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来临,莫被心理绊倒

2019-11-25 11:42:06

  专家:家长要尝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什么我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交流?”、“要考试了,可是我怎么老是感到压抑、烦躁?”……期末考试下月就要开考,近段时间,记者接到了不少类似的“求救”电话,那么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学生和家长该如何调整心态?我们特邀心理专家,为您拨开心灵迷雾。

  案例一

  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今年上初三的小俊对此却心急如焚。“大家都在努力冲刺,我也心有不甘。可是,一旦我在课堂上想要认真听课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奇怪想法就‘奔’过来了,怎么也控制不住。”小俊说,在自己的脑中,有时候还会有歌声传来,有时候则会莫名回忆以前发生过的事情。甚至,在家做作业时,小俊也无法全神贯注。“看着题,就会想到其他的地方去。”不光如此,小俊还经常看错、看漏、抄错、抄漏试题,“每次考试结束后,都会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错误。”

  【专家分析】

  可能是学习的习惯问题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强迫性思维;二、学习习惯不好所形成的“惯性”。强迫性思维往往由多动症所引起,多发于小学生中间。多动症是由于神经系统不成熟造成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吸引,上课多有小动作。

  根据小俊的情况,他已是一名初三学生,那么多动症的可能性并不大。接下来就要考虑学习习惯的问题了,考生在家中时,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初三的学生已处于青春期,面临的情况要更加复杂,小俊注意力不集中,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所造成,建议小俊能找相关的心理诊所进行治疗。

  案例二

  初三生不愿和父母交流

  “孩子总是说我不理解他,和他的沟通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吴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孩子正在上初三,她很是担心孩子的心理状况。

  吴女士说,自从进入初中以来,孩子每天一放学,就喜欢自己呆在房间里,和他们的沟通几乎是零,有时候,试着和孩子交谈时,他的回答却是,“你们根本不理解我”。对此,吴女士很是委屈,“其实孩子的一言一行,我们都看在眼里,怎么就不理解他了呢?”

  【专家分析】

  父母不妨改变沟通方式

  这是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了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所以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掌握这个原则,交流沟通应该能有个基调了,父母可尝试改变一下方式与之沟通交流。

  案例三

  抑郁情绪最近频繁出现

  性格一直开朗乐观的潇潇最近感到自己像是得了抑郁症,莫名其妙就感到心里烦躁、压抑,特别是近两个月来,这样的情绪频繁出现。开始只是偶尔这样,她自己能调整,哭一场就感觉好很多,但随着情绪日渐频繁而变得不会调整了,并且因为老想着这样的情绪会影响学习,反而变得更紧张。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可是最近我总是习惯性地东想西想,现在就特别害怕睡觉,怕失眠,但实际上我每晚也能睡着。”潇潇说现在距离高考时间不多了,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紧张忙碌,但她还困扰在这些事情上面,为此,她想请教专家应如何调整。

  【专家分析】

  或转移了焦虑和负面情绪

  对此,心理专家认为,困扰在这些事情上面也许是件好事,不至于真的变成抑郁症。因为,潇潇无意识转移了焦虑和负面情绪。但同时需要提醒的是,情绪没有好坏,有情绪总比没有情绪好,不要拒绝情绪而要和情绪共舞。要明白情绪是为人服务的,而人不是为情绪服务。情绪背后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