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谁动了谁的奶酪?

2019-12-05 21:12:34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就好比是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怎一个“乱”字了得。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到国内A股市场不断的剧烈震荡,再到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紧张说,以及一大批中小企业(行情股吧)掀起的一轮“倒闭潮”,无不让阴霾围绕在中国市场的上空,“救市”二字不绝于耳。
  
  到底该救,还是不该救?此话题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激辩,在危机下,到底应该由市场来自我调整,还是应该由政府出面来充当“救世主”?
  

  困境又见困境
  
  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酝酿已久的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终于全面爆发了,随着危机效应的不断蔓延,我国经济并没有能够独善其身,反而受到了很大冲击。
  
  但通过分析来看,早在此前的2007年,有关于股市和楼市的泡沫论,就已经弥漫在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此预言到了2008年真的一一成为现实,股市持续了长达一整年的暴跌,由2007年10月上证综指最高点6124点,一路下探至当前的2000点附近,楼市同样以低迷的态势走过了过去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两市泡沫破灭之时次贷危机还没有波及中国,可见两市双跌是有其内生因素的。
  
  在当时,“救市”的呼声不绝于耳,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在耳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应该由市场去自我调整,而不应该是政府出面出台行政手段来干预。
  
  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的股市和房市不是因为政府“救市”不够,而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才出现股市、房市被经常变化的政策所绑架的局面。
  
  再回过头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广东和浙江一带的中小企业纷纷关门,掀起了一轮中小企业“倒闭潮”。
  
  对此,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困难就是商业环境不够健康。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商业环境呢?如果要列举一些关键词的话,大家很容易想到“自由进入”、“平等竞争”、“金融成熟”和“法制健全”。对照一下现状可以发现,这几个方面在中国都有不小的距离。
  
  这些年来,尽管民营经济整体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其生存环境依然严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门槛高,二是企业融资难,三是在权益方面有效保障的法律还不是很健全等。因此,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民企尚有一息生存,一旦经济形势不好,受伤最严重的总是民营中小企业。此轮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实际的见证,很多中小企业就是因为融资难而濒于破产倒闭。
  

  政府救市还是自由调整
  
  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股市、楼市以及我国的中小企业,一旦出了问题,人们不自觉地就会想到要政府“救市”,通过求助于政府来化解危机,而通常,政府也认为自己责无旁贷。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以及增加信贷等办法试图把经济从萧条当中挽救出来。政府的“救市”愿望能不能实现呢?对此,经济学家张维迎(博客)日前撰文指出:“我抱怀疑态度”。张维迎分析说,1929年危机为什么拖了那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危机开始后政府干预太多了。现在有人讲是1933年的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其实没有多少新政,的政策在他的前任胡佛手里都早已开始实施了。现有的大量证据证明,美国政府加大公共工程投资、提高关税、限制工资的调整,都是在上任之前进行的,所以导致了失败。
  
  根据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研究,正是政府的救市措施延缓了市场的自身调整,使萧条持续了更长时间。1990年后日本政府救市政策的失败也说明了这一点,零利率政策和大量的公共投资并没有把日本从萧条中解救出来。
  

  那么,依靠政府救市能不能成功呢?张维迎的观点是,可能会有短期效果。但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市场自身的调整,政府救市的结果可能会反而延缓市场的调整。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李义平认为,就当前的经济形势而言,政府可以发挥其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刺激过度和反应过度,如果政策干预过度反而会衍生出更多深层次的难题。“其实,出现危机说明经济本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危机本身也是一种强制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强制性的调节机制,迫使企业产业机构提升,迫使挤掉泡沫等,如果没有一次次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调节,成熟市场的国家经济也不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
  
  对此,李义平举了一个例子。他告诉记者说,美国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只有让市场自己调节才是可取的,任何人为的刺激带来的经济复苏,都会让那些在萧条中未能完成调整的剩余问题更加严重,从中又会产生出新的问题,再造成另一次更严重的商业危机。
  
  “所以,政府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如果发挥得过度,就会把很多问题给掩盖掉了。”李义平说。以美国为例,美国这次危机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该泡沫破灭以后,美国经济进入了衰退期,但衰退的时间很短,因为美联储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房地产市场,这一举动虽然很快启动了经济的复苏,但留下很大的隐患,最终引发了这场次贷危机。
  
  而关于挽救破产企业的言论,张维迎认为,政府对破产企业的拯救不仅扭曲了市场的惩罚机制,延缓了结构调整,而且常常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因为政府只解决大问题不解决小问题。政府的拯救措施也降低了企业界自救的积极性,导致更多的投资失误和更多的坏账。政府投入的资金越多,资金越短缺——这正是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

  
  市场有无自我调节的能力?
  
  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人对自由市场提出了质疑,认为“市场失灵”了。所谓“市场失灵”即是指通过市场价值规律这个“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效率最高的情况。
  
  对此,有反驳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不是完美的,但是自由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机制,任何资源配置的体系都有它自身的问题,就要看是否能够克服这个问题,而自由市场经济内部出现的问题,经济学家们认为是可以克服的。
  
  在自由市场派看来,萧条是市场自身调整的必然过程,有助于释放经济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政府干预只能使问题更糟。
  

  “就应该由市场来自己去调节,相信市场会做出一个良好的选择。”李义平对记者表示,“美国没有产业政策,但他们的产业也在不断升级,包括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地区,都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不是政府调节的结果,政府调节很到位的地方恰恰就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
  
  “人类的认识经济体系的能力和影响经济体系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调动整个市场的积极性和力量才能让市场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环节。当然了,不是说政府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政府更应通过这个过程去培育市场,给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比如对待民营企业应当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真正放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李义平说。
  

  对此,有专家认为,在未来的30年乃至更长时间里,中国社会在一段时间内会继续面临着就业、经济发展以及稳定等压力。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更多地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必须改变政府管制的方式,彻底开放市场,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打破各种所有制歧视,给广大中小企业更多的选择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