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更需要“异构”什么

2019-12-01 16:36:44

近几年来,“同课异构”这一教学新思潮和教学模式可谓被炒得风生水起。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效仿,纷纷同课异构。对这一教育现象,笔者也曾给予很多关注。尤其是近日,笔者亲自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的献课活动,听了专家和教师们的发言之后,对同课异构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笔者认为,同课异构并非浮在表面的形式而已,而是一种交错纵横比照和反思活动。
  
  就概念而言,同课异构一般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这一主题,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人们通常认为,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围绕目标,“异构”教学资源,把握重点,“异构”教学环节,突破难点,“异构”教学活动,凸显个性,“异构”教学语言等。而笔者认为,这些异构都是属于观课着把参加同课异构的教师的教学进行对比,或者成为PK,比较出孰高孰低。另外就是把自己与献课者比较,如果献课着没有出众的表现,则产生也不过尔尔的无视情绪;如果献课者很出众,自然会心服口服,但也容易产生“我无法企及”的畏难情绪。当然,更多的同课异构活动,会让授课着和参观者从中受益无穷。
  
  这些都是人们对于同课异构价值的某些认识。而笔者认为,同课异构并不拘泥于形式,时时,出处都可以同课异构。因此,同课异构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内化的反思活动。
  
  首先,可以自身比照异构。对于一个教书多年的教师,可以问一下自己,面对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教不同的次数,不同层次的班级,你同课异构了吗?是不是总是用那一套老得掉牙的方法来教学?学生学的情况怎么样?是否尝试过用其他的方法教学?
  
  其次,可以从每一次的听课学习异构。每一次的听课活动,都是一次异构活动。看到授课者精心准备的一堂堂异彩纷呈的课,也可以与自己比照,不必妄自尊大,更不必妄自菲薄,带着一种谦虚的心态,总会得到更多的精彩。授课者某一个环节设计的巧妙,某一句话的启迪,某一次点评的机智,甚至某一次失败,都可以成为你异构的基点。
  
  第三,可以从学习的主体的角度异构。学习的主体即是学生。不管你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你都可以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精神面貌,从而也可以与你自己的学生比照,学生身上反映出你教学的得与失。本次在綦江古南中学上课,最震撼笔者的就应该是学生了。七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在有很多老师观摩的课堂上,落落大方的举止,发言时的侃侃而谈,回答问题时的从容气度,对老师提问后的轻轻道谢,这些都不止一次地扣动我的心弦。我自认为我的大语文观已经渗透到我的学生身上,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已经彰显了语文的气质,但与古南中学的学生比较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语文教师,还任重而道远啊。
  
  通过这样一次一次的异构,我们发现的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的问题,更是教育的问题!(来源:诗舞禅音de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