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否恰如其分地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一堂教学课的成功与否。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物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堂成功的生物课堂教学课,可由设疑、引导、定位、反馈、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设疑是诸个环节中的第一环,成功的创设疑问和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一、问题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
教师在提问时务必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来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先向“最近发展区”再向“已知区”转化。自始至终都应围绕教学中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漫无目的频繁提问不仅淡化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
比如,新课标人教版“DNA分子的结构”的课堂提问案例:
师: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这种共识是在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之前还是之后才有的?
生:脱氧核苷酸,它是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这样的共识在1950年前后就有了。
师: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几种呢?DNA的每一条链是,如何组成的?
生:……
师:DNA分子是这样的脱氧核苷酸链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吗?
生:不可以。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是由两条链构成的,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师:那么这两条链式是如何构成的呢?
生:……
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系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会环顾全班,认真观察学生的一些非语言的暗示: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面带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听到问题后低头不语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对这一问题没有把握。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会积极寻找这些表现。选择提问的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所提的问题要有层递性
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有些知识学生甚感抽象,很难理解。教师应善于创设条理清晰、合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层递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如,我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教学时就提出了一系列“层递式”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细胞内的DNA主要分布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在哪里?
(使学生回答后发现两者不在细胞内的同一个部位)
2.在DNA和蛋白质之间,谁充当了传递遗传信息的媒介?(引出RNA)
3.RNA为什么适合做信使?(学习RNA的结构,找出依据)
4.DNA又是如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的?(学习转录过程)
通过以上问题串,将问题步步深入,营造出一种探究、推理和发现的科学研究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拓展了思维。
四、提问要给学生展现思维过程的机会和及时给予评价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教师提问后切忌马上让学生起来回答,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例如,对于“基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回答的,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可以短点,而“基因是如何表达的?”这样复杂点的问题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也要多点,学生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回答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相应的总结,要善于运用提示与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参考文献:
[1]金传宝。美国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7(02):54-57.
[2]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05.
[3]韩建恒。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J]。新视角,2008(07)。
来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