逻辑严密,是考场上不可多见的优秀的议论性散文。
例文二
宝钗的独白
作为一个女子,寻一个好良人,从此平平顺顺度过一生,这有什么过错呢?
我家表面上风光,其实里面早就垮了。大哥薛蟠又是一个败家予,母亲又毫无主见。我不撑着点,为这个家打算打算,那怎么行!
寄在人家屋檐下,又不像林妹妹与贾母关系亲。我能不想办法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吗?
人道是,但见隔墙花,风雨早摧残,细料茅中草,漏夜茅舍搭,私从心底涌,花儿不如茅中草。
况且,与人相处就应和蔼,我也从没有做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事。
至于用金玉良缘拆散宝玉与林妹妹之间的木石前缘。这可是凤姐企划,贾母点头安排的。我不过也是其中一颗棋子罢了。
我若是一名男子,我早就凭自己去考功名,兴家业了。可叹,你知道的,在我们那个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唉,不然,我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
你不要嘲笑我,你不理解我们的社会,我以前也曾浪漫天真过,后来吃了冷香丸,压下了这“热毒”,回归正道了。我毕竟不是那个林妹妹,到底是个仙妹,超凡脱俗。
我们那个社会,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娘家要好,但出生是天定的不可违。那就要找一个好婆家,后半生才能有保障。
你想,有多少人夫家清贫,只好一生清苦,到老了还不知是否有一口饱饭吃;若夫家不贤,犯了错很可能会牵连到妻儿的。你想那妻儿何错之有?
我原想那宝玉至少还是一个通灵人,幸许:在我的牵引下,能走上正途,给我一个依靠。没想到后来却还是疯疯癫癫。你也许没见我吵闹过吧。
后来,宝玉出了家,我也只有认了,好在有一个遗腹于,我能守着他,望他像李纳那样,能苦尽甘来。
唉,我至少也比许多女人幸福了,像那些望门寡,还没过门丈夫就死了,只能守寡一辈子(有些也跟着自杀了,自杀倒好,一了百了),只为了家族那块贞节牌坊。
其实,我很羡慕你们,只能恨自己生不逢时。罢了,罢了。
评点:采用人物独白写作的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多了,这是因为人物独白形式便于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能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饱满,为自己的高考作文赢得可观的发展分。但是人物独白要写好却是不容易的,没有对原著内容的熟悉,没有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只是一味的“独白”,为“独白”而“独白”,却有可能弄巧成拙。因此,本文的脱颖而出便是自然的。首先,作者对《红楼梦》和宝钗黛的爱情纠葛十分熟悉;其次,作者对宝钗的人物形象把握十分到位,仿拟人物的语言风格十分成功;第三,作者对封建时代的女性悲剧有一定的了解,笔端饱蘸悲悯与同情。因此,这篇人物独白获得满分便是自然而然的。
★话题四:我看快餐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时间即是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已有了不同版本的缩写本;二十四史有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熟读“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只需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义……
请以“我看快餐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总有其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存在,这是我们应该把握的一个大的方向和原则。我们可以从其流行的原因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理由,特别是社会现实的实际状况、人们的生存空间、人们的生活节奏,找出其关键性的原因。也可以从后果出发,深入挖掘其弊端,阐述其不利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正反两方面的情况我们都应该考虑到,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者说是简单地否定。所以,在论证过程中的比较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总体上,谈自己对此的看法。这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的素养,而不是空谈,要有具体的事例,以及切身的体验和思考。
若你擅长说理,不妨用议论文来写;若你善于叙事,就用记叙文来写。若要出新亦可以尝试用日记体、散文来写。当然了,前提是你能驾驭好这样的文体。
写作中说理与事例相结合。纯粹说理,会使文章显得枯燥,没有说服力;纯粹用事例,显得深度不够,因此应将二者巧妙结合起来。
例文一
豆浆油条和满汉全席
曹伟
现在人们真正认识到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做一切事情都忙忙碌碌,从饮食上的快餐革命到战争中的“闪击战”。从旅行上的高速公路到婚姻中的“闪电恋情”。无疑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
外部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内部的改变,当外界的一切都加快步伐的时候,人们的一些习惯也随之改变。如阅读上。现在大家都喜欢读一些短小的东西,来打发工作生活中短小的时间空余,犹如早饭喜欢来一碗豆浆加几根油条。面对厚厚的一本著作,尚未翻开就已心怀畏惧,这要何年何月才能看完呀!于是渐渐大部分的作品就变的如同满汉全席一般,虽然名声远扬但却无人间津。
那么,是不是大部分的作品就会从此销声匿迹了呢?
