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2019-11-04 13:18:41

  摘要: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纵观我国教育现状和创造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令人堪忧。在中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富于变化、蕴含丰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肥沃土壤,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成了可能。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性思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始终坚挺。经济学家经计量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知识和信息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以上,于是提出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并认为世界将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需要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关键是创新,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这些创新都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然而构造和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创新。在学校教育中,管理者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性学习等等,都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数学是基础学科,数学教育是锻炼人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密切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问题。

  二、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教育现状堪忧

  著名史学家汤恩比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开拓前进,未来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的民族和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动荡,事实上,“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科技的进步,文艺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禀赋,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英国科学家霍伊尔(F.Hoyle)指出:“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沦落为落后国家而羞愧。”

  审视我国学生的创造性现状,情况令人担忧。杨振宁教授1995年来国内讲学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国外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

  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老师没有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有作过的不敢做。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他们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

  再看我国中学的教育现状,全国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都处在同一种形势下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更近乎于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那就是拼命追求升学率,激烈角逐高考排行榜的位次。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可能不扭曲学校的正常教育。在实施所谓的“素质教育”以前,有些学校从高一始,一周六天排课外加星期天辅导;会考科目干脆不学或会考之前突击,会考全体作弊,甚至于老师做答案;一天安排13至l4节课,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高考期间努力寻找作弊机会,高考结束横幅一片,吹嘘本县、本校的有点脱离实际的辉煌的胜利果实。高中教育就是在这种确实紧张又有点乌烟瘴气的环境下一心一意地抓高考,而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两者相比,那是多么的不协调。能力的形成是有连续性的,中学阶段被扼杀了,大学阶段甚至于以后会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出现了上面的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民族的发展、祖国的昌盛,再也不能坐等,我们要奋起,要为祖国培养一流的后备人才,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三、发挥数学教学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势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和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它体系完善、博大精深、应用广泛、生命力强且富于变化。这些都为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丰富优良的载体。近年来,数学的应用突破了过去的狭隘范畴,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为边缘科学,成为多项科研领域的有力工具。尤为重要的是,不论是数学被作为科学皇后的尊崇,还是它作为工具的质朴,数学都呈现着其特殊的地位——这就是它十分有利于给人以思想教育,它能使人获得在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他在列举数学教育的目的时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放在第一位。现在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们也越来越重视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发挥数学教学在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方面的优势,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这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优良载体,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出最大的贡献,为学生们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安龙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0,(3)。

  3.刘仕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学数学研究,2002,(1)。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王培花、李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