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首场考试上午11:30分结束,今年浙江的作文题目是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为题作文。温州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温州中学特级教师林国爽,温二中语文老师终伟平,请他对今年的高考作文进行点评。老师们认为,今年的作文充满诗意,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考查考生对人的生存态度、生命质量、心灵世界等精神生活与审美体验的认识。
林国爽:一道充满诗性的作文题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命题要求考生写一篇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为题的作文。“触摸”,《汉语词典上》说,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着,抚摸着感受,①受到(影响),接受;②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城市和乡村,是一个大而抽象的概念,前后一组合,充满了诗性。
城市或乡村,是每一个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基点。生于城市者,无时无刻不去触摸城市中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生于乡村者,也时时刻刻地感受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那些迷人的牛哞,袅娜的炊烟,质朴的身影……。这一切都会带动每一个考生的体验、情绪和思索。
更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城市与乡村在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城市,那可能是因为城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那些激烈的文化冲突、快速的人事变化、多声道的喧哗和思想、时刻不停的交流与包容等。在城市里你寻找自己的个性,或者生活在一个庞大的集体潜意识里,这是生活在城市中每一个公民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从城市走向乡村,抑或厌倦了城市的冰冷面孔,在忙碌中迷失后的觉醒,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于是到乡村去,到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安逸、闲适和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城市有城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
我们可以从这样一道诗性的话题中得到这样的启示:有话可说仍是我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追求。引导考生既要走向社会,感受历史文化、美妙自然和现实生活;又要关注自我,关照自己的心灵,调动感官,激活青春的感受。
这道充满诗性的命题考查了综合性很强的语文能力,包括观察力,体验力,思考力,创造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没有观察身边的事物,没有体验生活的百味,没有对自己每天呼吸的空气作些过滤并留下痕迹,那就失去作文的根基,必然言之无物。
至于今年我省语文高考作文题采用命题形式,并不让人感受意外,去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中就有9道是命题作文,我省今年一改往年的话题作文,应在情理之中。从文体角度来考虑,这个命题似乎写成描述性强一些的抒情散文,更容易得高分。因为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对文采的要求自然也要高一些。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情感深度和思想深度。如果写成议论性的文章,那就需要从现实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视点,展开追溯和思索,去思索城市或乡村的文化心理、人生况味等。
终伟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
今年的作文题目延续了浙江自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以来逐步形成的特色: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考查考生对人的生存态度、生命质量、心灵世界等精神生活与审美体验的认识;诗意的命题题目本身具有耐人寻味的文学魅力,重视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注重理性思维,在诗意的文字下蕴藏思维的内核要求。
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改变延续了四年的话题作文形式为二选一的命题作文。但考生在立意、选材、角度、体裁等方面都可自由发挥,给了考生以极大的自由。
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是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城市或乡村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对人类或自我的影响、城市的喧嚣与繁华、静谧的乡村中心灵的栖息地……而这一命题要写出新意,必须对城市精神内涵、乡村文化内涵以及城乡融合等较深层次的内核进行挖掘。见闻、经历、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想象、抒发感情等等都可以。
1if(count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