真金自然不怕火炼。君不见当年《书剑》一出,全港争阅。“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厚厚的一摞已不知让盗版书商发了多少笔横财。可见满汉全席就是满汉全席,在任何时候都是豆浆油条所无法取代。
但满汉全席为何会到当今如此地步呢?其中固然有时间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则是其他因素。人们喜欢读短篇,于是一部部的缩水名著接连而出。苹果虽然好吃,但让你吃一个干苹果你还愿吃吗?久而久之,只怕连苹果都望而生畏了。至于原汁原味的有没有呢?当然有。然而吃起来就像你订购了一桌海鲜,上到桌上时却发现,鱼是死鱼,虾是烂虾。
千里马须要伯乐,但不可能人人都是伯乐。所以当面对一堆混有鱼目的珍珠时,人们只好去望而却步,去寻找一些替代品。当吃不上满汉全席的时候,只好用豆浆油条代替。但一千字的《进化论》不可能出自达尔文之手,五百字的《贝多芬传》也不会引起人的共鸣,可见满汉全席仍是要吃的。
时间即是财富,财富为了换取时间。
是在紧张之余领悟一次生命,还是在深夜,听着风雨,手捧清茶经历一次人生。也许你喜欢前者,也许你喜欢后者。我,两者都喜欢。
评点: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指出“文化快餐”与“文化精品”各具特色,谁也不能取代谁。就像满汉全席有营养,而油条豆浆更方便。也许最好的办法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各取所需。当然,长期食用“豆浆油条”,难免会营养不良的。
例文二
“文化快餐”要“吃”得适量
卢方方
为了节省在吃饭上的时间,人们便发明了快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快餐”应运而生,其中包括“文化快餐”。
文化快餐说通俗些,就是把我们因时间少而不能看的大部分名著,改编为电视剧、压缩本等形式,让我们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其内容。由于文化快餐的出现我们不必对泱泱书海发愁了,几个月都读不完的作品可在几天内了解。想了解历史的可看看影视剧;学习古诗词的可熟读些名句;想看古代著作的可直接看现成的译文……
如此看来,文化快餐的好处真是数不胜数呀!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其中也有许多腐烂变质吃不得的东西。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它不可能完全按原著演,甚至有些为了去迎合观众的胃口而把作品变得面目全非,把野史、正史掺在一起。记得曾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秦始皇与阿房女》,且不说是不是有阿房女,单拿里面的太子丹来说吧,他在电视剧中与嬴政情同手足,这怎么可能呢?要是这样的话,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恐怕就太不可思议了。虽然电视剧会贴上“戏说”或“本片纯属虚构……”等标签,可它给人的印象却很难改变,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更是把电视剧中的事完全当真。
另外压缩本虽可让我们快速读完,可读起来却感到平淡如水,完全找不到原著的感觉和意境。因为有些作品就是以其语言和抒情取胜,压缩本失掉了这些,当然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只能起到了解大概内容的作用。
文化快餐不可少,因为我们的确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把每一部书的原著都读上一遍,也没必要。然而我们也不可只吃快餐,因为电视剧戏说成分太多,营养有限。因此就需要我们有选择地“吃”,“吃”得适量。
吃到肚子中的快餐有问题只是胃遭点殃,而若是文化快餐有问题的话.糟糕的不单是身体,还有精神。
评点:文章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快餐”这一现象,指出其利弊,观点较为客观。其中过渡也自然。在述其弊端时层次清晰。最后的总结突出“文化快餐”对人精神的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