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化学实验表现出新意

2019-08-26 18:01:0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学好化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了良好的化学环境,但是在现在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化学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相当一部分教师很少做实验怕麻烦、怕中毒、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只作为验证理论、应付考试、应付教研员听课的工具,结果实验教学成为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很多教师和学生重结果、轻过程,为了得到期望的实验结果,甚至修改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那么,我们化学教师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实验做出新意,加快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呢?
  
  1、让师生转换角色变传统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必须做的,如果学生只是作为观众欣赏教师的“独角戏”表演,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去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印象就不会深刻,甚至往往会对实验现象产生怀疑。我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学生提醒了我,学生说:“您再将桌上做实验就像玩魔术,看着时有时就觉得是假的。”还有的说:“老师,我们在下面看不清楚。”试想,如果学生潜意识中认为实验是假的或者看不清楚,他们又怎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实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自此以后,我上课做演示实验时,除了有危险性的外都让部分学生演示完成,必要时给与指导,尽管只有几个学生在做实验,但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是自己的同学在亲自做实验,所以实验现象和结果更令同学们信服,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的独立演示使其对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思考,甚至提出更好的演示方案,进而进入研究的流程。例如,我在演示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将收集在气球中的乙烯气体通入溶液中,事先还要在气球口上接上一段细玻璃管,并且必须塞住玻璃管,很麻烦;下课后,有的学生就提出:用集气瓶收集乙烯,再向瓶内滴入少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操作间大而且效果很好。结果我试做了一下,效果真得很好。
  
  2、优生与后进生进行合理分工,全员参与
  
  通过分组把优生与后进生分在一组(我校近来实行“小组合作式学习”),我本以为这是个合理的搭配,但我后来发现,在组仍然是优生唱主角,后进生常配角,有时甚至是观众,对于后进生来说,这样的参与仍然是假性参与。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我把组内的角色进行明确分工:想让后进生操作,优生记录,并要求边操作边讲解,然后互换角色。例如做“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实验时,事先让学生预习好,让学生按自己的角色分别操作,能真正起到“互补合作”,共同提高的作用。而且,我还发现有的后进生操作能力比优生还强,我就给与鼓励,这样互补性就更强。
  
  3、增加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欲望
  
  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可以把过氧化钠放在棉花上,让学生用细玻璃管对着药品吹,观察棉花是否着火,进而有的学生会提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也参与反应”的问题。这样的情景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可以设计,但至少向着这一方向努力。
  
  我校是农村高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我在学校艺术节期间启动了一系列趣味化学实验比赛活动,有鸡蛋雕刻(用盐酸)、木器的刻花(用浓硫酸),还进行了化学实验小魔术的创新征集和表演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热情高涨,既新奇又刺激,增加了“实用化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唤起对知识的渴望,进一步展示了化学学科学习实质的真面目。
  
  4、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让学生体会生活即实验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仪器和药品,学生身边的物品、平时用的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也是重要的校本课程资源。教师不能怕麻烦图省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像朱正元教授倡导的那样,“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如矿泉水瓶,可以做金属钠与水反应,也可做喷泉实验;青霉素小玻璃瓶、喝奶的吸管、针、果冻塑料瓶等可以做电解水实验;……这些好的“土仪器、土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能揭示反应本质,加深化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且在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
  
  可是课堂时间有限,而体验和探究无限,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药品和厨房用品做实验,如利用碘化钾和碘盐、白醋检验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用番茄做原电池实验。这样,学生实验的体验得到了加强,实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实验的兴趣发生质的飞跃,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迅速得到提升。
  
  5、设计开放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是学生自主选择仪器、药品,可设计不同的方案解决同一问题,或同样的仪器药品解决不同问题。如,有的平时化学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却设计出了很多的方法,笔者及时加以鼓励,这些同学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尝到了成功思考的快乐,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见探究实验这种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再加上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方法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的结论可能百花齐放,又由于这些方案源于学生,相互之间更容易交流与沟通,同时引发学生相互竞争,每个同学都争着设计更多更好的实验方案。这样通过实验成果的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而产生兴奋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内部动机。同学的启示和点拨相互开阔了思路,启迪了思维,通过交流,每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对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有了本质上的理解,实验能力从本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获得终身受用的基本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6、设计对比性实验,强化学生认识
  
  设计对比性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如做硫酸亚铁与硝酸反应实验时,可设置对比实验:一个是不加还原铁粉的溶液,另一个是加了还原铁粉的溶液,实验时会发现,前者溶液是浅黄色,没什么明显现象,后者由浅绿色变成黄色。这就大大刺激了学生思考现象差别的原因,从而引出如何保存溶液的问题。
  
  7、采用放大改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化学现象更清楚
  
  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现象是否清楚。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的演示,要求仪器的尺寸应尽可能做得大一些,原则上能采用大型仪器演示的绝不换用小的。而一些实验现象所能显示的变化本来就很微小,为了使演示实验现象清楚,就有必要采用各种机械放大、光放大等间接显示的方法。在演示钠与水反应等现象时,一般都只能在讲桌上进行。为了能让学生看得清楚,常常把这些实验用投影仪投射在屏幕上。
  
  8、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化学现象
  
  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溶于一体,代替了抽象、枯燥的化学课本,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稀有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反应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达到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实验场景,进而将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如锂和水、铷和水、铯和水的反应,由于药品价格昂贵,一般的学校不可能做实验,如果教师自己从网上找到相应的视频资料就再好不过了。我从网上搜索到了上述与水反应的视频,而且是两套,一套是单个的反应,另一套是连续的反应,反应情景令人震撼,把浴缸都炸碎了。我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将上视频述资料显示在学生眼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如果网上没有现成的视频,也可以考虑使用有关设备自己拍摄实验过程,例如用手机、摄像机等。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生动有趣的实验更有利于把“外在”的信息,即化学课题以实验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几乎人人都会动手动脑去设法完成这些有趣的学习和实验,真正追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新、寓教于创造。任何事情,干过总比看过记得牢,理解得清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更有可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也许课后学生们还会有兴趣设计出更多的新内容新项目,去验证、去试验,大胆地去完成他们自己的想法,在实验中获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