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想:
(一)(1)教师指导阶段,亦可叫传递理论知识阶段。指学习任何知识前,从理性角度,教师指导学生知道被阅读材料的文体特征和阅读要领。(2)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后的任何一个阶段对任何一个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教学形态是教师走下廛台,参与活动。
(二)学生学习阶段,亦称接受信息阶段。接受两类信息,一是阅读材料特征信息,二是作者观点情感信息:自读材料→自思材料→提炼疑难问题→思考表述内容。
(三)学生工作阶段,亦称处理命题信息阶段,学生根据命题进行筛选信息→反馈信息→选择表述方式→按命题要求书面或口语表述。
(四)整体表述既指对阅读材料整体学习后的表述,也指整体学生的表述。同时还指"阅读→思考→写作"紧紧组合的整体训练。
高中语文三自两导整体阅读训练模式
铅山一中 王安中
一、概述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增强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则是文化科学素质教育与技能和智能素质教育,这与智育是一致的 (《素质教育百问百答》P52-开明出版社)。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执行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时,进行必修课程教法改革,研?quot;教育模式",形成一套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行为系统,以全面整体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增强学生的技能素质,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是必要的。《高中三自两导整体表述阅读训练模式》是以养成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工作能力为目的,使整体学生智力与能力提高的一种训练模式,它与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与技能智能素质是一致的,也与智育教育是一致的,所以,进行《高中语文三自两导整体表述训练阅读模式》研究是必要的。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第一,必须讲求方法。……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P57-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语文三自两导整体表述阅读训练模式》是以叶老的这一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设计的,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自学能力、工作能力为训练目的,给学生"终身以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发展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所以它的理论依据是科学的。
1999年元月,是执行高中新课程方案97届学生进入第四学期学习的前夕,我将《高中语文三自两导整体表述阅读训练模式》引进铅山一中高二(1)班和高二(3)班进行语文科学教学试验。时近三个月,学生反映是良好的。
二、定义、基本思想和特征
定义:
《高中语文三自两导整体表述阅读训练模式》是把教学行为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首先面对整体,导以知识;其后因材施教,解惑为主;第二阶段,学生学习,边读边思,个体获取信息;第三阶段,学生工作,处理所获信息,以养成主动学习、先思后做、善于自学、终身以之的良好习惯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基本思想:
(一)教师指导阶段(传递理论知识--不同文体不同要求)
1、知识先导。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介绍该知识特征和学习方法,0为学生自学提出可参考理性依据(或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形式视材料特征确定。这个过程的教学处于继承性学习过程,重点是指导学生按知识类别、特征分析阅读材料的方法,为寻找自己所需材料把握依据,为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积累第一手资料。
2、自学情境,个别诱导。"个别"既指每个学习阶段,亦指每个学生。在学生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中对每阶段每学生遇到的困难,以诱导的方式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扫除障碍,胜利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过程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同时更是开发学生智慧之潜能,培养个性,养成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的过程,要热忱、积极、善于启发、热心诱导学生。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打成一片,因材施教,参与活动。3、本阶段完成分析、综合、分类、归类的能力训练。
