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2019-09-23 13:14:06

新世纪的地理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地理能力得到发展。目前,在国内外中学地理教学方式上,提倡采取各种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国内外对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
1.国外对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
  国外地理教育除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和环境教育外,对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视,尤其对技能、智能和各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较多。如: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即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上述5项核心地理技能中还蕴含着对地理观察、想象、思维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求,这五项地理技能与地理学家研究过程基本吻合,这有利于提高地理能力培养的实效。
  日本文部省近年来颁布了经过修订的中学《学习指导要领》。地理部分明确规定:初中在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兴趣的同时,强调绘制地图、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对地理事物进行考察的技能和分析总结地理调查结果的能力。高中则强调学生关心世界地理事物,掌握加工处理地理资料等多项技能和分析世界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基本地理思维方式和基本地理观念。教学目标层次分明,重视态度、技能和能力的全方位培养,重视联系周边地区、国家和世界实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德国地理教学不仅要求让学生掌握地理空间,还要让学生参与空间设计与发展,他们认为“今天的学生,将来的公民,应该能用地理知识来指导行动”。在目标的能力要求中,注重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调查、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地理技能,培养独立分析、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基本地理观点和基本地理思维方式。
2.我国对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
  我国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7~9年级)》强调在课程理念上“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将地理知识作为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学习方式上,提倡采取接受、模仿、体验、探究等不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在教学评价上,提倡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以及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地判断与评价。
二、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地理研究性学习
  所谓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即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当然,“地理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仍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一种“像地理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是“研究”,但实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这种活动更多的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正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潮流。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适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1.研究性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研究性学习”国外称项目课程、主题研究、专题研究、专题研习等,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一直是德国教育的传统模式,到90年代,德国各中学陆续开设了项目研究课程,要求教师通过不同方法的教学活动以使学生在交谈或讨论中获知。如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专家、科学家甚至政治家们交谈,并同他们一起做决定,目的重在学生参与。教学中注重师生双边活动,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发现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潜能。因此,“讨论和辩论便是学生获知的方法”,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近几年来,法国把研究性学习视为多学科综合和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逐步形成了“多样化途径”课、“综合实践”课、“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简称TIPE)课和“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简称TPE)课,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挪威政府和波兰政府规定:中学生在校除学科知识外,还要研究一些必学的和选学的主题,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和家庭生活,研究人与环境,人和现代社会,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
  亚洲国家受传统教育文化影响深重,长期以来形成重记忆,重学术,重知识的传承,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突现出来。
  注重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国外地理能力培养注重研究性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地理学在研究范围、方法和技术方面经历了很大变革。西方中学地理教学将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识别、获取、分析、使用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纳入到主要培养目标之中。
  美国积极提倡地理探究方法论,提出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野外,学生应当像地理学者那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例如,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关某个专题的信息和证据,或者演示怎样通过实地工作获得第一手数据和从书本、期刊、地图、相片和统计材料中获得二手数据。然后,学生运用批判思维、统计和制图等技能分析和评价这些数据。在做出决策和呈现探究结果之前,学生还要考虑牵涉该问题的人士所持的价值观,并明确他们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日本也比较重视探究式学习,修订后的学习指导要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给学生更多的主动考察、分析地理问题的机会,使其获得思考研究和主动探究的经验。如选择垃圾回收和废水处理课题,通过让学生考察了解资源回收利用现状,从而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形成自己观点的探究技能,并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基本科研素质的同时,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既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又注重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且紧扣“当地”具体情况,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通过对当地自然、人文地理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考察,进而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不仅将所学地理知识加以应用,还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我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刚刚起步,1999年全国第三届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建议。2000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规定,高中地理课每一学期至少要求学生做一次专题研究。每一研究课题,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要明确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采取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结论(探究报告)。同时大纲中列出了26个课题,供学生选择或参考,每一课题后标明了建议使用的年级。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地理教学》等期刊,正在积极探讨如何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广东省、上海市也分别出版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创新思维》、《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等著作。
  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也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增加了类似“研究性学习”的板块。上海、江苏、北京、天津等一些有条件的省市,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正方兴未艾。
  由于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各方面阻力仍然很大,实际困难也很多。尤其在地理能力培养上,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有的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也有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但更多地还是反映出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尤其实际能力上还要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