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容貌姣好,性格静婉,一生命途多舛;她累世显贵,文采卓然,却因夫婿杨广留下种种不公骂名。
萧氏,隋炀帝皇后。正史记载,萧后深得诸君敬重,而在野史中,这位传奇女子却背负侍寝数位帝王的“淫名”。历史长河,浩瀚云烟,后人的评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传奇萧后究竟何人?品性如何?随着她与杨广合葬之所在扬州出现,关于她的身世、际遇,也成为众人关注焦点。
萧后是谁?
西梁公主萧美娘
在评书《隋唐演义》中,萧后的称谓正如江南的柔美一般充满诗意——萧美娘。
隋书》36卷,记载了萧后身世: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出生皇族,却因江南有风俗云二月出生者不吉,自幼由养父萧岌收养,不久辗转舅父张轲府寄人篱下,亲身劳作。可惜的是,查遍《北史》、《后妃传》等史籍,萧后的字是什么,均无记载,即便随意编造的野史,在萧后的名字上也没有做文章。“历史文献中萧后的文字记载甚少,其姓名、出生年代等信息皆无确切显示,这或许与她幼年‘贫民’境地有关。”市研究员顾风表示,《北史》中关于萧后生于天保五年(567)的记载,实际是由其养父萧岌猝年推论而来。
怎嫁杨广?
化凶为吉晋身王妃
开皇元年(581),杨广被隋文帝立为晋王,这时,杨坚开始为儿子的婚姻上心了。萧后成为晋王之妻,其中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当年,可供杨广选妃的公主有5个选项:北魏元家、南齐刘家、南陈陈家、梁朝崔家、梁朝萧家。出于的原因,最终萧家被锁定。对已日薄西山的西梁而言,面对突然结交皇家的重大机遇自是紧张万分。消息传来,西梁王族上下将族内公主名册找全呈给隋朝派出的提亲重臣。不过萧后因一出生就被送出宫寄养到母亲张妃的娘家,加上其时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人命中不吉,她并不在名册之内。
世事难料,偏偏杨广命合二月出生的女子,萧后这一几被遗忘的公主才又被想起,顺利晋身王妃。
宠信何来?
文采卓然与杨广投契
年少时的杨广,完全可以称之为文学青年,《隋书·帝纪·炀帝》记载“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年青时打下的学习底子,使得杨广留存至今的诗作、文章被后代公认文采不凡。
萧后嫁给杨广后,夫妇二人情投意合,个中原因,与萧后的卓然文采有着极大关联。西梁是南朝时齐、梁的延续,虽然国土狭小,先后成为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但西梁由于承续南梁的文化而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
在南朝传统文学方面,没有任何皇家贵族或百姓可与萧家比肩。齐开国君主高帝萧道成是著名的书法家。梁武帝萧衍文名天下,有不少诗赋文章传世。萧衍长子萧统的名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人人仰望,萧统第三子萧詧、孙子萧岿皆以文著名。这样的家族文化熏染下,萧后擅文学,特别精于周易的研究,会占卜,这就为她和杨广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萧后从王妃一直成为皇后,杨广对她恩宠相敬,萧后成为杨广日后众叛亲离之时伴随左右的最后一人。
其功何在?
贤良隐忍助夫夺嫡
隋文帝废太子而新立杨广,但杨广最终即帝,萧后功不可没。《隋书》记载:“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诏曰:‘朕祗承丕绪,在昔,爰建长秋,用承飨荐。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
由此不难看出,萧后的聪颖柔顺不仅得到了隋文帝和强势的独孤皇后的认可,更得到了杨广无比深厚的宠敬。在深宫,一个女人能够摆平身为皇帝皇后的公婆,能够躲过太子帮的明谋暗算,能够始终帮杨广赚取皇帝眼前的印象分,萧后的贤良隐忍可见一斑。
聪慧何至?
对失德委婉劝诫
杨广称帝后,大兴土木、广罗美色、滥征民力、穷奢极欲,对其失德,萧后心知不可,却因惧怕不敢直言,遂作《述志赋》委婉劝诫。其词曰:“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原立志于恭俭,私自兢于诫盈,孰有念于知,苟无希于滥名……”如果此时杨广还能保持文学青年的原色,这首笔调柔婉、文字优美、寓意深刻的文章可能会令他深省,然而此时的杨广自我感觉太好,萧后的旁敲侧击无济于事。
大业十四年(618),宇文化及等人密谋兵变,宫人禀告萧后,萧后令其上奏,炀帝闻奏大怒,竟把上奏的宫人斩首,以后宫人再向皇后禀及兵变消息,萧后叹道:“天下事一朝至此,业已无可挽救,奏报了,只有增加烦恼而已。”此后,再无人提起,直至隋王朝颠覆灭亡。
中伤何来?
“一女侍多帝”荒谬之极
后朝的野史中,萧后竟然背上了“一女侍五帝”(甚至六帝、七帝)的流言,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根据文献,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萧后被掳至身边随大军北上,直到被唐太宗迎回长安,她经历了窦建德接驾,在两位突厥可汗治下居住十余年的经历。而这成为后世野史撰写者笔下充满臆想的绝佳题材。
“野史称萧后‘一女侍多帝’荒谬之极,完全忽略了古人对皇室的尊崇,纯属恶意中伤。”顾风表示,由于隋炀帝曾被明清小说严重“妖魔化”,跟着带灾的萧后也被称为红颜祸水,这种说法与历史不符。他介绍,窦建德破聊城擒宇文化及后,以素服哀哭炀帝,拜见萧后,斩杀逆党。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王朝,封萧皇后八弟萧瑀为内史省内史令。
唐武德二年(619),嫁入突厥的隋义成公主听闻萧后等隋朝残存宗室在窦建德处,突厥处罗可汗便派人将萧后一行接至突厥,亦受到礼遇,寄居大漠长达10年。贞观四年(630),唐朝打败突厥,唐太宗将萧后恭恭敬敬迎回长安,予以厚待。“唐太宗此时30岁出头,萧后是他的丈母,其时已经60多岁,说两人有瓜葛是不是荒唐?稍有常识的人自有判断。”顾风说。
愍谥何意?
系唐太宗为形象加分
贞观二十二年(648),萧后在长安皇宫中原度过了18年稳定生活后病故。《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唐太宗下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
在汉字中,“愍”有怜悯、哀怜之意,可见唐太宗对这位曲折跌宕的传奇女子的态度。
事实上,刚刚公布的萧后墓也印证了史料:其造墓讲究,偌大的凤冠仔细归置遗骸边侧,精巧的琉璃装饰散布冠顶,墓中还出土了200余件随葬品,包括成套的编钟16件、编磬20件,国内罕见。
那么,这位大势已去的前朝皇后何以受此礼葬,并封谥号愍与夫君隋炀帝合葬?从角度考量,唐高祖李渊系隋旧臣,隋炀帝曾提携其为太原留守,君臣之义在前;隋炀帝与萧后之女是李世民宠妃,翁婿之情在后,将二人礼葬可谓情理之中,为“仁君”形象加分。
扬州学者韦明铧感叹,萧后经历夺嫡、亡国、丧夫等坎坷,仍能在战乱中获得生机,辗转流离未曾放弃,最终荣归中原,得享高寿,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