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9日从甘肃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局获悉,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甘肃境内的祁连山冰川大幅缩减,冰川融水较40年前减少约10亿立方米,局地雪线正以年均2米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上升速度竟达每年12.5米至22.5米,“照此速度,祁连山大部冰川将在200年内消失殆尽。”
该局近期进行的甘肃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近50年来,甘肃气候存在明显变暖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1.1℃,增幅远高于北半球和全国平均值,而河西地区年均气温上升了1.4℃。
报告称,气温升高不仅使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和积雪等天然湿地面积萎缩,还进一步导致两河地区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作为敦煌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66万公顷的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目前仅存9.8万公顷,并且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这块湿地逼近。
在此之前,甘肃省提供的资料称,根据近年观测的结果,祁连山七一冰山物质出现严重的负平衡,冰雪消融量远远大于积累量,亏损强烈。观测报告预测祁连山雪线会继续升高,冰川萎缩态势也将继续,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持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
甘肃省局长张书余表示,甘肃气象部门近几年启动了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即利用卫星遥感、雷达及飞机高空检测等手段和方法首次揭示祁连山区地形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并建成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业结构和人工增雨概念模型。
祁连山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集水区,储水量615亿立方米,每年涵源吐流72.6亿立方米,不仅为河西走廊逾70万公顷良田和480万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并维系着该地绿洲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被誉为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