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只面向少数优等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道分水岭。班级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找到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后进生不掉队以至得到转化的教学策略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威研究员主持的应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虽然亲身经历了课程改革,也接受过培训,了解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他们常常困惑于如何把专家所讲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他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体现在每一节课中,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以全国和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与一线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一起,共同探索了分层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所谓的分层评价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改变原有的“一刀切”的评价方法入手,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进行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在这个课堂教学实验研究中,每节课都要用与课堂教学配套的《数学分层测试卡》中的一张卡,在每一张卡中都设有三至四层题,每层都编写了三至四道题。第一层主要是对学生在当堂所学新内容的掌握情况的检测,第二层主要是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测,第三层或第四层主要侧重于思维和能力的检测。每层均为100分。这样只要认真听了当堂课,学生就能得到好成绩。由于每节课上要给学生留出10分钟左右做《数学分层测试卡》,所以教师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使得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经过十几年的实验,特别是近几年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证明,《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取得了成功。在实验学校,实验班的学生看到自己得到的一个个一百分,更加喜欢数学学习,喜欢数学老师,喜欢学校生活,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而且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实验教师看到学生取得的进步,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成功,觉得他们的学生更加可爱了,从而激励着他们继续钻研教学,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家长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十分高兴。从此,他们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信心。
以上发生的变化,都源于教师们改变了评价的理念。许多教师十分有体会地说:《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使我们学会了从一刀切到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从我们看学生哪儿还没有掌握好到告诉学生他已经学会了什么。
总之,实验研究进行到今天,可以说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消失,变化的是我们通过应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评价,引导着教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这一差异,使得教师更加尊重和理解学生在同一节数学课的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学会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这个差异,从而体会到自己学习的进步,找到不足,不断确立新的目标,最终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一线感言
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强
□罗海亮(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中学)骆自华(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2007年,我有幸加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威研究员主持的“应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课题,并在专家们的精心指导下尝试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受益匪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数学分层测试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从一次次的成功中找到自信。第一,《数学分层测试卡》从根本上改变了评价标准“一刀切”的弊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学困生”不再因为受到批评、指责、惩罚产生自卑、恐惧心理而丧失学习的信心。第二,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节节数学课的测试,在体会“我能行——我真行——我真的很行”的过程中积“小成”为“大成”,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成功心理。第三,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起点低、有潜力待开发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更高的层次,便会产生一种破纪录的良好感觉。在这种良好感觉的持续作用下,必然会激发学生极大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应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过程中,我每天都让学生比较测试成绩,建立反思档案,分析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并在第一时间分析失误的原因,促使学生们积累经验,随时进步。同时,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尤其是“学困生”的进步,我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时刻感受爱的鼓励。而对那些优等生,我则根据测试及反馈效果,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确立更高的目标。
促使教师更新教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特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提供适应其学习的环境,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也能取得好成绩。”
在每堂课的测试中我都要求自己做到:一是尊重学生人格,课上绝不做有损学生人格的事,让学生上完一节数学课,觉得愉快,有收获。二是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课上为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练习,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课后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及反馈。三是挖掘学生的数学非智力潜能,让他们在测试的过程中找到自我、找到自尊、找到自信。同时,在教学中,我积极地探索与总结,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挖掘《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深层内涵。
两年的实践证明,合理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转化“学困生”,提升优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它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强。
■实践反思
《数学分层测试卡》让孩子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王海军(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对于学生来说,充满自信是学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只有充满自信的学生才能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分层测试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第一次在学习上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下面是两则教师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后所撰写的案例:
案例1:开学初,一个从来不主动交作业的学生第一次拿分层测试卡主动找我来判,却错了一半,他改完后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100分。“张老师,您写错了?”“没有呀,没错,你不全写对了吗?”我告诉他,这个100分是你自己努力得到的,以前你没有主动写过作业,今天你没用老师催就把作业写完了,又全都改对了,难道这还不值得表扬吗?
思考:也许有的学生永远得不了真正的100分,永远不会成为数学学习方面的优秀学生,但是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自信的快乐,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做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精神,这样的学生同样会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案例2:记得我曾经接过这样一个电话,“张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测试卡上的90分是真的吗?他以前可从来没得过。”面对家长的质疑我告诉她这是真的,谁说您儿子不能得90分了。“老师,看来我家孩子也有点戏,那我再好好管管他。”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家长的大力配合下,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相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思考:哀莫大于心死,一张小小的测试卡燃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有差异的、自律性差的孩子,我们教师不要放弃,还要得到家长的主动支持及同伴的互助,共同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建立自信。
这都是在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过程中,真真实实发生的情景。两个小小记录,两个小小的细节,却蕴涵着深刻的大思想,那就是通过学校教育不仅让学生从小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有兴趣,有习惯,有自信。这才是教育的目标。
把课堂变成师生最向往的地方
□孙瑞金(山东省宁津县保店镇明德小学)
2008年8月,我有幸到济南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威研究员主持的“应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提升明德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课题培训,回校后开始尝试着使用分层测试卡进行教学,一年来深感受益匪浅。
一、因《数学分层测试卡》而达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中的分层评价、因材施教的思想。课堂提问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适合自己层次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合作学习时,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学习,让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和“学困生”,充分发挥其优势;练习时,要求学生都从第一层做起,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被关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绩逐步提高。
二、因《数学分层测试卡》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更浓
为了能做好《数学分层测试卡》,多得几个100分,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与同学们的赞赏,孩子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思维了,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做题的速度变快了,正确率提高了,每个人都陶醉在学习数学的快乐热烈的氛围之中。
三、因《数学分层测试卡》而让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成长
“我的孩子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对此我已失去信心,孩子也失去了信心。自从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以后,特别是他拿到第一个100分后,他变了,对学习有兴趣了,回家后开始自觉看书学习了。孩子的转变,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谢谢您,老师!谢谢您,《数学分层测试卡》!”一位学生家长激动地说。
家长的反响真真切切,他们的感受其实更多的是来自学生成功的体验,自信心的建立。而学生的转变、家长的转变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越来越体会到《数学分层测试卡》使课堂变成了师生最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