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示课题
引入背景:借助多媒体能够滚动播放画面的功能,在大屏幕上依次展示:腾空而起的热气球、深海探秘的机器人潜艇、乘风破浪的海洋科考船、漂浮在大海上的房屋、悬浮在空中的飞艇宾馆,与此同时播放一首欢快、优美的歌曲,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增强感染力,展示学科魅力。
(点评:靓丽的图片、优美的音乐旋律紧扣主题思想,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物理学科的与时俱进和未来科技的发展,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这里没有语言,胜过语言,一切都在不言中。)
引入导语: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我们与新课程已经走过八年的风风雨雨,对每天陪伴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新教材的认识已经从陌生走向熟悉。近几天,我结合教材、课程标准、学生、课堂、中考这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第八章《浮力与压强》的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下面就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浮力与压强》一章的的认识和理解。
(屏幕出示解说主题、内容提要、解说流程。)
(点评:引言亲切温馨,不落俗套。短短几句话,既说明了解说教材准备阶段的思路和方法,又说明了解说的主题、提纲和流程,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渡船”:首先,让我们看看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课标要求(屏幕出示:一、课标要求)
《标准》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陈述,主要采用两类方式: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所谓结果性目标是指:
明确表达了学习结果是什么的一类目标,具有可测量、可评价的特点,主要应用于描述“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所谓体验性目标是指:
相比结果更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体验的一类教学目标。具有难于测量和评价的特点,主要应用于描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
(说明:利用动态的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依次说明两类陈述“内容标准”方式的含义、特点及所描述的对象,以增强解说效果。略)
本章的结果性目标中分为三个水平层次:了解、认识和理解。
需要了解的知识有: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办法;测量大气压的方法;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简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需要认识的知识只有一个——浮力。
需要理解的知识有:用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章的体验性目标中只有一个水平层次——经历。
需要经历的有:探究压强的概念;探究浮力;探究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说明:对压强、浮力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目标要求既有结果性的又有体验性的,反映了这些知识点的多重纬度要求,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强调的是,课程标准对整个初中学段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应贯彻于每一个章节的教学之中。
(说明: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标要求“知识树”。略)
(点评:对课标要求的解读另劈蹊径,别开生面。在分门别类的最后,画龙点睛,揭示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之间的联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入木三分。)
“渡船”:接下来我要解说的是“教材分析”。
三、教材分析(屏幕出示:二、教材分析)
首先让我们看看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
“压强与浮力”在“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位于“运动和力”章节之后,前者是后者知识的生长点,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深化和综合应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学习和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乃至高中阶段的学习(比如物体的受力分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屏幕出示:位置、位于、生长点、延续、深化、综合、应用、兴趣、能力、后续、乃至、举足轻重等关键词及逻辑关系示意图。略)
2.编写的体例
所谓教材的编写体例即教材各篇、章、节的组成。
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体例以篇为单位,篇下面分章,章下面分节。为了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知识内容,在一节教材中涉及到多个知识内容的,一般都列出了知识点标题,以便突出学习重点。每节大多编排了 “观察与思考”、 “实验探究”、 “想想议议”、“你知道吗?”等教学指导语,起到了定向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师生配合,进行教学活动。(屏幕出示:篇、章、节、标题、指导语及逻辑关系示意图。略)
3.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突出探究学习方式。
从各类指导语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其实质是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尤其是本章每一节几乎都安排了“实验与探究”,突出了探究学习的方式。(出示有代表性的指导语和对应的图片)
(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
本章每一节的开始都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同上)
(3)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例如,船闸、打捞沉船技术、水翼船等等,使学生体会物理有趣好学,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志趣。(说明:借助图片支撑解说。略)
4.编者的意图
(1)每一节都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目的是使学生增加亲切感和兴趣,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认识到物理学的巨大力量。
(2)教材中的指导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建立和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强调了“做”科学的思想,突出了学习方法的培养。
(3)每一节几乎都安排了“实验探究”,目的是通过这些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说明:动态出示其中的关键词语。)
5.知识的体系
(1)体系与逻辑。本章是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包括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浮力的知识。这五个部分密切相关,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知识的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因此,处理好压强的教学是搞好本章教学的关键。(屏幕出示上述五个部分的逻辑关系示意图)
为了增大可视性,在这里分别展示固体压强知识树、流体压强知识树、浮力知识树。由此可一览本章知识的结构及其应用。(屏幕出示)
(2)重点与考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的规律、连通器的原理、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既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也是中招密切联系实际的高频考点。(屏幕出示)
(3)能力的培养。本章的“观察与思考”活动8个;“实验探究”活动5个;完全探究的1个。认真体会、领悟编者的意图,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屏幕出示能力体系示意图)
(4)方法与能力。在本章的探究活动中,渗透着观察法、比较法、抽象法、实验法、类比法、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数学归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屏幕出示有代表性的案例图片)
(5)共同的难点。这一章的知识与前面学过的力的概念、力的测量、二力平衡以及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等知识密切相关,因此这一章的知识综合性极强,难度比以前各章都要大。学生将要具体面对的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难点一:概念抽象,感性认识少。(屏幕出示)
教材中的压强概念、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的作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都属于此类难点。
难点二:概念“相通”,容易混淆。(屏幕出示)
比如教材中的压力和重力、压力和压强、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大气压和封闭气体压强、漂浮、悬浮和沉底、浮力和升力等的区分。
(说明: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难点及其成因,我将在后面一一介绍)
“渡船”:再接下来我要解说的是第个三方面:学情分析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