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寒假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

2019-11-21 16:37:49

  寒假已至,但对不少孩子来说,却意味着另一个“新学期”的开始。许多家长争相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好不容易迎来的假期,就这样成了“第二课堂”。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减负,学校组织的补课已逐渐淡出寒假。但是,社会上的补课班却又蜂拥而起。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补课班,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究其原因,仍是以功课好坏论长短、以分数高低论成败的心理在作怪。孩子们自然难以跳出补课的“怪圈”。

  寒假里,不妨让孩子们好好放松一下。可以引导孩子亲近自然,陶冶情操。也可以引导孩子亲近家人,培养爱心。平时家长工作忙,孩子学习比较紧张,彼此间缺少沟通交流,寒假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好平台。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和自己共同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此建立彼此之间的尊重和信任,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宽容。可以引导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开阔视野。让孩子融入社会,提高综合素质,锻炼适应社会能力。还可以亲近书籍,培养良好习惯。

  人的身体也和机器一样,需要时间来调节和修整。孩子休假不光是一种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一种权利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学习的需要、身体的需要。我们不希望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又喊,落到实处却往往还是“镜花水月”;我们也不希望应试教育的弊端批了又批,到头来却依然是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假期是孩子的,家长当然要引导他们过得有意义,但不可额外施压。养精蓄锐,张弛有度,才是孩子将来走向成功的基础。不然,寒假结束,当面对新学期第一篇作文——“记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时,孩子将无从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