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最大的障碍不是校长、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具体说,因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与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致使课堂改革难以为继,只得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来。那么,课改需要的能力是哪些呢?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若能具备七种课堂能力,课堂必将一路高效,课改也定会畅通无阻。
1.目标咀嚼能力:是学生把课堂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的一种能力,咀嚼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新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关注了教育中的每一个人,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的高度关注,在课堂教学上的表现就是要在课堂上让每一个人都实能个性化学习。要实现个性化学习,首先要实现的是学习目标的个性化。课堂上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目标是教师凭借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设计的,这绝不能就此成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要引导每一个学生对这个目标进行咀嚼。通过咀嚼,使每个学生都生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为个性化学习打下基础。
2.文本建构能力:是指课堂上学生以自己的“学力”走进文本,通过与文本、与自己对话,实现问题发现生成,进而达成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文本建构能力是课堂学习最重要的能力,是能保证学生持续发展、享用一生的能力。体现在课堂上,文本建构能力不够,难以实施有效教学;对文本的建构不充分,难以达成课堂高效。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文本建构,“学力”从何而来?这正是长期以来制约课改的瓶颈。对此,传统教学的思维是退回来,而新课程教师要迎上去!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把对学生“学力”的培养拿到课堂上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这对新课程教师是一个严峻考验。我们的实践体会是,首先提高师生对于“学力”培养的意义的认识;其次,为课堂实施设计流程与工具;第三,做一个时期的坚持与努力。一般来说,有二至三个月,学生就会逐步建立起课改需要的文本建构能力。
3.合作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要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与良好的沟通技巧,借助同伴、老师的智慧,实现积极学习的一种能力。
合作学习表现在课堂上应为师生、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等的学习交往。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首先得益于班级积极的学科学习氛围,这需要师生开放心态下的积极营造;其次得益于小组机构的科学建设,包括人员组成、座次安排、角色分工、组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建设等;第三是以多元评价为主要抓手的及时调度,这里的多元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等。一定意义上讲,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学生一生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的能力,课堂无疑是对这种能力进行培养的主渠道。
4.问题展讲能力:展讲是指有课堂上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策略、有方法的教学行为,展讲能力说到底就是一种教学能力。
从展讲在课堂上的作用讲,展讲是一个兵教兵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与群体发展的绝佳平台。若能真正实现展讲的教学作用,对于课堂高效的意义重大。因此,师生首先要真正认识到展讲之对于个人、对于集体的意义与价值。其次是理解并明晰展讲的形式与内容,就展讲形式来说分小组展讲与全班展讲,两者既各有要求,又兼具各自特点;从展讲内容来看,小组内的个人展讲应做哪些准备,全班展讲应讲哪些内容都要做明确要求,并通过训练达成这一要求。第三是通过小组管理、学科长培训、过程评价等手段,实现对展讲活动的调度与规范。第四是要明确展讲中个人及小组等的目标责任,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的人人展讲、成功展讲,进而实现精彩展讲。如此而为,展讲就不再是学生的任务,而成了一种需要,因而也就实现了从展讲到展示的培养目标。
5.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对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等与自己的认知经验进行连接,并通过连接,增强认知的深度与广度的课堂认知能力。
对于学生课堂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首先要具有极强的“连接意识”,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教材教”这条基本原则,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实现对知识迁移的渗透。比如,在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设计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一类的目标;在课堂工具设计中,要保持“知识链接”内容设计的灵动性;“问题预设”既要科学,更要有较强的驱动性;“单元训练”的设计需突出“五性”(目标性、情境性、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从而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能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动作的实施中,除了将目标咀嚼、文本建构、合作交流、问题展讲等教学环节中的知识迁移要求不折不扣的贯彻到底之外,单元结束前的课堂训练应是实现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训练的最佳平台。对此,教师的认识要到位,只有在课堂上的纸笔训练才是最有效的知识迁移方式之一;行动上留出时间与空间,并在独立、限时的条件下完成;能在小组内通过学科长当堂完成训练的反馈与评价。到此,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才会在课堂上得到训练。
6.归纳综合能力:是指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进行自主的综合性应用的能力。
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在课堂活动中进行的,既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也可以在环节结束时进行。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一定要做有针对性的设计,既要设计归纳综合的时机,更要设计归纳综合的技巧方法,还要留出归纳综合的时间,若能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将自己的归纳综合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那是最理想的呈现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必将得到提升。切忌课堂教学中忽视归纳综合行为,在教学过程或结束的时候不进行归纳与综合,使学生丧失有效学习的大好时机,如此,课堂效率必将大打折扣。
7.课堂评价能力:是指学生对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进行自评、他评的能力。
新课程下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实现高效学习,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一种自评价与他评价。自评价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能做到自我评判,评判的过程就是一个回顾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越是严肃,就越能带来学习上的效度,在课堂上自评价无疑是激发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方法。他评价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同伴的学习,并在教师的要求下作出积极的评价。同伴往往比自己更能了解自己,比老师更能准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若能在课堂上实现真实的他评价,对于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都是一种催化剂。学生的这种课堂评价能力是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孜孜不倦的去教育,去引领,去培养,去管理,去督促,去评价。
事实上,实现课堂高效学习,需要的能力肯定不止以上七种,这不过是竞业园学校当下的课堂实践中的初步认知,写下来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