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系统化的思路方法训练,如化学实验复习
学生困难分析:缺少思路,具体表现在从原理到装置、试剂、现象、结论等系统分析思路,实验任务不同,选择原理及实验中关注的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如:用于物质制备的反应和用于物质检验的反应的差异;定性实验任务与定量实验任务关注点的差异。复习建议:要体现实验思路和方法;走进实验室,加强亲身体验; “ 见缝插针 ” ,长期训练。
二,处理好分散与集中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内容不仅需要集中复习,还需要提前渗透和后续“保温”。化学实验,特别是实验探究(解决综合实验问题能力)需要长期训练与培养,在元素化合物复习后复习“实验专题——物质的制备”。以上的处理方式都是较好地体现了分散与集中的关系。
三,关注层次性(关注学生的层次以及知识的层次)
学科知识按从属关系划分为不同层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抓主干、抓能掌握的内容。注意循序渐进。老师们关注层次性的思考依据是知识的功能价值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四,关注学生学习的障碍点,抓住学科本体,重点突破
分析学生表观障碍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分析造成学生障碍的原因是什么?从学科本体看,该如何解决相应的难题?反思:自己是何时、如何突破障碍的?
五,关注知识结构,提供方法实现建构
基于知识间的关系梳理知识结构,关注知识间的关系——节点、层级、联系。关注方法,例如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要求相对低)。
六,进行审题解题策略指导——特别是审题策略
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系统化思路方法。
七,复习课教学要避免两个极端:
( 1 )去情境的复习。这种复习课的设计不考虑教学情景的选用,也不考虑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只一味注重知识条理。
( 2 )去内容线索的复习。过于强调知识的应用情境,缺少整体规划,忽略内容的组织结构。
八,只有实行单元整体教学,才能兼顾三维目标,兼顾多样化教学和时间的关系
王磊:以元素为核心的物质家族,用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这两个角度就可以将某元素的物质家族勾勒出一个系统。要有主次的观点,比如说钠及其化合物,金属单质钠肯定是主要要求,过氧化钠的性质就要稍微次一点。碳酸钠、碳酸氢钠还是基本要求,但是碳酸盐、碳酸氢盐就不能处理成同等的地位。再如铁及其化合物,铁单质的性质初中已经学过,所以不是重点,而铁盐是氧化性、还原性非常集中的物质,又是化学 1 中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所以肯定要浓墨重彩,但是氧化铁,甚至是氢氧化铁的性质就不能同等对待,还有就是氢氧化亚铁制备的细节、方法,最多只能将其作为考察 Fe2+ 性质的情景。
一是要抓核心;二要抓方法,不要局限于某条性质、某个方程式,而是抓研究物质性质的思想和方法;三要注意考虑整体规划。有些方法也是很好的,例如建立疑难问题册、老师设计一些学案等等。但是我认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解决课时矛盾的最根本途径。因为有些内容更适合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素材,有些内容可能更适合做双基的教学素材,而有的内容则更适合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是必须要有所区别。所以只有实行单元整体教学,才能兼顾三维目标。
一些老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很容易局限在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上,甚至搬用旧的教学经验,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新课程讲电解质其实不是为了讲电解质而讲电解质,而是为了讲电离,因为电离是电解质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先建立电解质概念,真正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能够电离出离子的,最终落到原来认识的酸碱盐都是这样的物质。至于非电解质纯粹就是辅助概念。第二课时则有一个认识上的转成,原来看物质看不到电离,也看不到电离后的结果,现在再看物质,能看到电离及电离结果,进而产生新的问题,引出离子反应。
王磊:好的课堂教学是有多条线索构成的,不是单一维度和线索的。比如说,教学是靠问题驱动的,整个的教学就是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的。另外一个,解决问题是要有证据的,好的教学一定有好的证据系统。所以知识的逻辑和线索实际上是隐在后面的,外显出来的就是问题、活动、情景、证据。归纳起来,一节好课应该要有明确的知识逻辑线索,有清晰的学生认识发展脉络。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设计这样几条线索:知识线、学生的认识发展线、问题线、情景素材线、证据线。同时也要用这个要求看教材,因为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
王磊:我曾经看过这样一节课,它很巧妙的通过探究活动的系列设计,不仅把铝与酸、碱的反应、氧化铝与酸、碱的反应以及氢氧化铝与酸、碱的反应整合到了一节课,而且丝毫没有减弱它的探究线。它设计了三个梯度非常自然而连贯的探究环节,将三个物质与酸、碱的反应串起来。首先从生活问题引入,铝制品为什么不能盛放酸、碱?学生通过假设、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把铝和酸、碱的反应的知识落地。其次老师敏锐的抓住了实验中生成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打磨的开始没有气泡后来又有了呢?又形成了新的假设,引出下一轮实验。然后老师采用类比的策略:氧化铝是怎么来的?氢氧化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提供两种碱让学生制氢氧化铝,发现有的小组做成了,而有的小组没有现象,这是为什么?于是又形成假设,实验验证。
学生记不住化学方程式,无外乎这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不愿意记;二是老师的工作不到位。老师首先要给学生一种方法,以便学生记忆。如二氧化硅作为酸性氧化物应该能与水发生反应,但是这个反应基本不发生,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硅作为原子晶体难溶于水。
(王磊,支瑶)
来源:董新伟化学教学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