(二)学生学习阶段(接收信息)
1、自读材料。学生根据学科知识特征的分类标准,一从知识特征角度学习知识,二从观点、态度和情感角度学习做人,从两条渠道分解材料,积累知识,提高认识,增进道德素质。
2、自思材料。对分解材料进行比较周详的思考,理出思路。
3、理出学习中的疑点或对材料的怀疑点,有则有,无则无,实事求是,并做好记录。这个阶段的学习特征是静思、勤画,对各类材料作好标记。
4、本阶段完成筛选、比较、联想、求异的能力训练。
(三)学生工作阶段(处理命题信息)
1、筛选信息:将命题编序a1、a2……,根据命题从已分解材料中筛选信息,用习惯性符号√1、√2……剔出即可。
2、加工信息:按命题所需,把"√"剔出的材料按序号编排组合。如a1:√1√1√……a2:√2√2……(如阅读材料太长,可注明页码√1PX)。
3、审视学习阶段提出的两类疑点,准备发问,有则有,无则无,实事求是。这个阶段的学习特征是分组集体讨论、各自修改,对各类材料按命题所需进行分类、编排、组合 、归纳、概括。
4、本阶段完成概括、归纳、演绎的能力训练。
(四)整体表述
1、根据命题,把自己学习材料时思考的心得和处理材料信息时的整体认识理清思路,选好表述形式,组织口语或书面语进行表述,自由发言。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学生反馈,教师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正确分析判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议。同时,教师利用这个机会整体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本阶段重点是结合实际情况,着重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
2、本阶段完成概述、综述、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
(五)训练目的
训练学习自学能力、工作能力,其中把学生活动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读书问题和对现实生活问题养成先想后说,先思考后工作的习惯,象叶老所说"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特征:
本模式特征之一是"调动个别,整体提高"。这种学习模式是以学生的现实素质为起点的,所以,可以充分调动任何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整体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状态转变为主动接收知识状态。在这一状态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经验,去进行力所能力的学习,去进行分析接收,去提高自己。虽然提高的程度不同,但突出的整体性提高,突出了素质的发展。特征之二是"主体主导,共同体现"。在整个学习阶段中学生运转两个阶段,先是自我阅读→自我思考→自我置疑,再是筛选信息→自我加工→自我反馈,使学习和工作组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同时,教师主导作用分解为两个过程。"知识先导"体现教师以"传道授业"为先,"学习情境、个别诱导",体现教师"占拨""解惑"为后的教学程序。同时又进行了因材施教,改善师生关系。特征之三是以训练为主线,以"习得"为主形态,把"学得"、"习得"相结合,按学习要求分阶段完成高考必须的十三种主要能力,使脑力能力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克服了会考不会做的缺陷,训练了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体现了终身教育的作用。特征之四是"两种习惯,终身以之"。该模式先训练 "思"后训练"为"。先思后为是人类良好行为的特征,是好习惯。学生时这样,久而久之,长大了也会这样,熟能成习,个性便养成了。特征之四是依照模式教学,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素质的现实性得到发展。同时,把过去学生围着老师惭愧路转的现象颠倒过来了。该模式设计的是老师按照学生的思路转,为学生及时处理学习问题,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对学生的帮助更近了,更现实了。特征之六是把阅读→思考→写作紧紧结合。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训练了表达能力,像叶老所说,管了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的问题。
三、实验样本的选择
为了观察试验效果,我们采用分层抽样法选择下述实验样本,以第三册期末统考语文分为基础,以理科班97届高二(1)班为甲组,以理科班97届高二(3)班为乙组,每班15人共30人。其中又以5人为一小组,依次编排为组(1)、组(2)、组(3),组(1)5人,本班依序最高分,组(2)5人,本班依序中等分;组(3)5人,本班依序最底分。编排为:第一期观察记录表:
甲组(高二1班)乙组(高二3班)组(3)X11X12X13X14X15Y11Y12Y13Y14Y15上学期分数 本学期分数 甲组(高二1班)乙组(高二3班)组(2)X6X7X8X9X10Y6Y7Y8Y9Y10上学期分数 本学期分数 甲组(高二1班)乙组(高二3班)组(1)X1X2X3X4X5Y1Y2Y3Y4Y5上学期分数 本学期分数
