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里的曹操与杨修

2019-09-03 21:49:32

  当“曹操”和“杨修”携手出来谢幕的时候,剧场里突然响起“你走来他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的老歌。一时有些错愕,很快反应了过来——《曹操与杨修》诞生于1988年,一出精彩绝伦的心灵PK大戏却用“世界和平年”的年度歌曲来谢幕,反差大到令人哑然,这首时代感十足的曲子也为这戏更添深长意味。
  
  从那时到现在,《曹操与杨修》演了20年。尚长荣这个“铁打的曹操”从中年变成老年,“流水的杨修”已经换了四任。
  
  印象中,自从国家大剧院落成,每年上海京剧院都会在1月份来北京演一场《曹操与杨修》,只演一场,一不小心就会错过。不过,看了现场之后就能理解他们何以如此“吝啬”:这样触及灵魂的戏,对于必须将角色附体的演员来说,实在是太“伤气”了。对观众是一场盛宴,对演员则是享受与痛苦杂陈的体验吧?
  
  第一次看《曹操与杨修》是在电视上,当即惊为天人。大开大阖又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潜台词丰富火石铿锵的海量对白……从没有想到传统戏剧也可以将人性挖掘得如此之深之锐、如此的,荡气回肠痛快淋漓。
  
  两位主人公的残酷故事本有个甜蜜的开头。转折发生在曹操疑心病发作杀了孔闻岱又妄图用自己有梦中杀人的怪病来文过饰非——很像现在有人用虚假精神鉴定来逃避法律惩罚。已然悔了的曹操做足了安抚与涂抹的功课,偏偏杨修这个拗相公不配合演出:我绝不就坡下驴你休想一笔带过!
  
  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俩人从最初的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到渐生龃龉,到后来已近于灵魂的肉搏与绞杀。
  
  罗贯中笔下的杨修几类小丑,他轻浮好显多嘴多舌虚荣爆棚,罗老师就差跳出来亲自说一句“德性,死了活该”。但在这出戏里,“这一个”杨修却是如此不同。
  
  杨修最初决定“投奔”曹操的原因就不是委身权势以求“乞食”,也不单纯是为了实现自己修齐治平的事功。而是欣赏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他判定在曹氏提供的那个“平台”上可以实现他自己人生的理想。所以,他虽有对曹操知遇之恩的感念,但更将两人的遇合当成是一种知音者的投契,在他看来,俩人的关系更近于合作。虽然在权力的位阶上二人完全不能等量齐观,但他却认定自己的人格与丞相是平等的。
  
  他对曹操每一个幽微曲折的心思都洞若观火,当然也明白和这样的上级死磕到底的后果,也知道自己必将成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口中眼中的笑柄。但他还是坚持听从了自己的心,自觉完成宿命,从容赴死。那种精神上的清洁与姿态上的贵气,把一代权相的内心反衬得格外怯懦,卑微,一片荒凉。丞相虽倚仗权柄取了主簿的项上人头,然而在心灵的战场上,高下强弱完全易位,曹操曹孟德完败,杨修杨德祖完胜。
  
  这出戏里的蒋干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存在:曹操可以容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蒋干,却不能容忍“一再逼他”的杨修。以权力论,一个小小的主簿哪有力量“逼”号令天下的丞相?然而,在那个平等的精神世界里,曹操确实是被攻势凌厉的杨修“逼”到无法转圜的墙角,你叫权倾天下的领导同志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哪。
  
  自古至今,人在职场,最要紧是两点:一曰“有用”,二曰“好用”。涉世不深的时候总以为“有用”最当紧,殊不知,能为我所用时你便是人才,若不能,嗯哼,人才分分钟变劈柴。聪明绝顶又不知藏迂守拙、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装聋作哑装傻充愣装可爱装孙子的杨修缺的就是这点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悟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