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

2019-11-29 13:46:34

  促进知识迁移有着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深,适应新学习、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知识迁移是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核心。

  一、 什么是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迁移按效果来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迁移按顺序来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假定A、B两种学习,A对B的影响为顺向迁移,B对A的影响则为逆向迁移。再将以上两个角度排列组合起来,组成顺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正迁移、逆向负迁移四种形式。通常所说的促进知识迁移主要是指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二、 促进知识迁移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强调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促进知识迁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学习中,迁移是普遍存在的,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深,适应新学习、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正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转换,构建知识框架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知识迁移是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核心。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分解性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传统的“百科全书”式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现代科学已经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各学科考试,特别是高考,已经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促进知识的迁移。

  三、 如何促进知识迁移

  1.提高原有知识掌握程度

  既然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那么,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浅,就越不利于进行知识迁移;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深,就越有利于进行知识迁移。试想,如果一个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理解错误,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结构,提高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与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分不开的。迁移是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转换和应用,能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没有形成知识的框架结构,是否具备知识转换的场所和条件。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都非常注重知识框架结构,主张知识结构是实现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有机场所,通过知识结构的构建,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框架结构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2.搭设桥梁,促进知识迁移

  原有知识掌握了,知识框架结构牢固了,下一步,就是教师的点拨了。教师点拨得越巧,就越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材特点了。例如,高中第一课讲的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第二课讲的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之后六课则按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对外经济关系的顺序编排。其中,第一课和第二课是其他各课的基础,学好第一课和第二课有助于学好其他各课,在把握了这一教材特点之后,教师在讲解时,应抓住重点,促进迁移。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或不同。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练习认识事物之间同一性或相似性的机会,找出潜藏于知识内部之间的共同因素,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并使学生逐渐形成寻找事物之间同一性或相似性的习惯。对事物进行系统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提高对新旧知识的辨别度,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在高中教学中,需要比较的知识点比较多,例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广义的国家职能和我国的国家职能,等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文史地、数理化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