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初中教学困境的方法

2019-08-01 14:13:38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的学科因其理论体系的庞大以及内容的相对抽象性,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能提起很大的兴趣,在平时上课时学生把课当作是一节自由安排课。对于自由安排课程,很多学生往往“不理睬”老师,在下面做一些其他课程的作业或者完全把课当作是一节“补眠课”。长此以往,待到考试时,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即使在考试之前已经进行了强化复习,背诵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依然显得无从下手,因为他们缺乏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经验。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学科的特殊性,也与教师在课上大谈理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有很大的关联。纯理论化的学习不仅导致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也导致了学生在解答题目时缺乏对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解教材的时候,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把理论知识通俗化,使学生首先扎实掌握理论重点。在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善于将理论知识与时政相结合,采用时政教学的模式,以此来解决初中教学的困境。要切实落实时政教学,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收集时政材料

  收集时政材料是进行时政教学的基础步骤,教师开展时政教学必须基于自身对时政新闻及时完整的把握之上,不能够超越自身的控制范围。教师不能随便选取一些“旧闻”来应付学生,学生面对毫无吸引力的“旧闻”是提不起任何兴趣的。因此,教师必须紧扣社会的时政热点,将最新、影响最为广泛的新闻结合书本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室中也能耳闻天下事,做出自我的分析和理解,呈现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收集时政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时政资料的准确性以及价值度。教师收集资料必须注意渠道的正规性,可以在中央电视台这种权威的媒体当中选择,例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知名度较大的栏目;也可以在一些发行较广的报纸杂志中选择,例如《环球时报》《南方周末》《看天下》,应当尽量避免在一些普及性较小的地方性报纸上选择教学内容。切忌将一些的、带有负面影响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新闻带进课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收集时政资料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地去收集一些材料,这样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

  二、正确利用时政材料

  许多教师在很早以前就引入了时政教学,但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却发现时政教学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和益处,不能帮助师生摆脱教学的困境。时政教学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其中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政材料或者是没有正确地利用时政材料。前文已经叙述了如何收集准确性高的时政材料,在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如何正确地利用时政材料。

  首先,时政教学的大忌就是教师把时政材料整合成题干的形式,然后加之以题目让学生当场分析、解答,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自然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关心,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做的是,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分析材料。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政热点之后,要以多种手段呈现给学生。方式应该不仅仅限于教师口头表述,或者是文章的浏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视频或者是音频的多媒体文件,打造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结合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这个时政热点。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当中较为新颖的看法和观点,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应当注意纠正其中一些消极负面的看法和观点,使课堂内容健康化。

  最后,教师在呈现时政材料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和热情,应当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将在课外收集的资料或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的资料亲自展现给全班同学。如果教师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学生只需要听讲,那么学生很可能会丧失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因此,应当留有机会给学生发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看到学生对时政新闻的视角和观点。因此,教师在时政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表达的机会,充分活化课堂。

  学生在积极参与时政新闻讨论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上课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另一方面很好地培养了对时政的解读能力,提高了问题分析能力和课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更好更扎实地掌握课本知识,这也是解决教学困境的最好方法。

相关链接>>2014高考备考之12月重点专题汇总2014中考备考之12月重点专题汇总全国2014届高三上第四次月考试题汇总全国2010-2014年初中试题汇总全国13-14学年高中上期中考试试题汇总全国13-14学年初中上期中考试试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