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无机化学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2019-11-26 20:51:54

  摘要:在化学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解决如何把握新教材的深度这个问题。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相关化学教材进行知识点对比,并在天津市部分中学师生间进行问卷调查,而后对问卷结果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大学无机化学;相关知识

  1 问题的提出

  天津市于2006年秋季全面实施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此次课改“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1]。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许多新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教师应如何更好地使用新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改革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等等。鉴于此,本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和知识点对比,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2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化学新课改在天津市中学实施的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的配合,本研究以天津市几所中学的250名高一学生(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崇化中学、天津市杨柳青一中等)和50名一线在职高中化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对收回有效问卷239份(学生201份,教师38份)进行统计分析。所选取的学生和教师分别来自市重点校、区重点校及普通校,可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3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它们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因此确定哪些知识是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的“相关知识点”是教好新课程必修教材的一个前提,否则就会在教学中难于把握很多尺度,按照新教材的顺序讲旧教材,失去课改的意义。为了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深度,笔者对照课程标准,将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 、选修3、选修4),以及宋天佑等人编著出版的《无机化学》(上、下册)中的相关知识点,作以简单对比,见表1和表2: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化学有兴趣,喜欢上实验课,认为实验直观、形象,对化学元素知识的学习和化学概念的理解都很有帮助,如学生问卷第23、34题表明,有59.7%的学生喜欢上化学实验课,有54.2%的学生很喜欢做实验(见表3);在参与化学的探究性学习中,47.8%的学生能主动参与,但还是有很多学生(40.8%)对探究学习的参与取决于自己是否感兴趣(见表4);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喜欢这种模式,但当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时,又不能主动参与,常在别人的带动下参与或不参与。

  4.2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76.3%)参加过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了解《标准》,并有一定研究,但认为《标准》对于开展新课程的实施工作或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78.9%的教师不完全按照《标准》,某些知识点的教学要参照旧教材,学生探究在某种程度上仍属于验证性实验(见表5);教辅资料与教材对应性差,找不到合适的教辅资料符合新课程的内容标准;50%的教师认为现在每周3—4课时的化学课课时不够,课时紧,学生负担重;多数教师(86.8%)大学毕业后5—6 年基本遗忘了大学化学知识,在毕业后2年,对大学所学化学知识的遗忘度在26%—50%的居多(见表6);此外,教师在必修课的讲授时由于对选修教材不太了解,很难把握深度;对于选修教材的讲授,教师则出现了专业知识上的过时与遗忘等问题。

  5 建议与展望

  5.1对相关知识点的适当把握

  对于A类知识点的讲解要大胆适当:在教学中大胆引入一些大学化学知识不一定就是超纲,增加学生负担,适当介绍这些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对于价电子互斥理论的讲解;对B类知识点的讲解要扩展适度,而不是全讲解,尽量加深,无限拓宽,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课时紧张。

  5.2重视探究性课题的教学和学生“讨论式”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生动形象的实验教学,并希望上课时能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思考。因此,化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对于探究性课题,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在课下动手做一做,并给予指导;对于增加的讨论框图题,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讨论式”的学习方法,精心设计讨论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5.3教师应及时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调查中发现,化学教师对大学化学知识的遗忘是一个突出现象,而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中增加了一些大学化学知识,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化学教师需较从前熟悉大学化学教材,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减少知识的遗忘度,更好地把握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度。

  以上建议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研究得出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的同时希望能够对当前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化学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宋天佑,程鹏,王杏乔.无机化学[M].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宋天佑,程鹏,王杏乔.无机化学[M].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胡久华.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J].化学教学.2007(2).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 A:属于高中化学欲言辄止,在大学教材中专门学习的知识点

  [3] B:属于高中化学提到,在大学教材中还将继续深入学习的知识点

  (作者:王艳云 张欣 李颖 天津师范大学)

  来源:高中化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