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在宋元明时期,“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不但管人的肉体,还要管人的灵魂,连动一动念头都是不符合礼教的。但越压抑,就越能体现中国女子的勇毅,在文学作品中,集中表现在《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身上。二人勇敢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杜丽娘更是以生命为代价来追求自己的爱情,一改之前文学作品中被抛弃被蹂躏的女性形象。本文试从这种自我个性意识的觉醒到拼死一搏两方面来浅析杜丽娘的形象及她对后世影响。
自我个性意识的觉醒。《牡丹亭》中,作者巧借《关雎》唤醒杜丽娘的沉睡的情感。她深感深闺的寂寞和青春的忧郁,于是到花园中散心,大自然“春色如许”,进一步激起她情感的波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她深叹春光如此美丽竟无人理会,而自己绚烂的青春也在这闺中消逝。自然之景催发了她要珍惜青春的感慨。为此,杜丽娘开始挣脱礼教束缚,为理想的爱情寻梦伤逝。敢为“至情”的幸福生活死而复活;敢为“无媒自合”的爱情奔走呼告,据理力争。这是自我个性意识向封建礼教的宣战。杜丽娘的追求是自我个性意识的觉醒,洋溢着叛逆者的勇气。这种觉醒,我们在后来《家》中鸣凤身上见过,在《红楼梦》中晴雯身上见过。
自我个性意识的拼搏。在丽娘超越生死的“至情”体现了其叛逆性与斗争性的果敢与坚决。就是在其死后也仍没有放弃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而且在死后表现得更为彻底。她的死并不是爱情的终结,而是她理想爱情的升华。我们试着来比较一下《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二人都是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理想爱情的文学叛逆形象。不同的是,崔莺莺处在儒家思想松动的时代,她的叛逆主要是针对家庭阻扰和封建“门当户对”的观念。而杜丽娘则身处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她的叛逆更难能可贵。她们二人在反抗的过程中,都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然而崔莺莺通过张生获取功名反而获得缓和,可杜丽娘呢?唯有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从这个意义上看杜丽娘的叛逆更震撼人心,因为她已带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在封建礼教膨胀强化的时代,她的叛逆思想带有崭新的色彩,她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敢于追求一个真正的“人”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林黛玉形象的塑造,也深受其影响,但杜丽娘的追求和叛逆是不是比黛玉更彻底更纯净,也更让人喜爱呢?
杜丽娘这种死了都要爱的追求,让人心痛,也令人敬重。(来源: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