然后将第五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第二期观察;第六册高考分作为第三期观察,并把数据分别载入上表。四、实验方法现以高中语文“小说”为例说明,其操作程序是:教师指导阶段(本阶段告诉学生小说文体特征及分析要领):(一)先导教师指导学习小说文体知识、小说鉴赏知识、小说发展史知识。以小说鉴赏为主,时间2课时。(二)学生学习阶段(本阶段是学生根据命题接收信息阶段)1、布置课题→学生自读→按小说特征分析要领,筛选信息,将阅读材料分类。①以r1、r2……加黑点画出小说中主要人物。②以“r1——”“r2——”加横线画出刻画人物的所有材料。③以“r1~ ~”“r2~ ~”加波浪线画出作者对人物的观点、情感。同时还以“~ ~”波浪线画出作者在整编文章中流露的观点情感。2、学生自思,即对上述划分出的材料进行纵向思考。①按人物在小说中不同情节的活动进行思考,判断人物的个性,人物的典型意义。②按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思考,看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③根据①、②,思考怎样提要和钩玄。3、学生自疑,即对所读材料提出疑点。这一过程的原则是“有则有,无则无,实事求是地谈。”①对阅读材料尚有的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提炼,自思不理解的焦点问题是什么。②对阅读材料本身是否有疑点,敢于怀疑,敢于发问。③对老师的知识指导是否有疑点,及时提出,及时解决。(三)学生工作阶段(本阶段是学生根据命题,处理信息阶段)1、筛选信息方法:摘录筛选、选择筛选、概述筛选、归纳筛选、概括筛选。2、加工信息方法:分类法、归类法、概括法、归纳法、比较法、联想法、求异法。3、上述方法应平时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通过筛选和加工,按命题所需,以符号标在阅读材料上:a.给命题以a1、a2……编号b.对a1所需材料以√1、√1……或a2所需材料√2、√2……标志。类推。(四)发问,也即讨论过程指学生讨论材料时学生对学生的提问,亦指学生向教师的提问,普遍性问题全班讲,个别性问题个别讲。(五)整体表述指学生对整个材料进行工作性处理后,向教师发表自我看法。也指全班同学积极争取机会人人发言,对发言要求是“看法允许不同,但人人必须自圆其说”。学生表述的方法,可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1、对内容表述的思路①对小说情节“再再画面”揭示自我感受进行表述(个体书面)。②对小说情节的“再现画面”与社会进行联系引申,举例表述。2、对作者观点、情感表述的思路①表层性加工。即各尽自己语文素质,以自己所认识的作者的观点情感进行说明性表述(有多少、说多少)。②深层性加工。即各尽自己语文素质,把作者的观点情感对自己的启示性认识,或小说反映的社会本质性认识进行分析性表述(有多少,说多少)。3、常用表述形式①语体:高一年级以口语表述为主;高二以书面表述为主,强制性要求人人每题笔答;高三允许学生以思考为主,答题以勾画标记即可。②语言形式:组织个别材料:概述式、综述式、归纳式、概括式;组织整体材料:对比式、并列式、分总式、层进式、因果式……(六)自学情境,个别诱导 学生从“自读”开始,进入主动学习语文阶段并从这时起,教师进入个别诱导予以解惑阶段。“个别”既指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的提问,又指学生的个人提问。“诱导”指教师根据理性知识和个人经验对学生提问进行启发,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引导出学生思考方向正确为止。普遍的问题可以全班说说,一般的问题针对个人说说,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让学生扬长避短,各有所得,使整个教学处在因材施教的状态中。教师要走下讲台,要面对每个个体,和学生一起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表述的思路、材料、形式诸多问题。强调多写多练,力争主观题选用回答准确,同时把“阅读→思考→写作”的整体训练紧紧合在一起。五、语文能力分册按单元训练计划第一册 课本要求: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 训练要求: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分类能力、归类能力第二册 课本要求: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质疑解难 训练要求:筛选能力、比较能力、联想能力、求异能力第三册 课本要求:诗歌鉴赏——意象、象征、虚 实、意境、声韵、格律 散文鉴赏:品味散文语言、分析艺术手法 训练要求:概述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第四册 课本要求: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小说形象、主题、描写技巧、结构 戏剧鉴赏——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戏剧语言 文学评论——把握作者欣赏文学作品观点、方法,精当评论技巧 训练要求:演绎能力、类比能力、综述能力、迁移能力第五册 课本要求:积累、梳理、融全贯通,提要钩玄 训练要求:落实积累梳理、融合贯通,提要钩玄具体方法(分单元具体训练内容略) 上述报告,已试验运转三个来月,现在只能说学生反映较好。他们认为,这样上语文课人人有事做,做得有头脑;人人有的可写;有的可说;人人看得到自己语文的进步,有着落。不像原来上语文课光老师讲,爱听不爱听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