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必修模块的学分与必修学分是依据什么设置的?

2019-10-06 19:07:21

说明:当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后,一线老师有许多困惑和问题,为了使广大老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邀请,由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磊教授领衔主编组织实验区的部分化学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共计30余人),收集整理了理解与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100个问题,并通过合作研讨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和回答,这是集体的研究成果.有关成果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化学课程网将陆续选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大家参考.部分问题刊出时会进行再加工和改编。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必修模块的学分与必修学分是依据什么设置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采用学分管理模式,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才能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对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来说,实际上必修学分是由化学必修模块的4个学分再加上一个化学选修模块的2个学分构成的,即通常所说的“4+2”结构。这也就是说,每个高中学生必须要学完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之后,至少还应再选学选修课程中的一个选修模块,并获得学分,即修满6学分后,,才能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对于学有余力或对化学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选修其他化学课程选修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由此可以看出,必修学分并不是完全依靠必修模块的学分来获得,而是还要通过任意1个选修模块的学分才能获得。高中化学课程的这种设置,无疑是要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上,更好的实现课程的选择性、层次性。理由如下:
  
  这种设置不是只将选修课程的学分硬性地配置到各具体选修模块当中,而只是规定了选修学分的数量。这样,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意愿及兴趣自主地将这些学分配置到不同的选修模块,可以自由地支配2学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选课的灵活性与自由度。与原来的课程方案相比较,这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课程结构设计上的一大进步。这样的设置,保证了在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可供不同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显然比以往任何时候的高中化学课程都具有灵活性,从而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从体现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需求来讲,一个好的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结构设置应该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好的发展,即应该同时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为全体高中学生成为具有一般科学素养的公民提供机会;再者,可为部分学生未来的专门化教育打下基础;最后,能为少数对化学有极大兴趣并在化学上有强烈发展的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如果硬让不同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并且要达到同样的要求,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导致不良的教育效果。因此,学生只有在自己具有潜能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感兴趣的领域里学习,才能保证真正的质量,而且有利于质量的真正提高,同时也创造了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高中化学新课程这样的学分结构,一方面体现了基础的共同性,即为全体高中学生奠定“共同的基础”,另一方面体现了基础的多样性,即可以使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而且更适合他们的基础。这样有利于为发展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建立一个更宽更大的平台。这才是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的全面理解。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的环节,它对所有学生都非常重要,但决不是一个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经历的全部。换句话说,必修化学课程是基础性的保证,但不是基础性的全部。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人在化学上的潜能、发展愿望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是不同的,即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恰当的选择性和多样性能更好地帮助高中学生打好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能有效地提升“基础性” 的质量。只有把基础性和多样性、选择性统一起来,才能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